尽力而为(小散文)
俞敏洪是苦孩子出身。小时候,他的父母经常因为鸡毛蒜皮小事吵架。他2岁那年,哥哥因病去世,他成为了家庭唯一的希望。10岁,他成为村上割草最多的孩子;14岁,他成了公社插秧比赛第一名;16岁,他能开着手扶拖拉机下地干活;他经过三次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他是班里仅有的两名农村学生之一,他努力想赶上其他同学,累得大病一场,而这让他有了顿悟:进步是自己的事,别人的好与坏,关你屁事。于是,他用一年的时间读了二、三百本自己喜欢的书,用自己的方法完成英语词汇的积累,他不再关注别人,而是沉迷于自己的进步。四年大学生活到最后,他拿到了留校任教的名额。后来,他又辞职创业,新东方在美国上市后,他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俞敏洪说:我们要在痛苦的世界尽力而为。
可以说,俞敏洪的经历是我们那个时代农村学生的缩影,我们要强、我们勤奋,甚至我们也在为自己的未来尽力而为,但因为我们考不上大学,我们的位置就只能是农民、工人等基层群体;就算有些考上了大学,大多还是进了企业,随着企业的沉浮,他们能够做的也只有尽力而为了。
但尽力而为不是消极,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企业亏损了、企业要搬迁了、人员要分流了,面对这些,首先一定是恐慌,然后才有思索,最后才是尽力而为。虽然我们不知道最后的结果如何?但我们也是看到了太多的努力,如积极地参与再就业培训;各种新岗位培训,不管有没有结果,努力了,就不后悔。
人的一生,一定会伴随着很多苦难,这会让我们感到痛苦、感到迷茫。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一定不是来享福的,因为世界在前进,我们的同事、朋友也在往前走,如果我不走了,我就会和这个世界脱节,而尽力而为,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期待自己在痛苦里涅槃。
黑夜伴着彷徨,前方迷雾漫长;行裹乱了,身体倦了,头依然高昂;别所世界太难,让我走给你看!这是俞敏洪的朗读,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