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我法,画竹有形也无形,个人的修为和思想境界的不同,奠定了画竹人的高度,单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没有北宋文同和苏东坡表兄弟俩对墨竹的改革,就不会有传承千年的墨竹文化。尤其是才华绝世的东坡先生,有了他的文字,才能够把文同的墨竹毫无保留的记载下来,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墨竹和墨竹艺术的传承。
君子之风 画家赵俊贞新品竹子图《春韵》
东坡先生在总结文同的墨竹实践时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见,如兔起鹊落,少纵则逝矣”,从而开创了文人写意墨竹的基本格调。他提出的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两大绘画命题,为墨竹乃至整个绘画实践提供了理论支点,甚至影响了更大的领域。
画家赵俊贞国画竹子图《临风》
文苏组合促成了墨竹的成熟,文苏组合奠定了墨竹的良好基础。尤其是当下的社会,文化大时代,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同此时的艺术相提并论,但无论如何发展,传统不能丢。竹画虽是小画种,但深层次的东西却很多,竹代表的是坚贞不屈的性格,。画竹时间长了,无形当中就会潜移默化其中的。赵俊贞老师一直行走在他的墨彩竹界中,并能够很好的把握住强大的竹干性,只有把竹干画到味了,那这样的竹画也就立的起来。画家掌握着火候,让彩竹在社会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