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汉阴老县城打造成旅游之城的几点建议


近一个时期,我接触了一些去石泉旅游的人,他们回来无不赞叹石泉旅游业发展快,变化大,连老县城都做足了文章。按说,石泉旅游资源贫乏,老县城底蕴更无法跟汉阴比。由此,我想到了把汉阴老城打造成旅游之城的问题。有如下设想和建议:
将县政府、县人大机关南迁至政务服务中心至国土局之间空地,或东迁至花村南原,腾出地盘,西半部分改建成怀让纪念馆,东半部分恢复重建稿园。
为何要建怀让纪念馆?怀让是汉阴唯一一位既载入《辞源》,又记入《中国通史》的世界文化名人,国家宗教局评价:“怀让所创的禅宗,不仅对中华文化作出过贡献,而且它东传韩国、日本,影响遍及东南亚,近代更向欧美传播,使东西方文化在更深层次的精神领域中交融。在今天之西方世界,禅门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怀让功不可没”。 省州县志都有怀让的记载,鄙人《汉阴文史大观》有详细介绍。民国年间,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去湖南衡山拜访过怀让弘法的福严寺。解放后至改革开放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胡耀邦也曾先后到福严寺拜谒怀让。前些年,汉滨区政府网就大幅宣介怀让,高调要建怀让纪念馆,我两次发专文论证怀让是汉阴人,才作罢。
为啥要恢复重建稿园?清嘉庆始,汉阴稿园是著名官宦园林,更是兴安府(今安康市)文人常聚会和写文、赋诗、绘画、书法创作的地方,一时成了兴安州的文艺创作中心,也是画坛翘楚钱鹤年培养弟子的基地,为兴安(今安康)的文学、书法、美术繁荣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稿园就在汉阴厅署东侧”,即发改局卫计局、球场、车库一带。清代《汉阴厅志》有记载,本人《汉阴文史大观》有介绍。恢复重建,可吸引省内外文人来此聚会、创作,也可供游人游览。
二、将县委机关、汉阴宾馆整体南迁或东迁,腾出地盘,一处建巴国纪念馆,一处建汉阴历史文化博物馆。
为什么要建巴国纪念馆?公元前11世纪巴子国简称巴国封立于汉阴,古汉阴一度成为汉水上游(陕南)政治中心。巴国创造了歌舞文化、坝子文化巫文化陶塑文化青铜器文化、氏族文化、住俗文化水文化栈道文化饮食文化丧葬文化,璀璨耀眼,这些宝贵文化遗产,是汉阴最值得骄傲的旅游资源。历史文献国内权威史学家多有论述,《安康地区志》有记载(唯独《汉阴县志》无记载),鄙人《汉阴文史大观》有详细介绍。应大做特做此文章,发展自已的特色旅游,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亮点和精品。
创建汉阴历史文化博物馆太有必要,与历史文化名县、名城才相配,恕不多述。
、将县政协机关南迁或东迁,腾出地盘,建明清移民纪念馆。汉阴现有的城乡居民,多是明清移民的后代,移民为汉阴的开发、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理当彪炳史册,告之后代。在下《汉阴文史大观》有论述。这方面现存的谱牒资料相当丰富,定能吸引游人眼球。
四、保护和恢复重建民主街111号三沈故居。我和沈尹默之孙沈长庆不约而同考证,得出一致结论:三沈故居主体即是汉阴老城民主街111号大院,附属部分还包括民主街113号和薛家巷7号及9号(见沈长庆所著《沈尹默家族往事》49至54页),现在的三沈纪念馆是清代的江南会馆,并不是三沈故居,里面也无“汉阴书院”。111三沈故居前三进老房还在,但已岌岌可危,急待保护,抢救恢复重建。建三沈纪念馆和恢复重建三沈故居并不矛盾,恰恰相得益彰;展现“三沈”真正故居,更能证明“三沈”在汉阴出生和长大的。可参看《汉阴文史大观》中的有关资料。
、保护和恢复重建明清移民驿站。就在民主街111号三沈故居下隔壁的刘姓院子,是明清移民驿站或称接待站,铺面后的院门至今还保留着“徙义”二字便是明证。恢复重建后,与明清移民纪念馆互相呼应,增加一个看点。
恢复重建南城门。现在展示的明城墙在原南城门一线,恢复重建南城门才显得协调。徐铁军任汉阴书记时,曾承诺恢复重建南城门,他未践诺,遭到人骂。希望这个小工程能得以实现。
恢复重建文庙部分附属工程。文庙是重要景点,各地都很重视。而汉阴文庙,仅有大殿,太单调。原大殿前有名宦、乡贤祠,殿背有启贤祠。进文庙二门内,有城内小八景,如三步两拱桥爬柏灵雀树等,幽静俊逸。不能全部恢复重建,也可选择部分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龙岗祖师殿(又名吕祖祠)。昔日,祖师殿是汉阴最红火的“三月三”庙会(实际是旅游节)胜地,知名度高,香火很旺。祖师殿原规模宏大,分前殿、正殿、后殿三进,文革中遭到破坏,现私人出资恢复了部分建筑,急需按原貌恢复重建,增加龙岗一个亮点。
以上项目,如有的近期内不好实施,也宜纳入县上中长期规划,储备好项目,逐步开发,实现愿景。
还有个建议,汉阴老城除必要的棚户区改造外,不宜大拆大建,保留原貌最好,万一有困难,临街铺面房舍恢复成古色古香更好。现代化新城的建设,放在城南(东至花南原,西至太平中坝,南至中堰三元解放村)多好做文章。 李家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