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日均纳税超1亿! 但马云的目标远不止这些


 历史终将证明:社会责任、家国情怀才是一个真正伟大企业的终极目标!

解决多大社会问题, 就能成就多大企业,这句话绝对所言非虚!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昨天,阿里巴巴就用实际行动再次向社会证明了,什么是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日均纳税超1亿元,创造就业3300万

1月23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2017年社会责任相关数据。数据显示,在2017年,阿里巴巴纳税366亿元,日均纳税超1亿元! 相比2016年的238亿,增长幅度超过50%,相比2015年的178亿更是翻了一倍。

另外,阿里的电商平台还带动上下游纳税超2900亿,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天猫和淘宝共同助力打动新增内需带来的上游制造业税收增长,这部分税收大约为2600亿元左右。另一部分则是天猫和淘宝的包裹拉动的下游快递业税收增长,约为300亿元。

其实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就以70亿元的纳税额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纳税第一名;2014年,阿里巴巴纳税总额首度迈过百亿大关,为110亿元。

更令人震撼的是,2017年,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平台还创造了超过3300万个就业岗位。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西部商家和农村商家得以触达全国乃至全球的客户,不同地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鸿沟在阿里巴巴平台上被快速填平!

据统计,目前在阿里巴巴新零售平台内,仅内容电商从业者已经超过100万人,另外,机器人饲养员、电商主播、“淘女郎”、数据标签工等成千上万的新型就业岗位被创造出来。依靠互联网科技平台创新产生就业机会,已成为商业大趋势。聚百洲,专注股权激励, 股权分配, 股权打市场, 公司估值, 盈利模式设计。

我们可以看出,马云不仅仅是一个创业者,一个演说家,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实业家!

在老李看来,一家企业提出振奋人心的口号和目标固然重要,可以振臂一呼从者如云并以此成事。但是,能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并可以成就长久事业者却屈指可数。

脱贫工作是阿里巴巴战略任务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除了是纳税大户,以及提供无数就业岗位之外,2017年,阿里巴巴还成立了脱贫基金,计划5年投入100亿,探索“互联网+脱贫”的新模式。

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的合伙人集体公开亮相,马云一上场就澄清:不是蚂蚁金服要上市,这一次是为了脱贫攻坚——12月1日,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正式启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宣布,脱贫工作已成为阿里巴巴的战略性业务,这项业务的行动宗旨是乡村振兴计划。未来5年,将投入100亿元到这项业务中,具体工作则由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承担。

目前阿里平台催生的淘宝村已经有2118个,其中接近400个出现在全国省级贫困县,33个出现在13个国家级贫困县。

2017年,阿里的兴农扶贫频道累计对接全国13个省份,120个国家级贫困县。每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产品平均销往270余个地级市,基本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城市。

巨头们的社会责任榜单

正如任正非所说,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放眼当今中国,将社会责任视为己任的民族企业并非只有阿里一家!

2018年1月20日下午,万达集团也公布了其社会责任“成绩单”。

数据显示,2017年,万达捐款7.7亿元、创造19.5万人就业,超过10万人次义工活动、129个绿建标识,捐资16亿丹寨三大扶贫项目全部启动,带动1.6万人脱贫。

此外,2017年,万达新创造服务业就业岗位19.5万人,其中,大学生8.4万人,占当年全国新增就业的1.5%。2017年万达现金捐赠7.7亿元,获国家绿建标识129项,组织义工活动2651次,10.76万人次参加,连续二十几年组织员工义工活动。

无独有偶!2017年年末,腾讯发布2015—2016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阐述了其在迈入第18个年头之际,如何发挥自身互联网平台、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践行新技术和新形势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正如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所说,用户、行业、社会对我们主动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寄予了前所未有的厚望。腾讯不仅要踏实迈出当下每一步,还要不断思索和探讨,释放未来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责任将不仅是腾讯的最基本责任,而应成为腾讯的未来担当!

在日新月异的中国,正是这些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才称得上是社会的脊梁,民族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