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麻友们。
跨入新的一年!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按照传统,我们要回顾过去,总结当下,展望未来,才能不踩老坑,赚新钱。
一个行业的走向是由发展过程中每一项法规的提出,每一个办法的修订而决定的。
要看咱们今年为啥赚钱,以后投基有哪些变化,就要好好总结一下2017年,公募基金大事件。
反传统一下,先来个总结图,再挨个儿说。
如果你忙着玩耍,看完这张图,文末那句话你一定要看。
大事件总结: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017年公募基金遇到的新鲜事儿
>>>> 基金资产同比上涨24.55%,流动性新规加大风险管控
今年11月底,货币基金的总规模达6.8万亿,在公募总规模中占比接近60%,规模和占比双双刷新历史新高(大部分是余额宝的功劳);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资产合计11.41万亿元,比2016年底增加2.25万亿元增幅达到24.55%。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不管是基金还是人,小而少的时候都比较好管理。一旦规模扩大到相应程度就会出现管控风险。
10月1日起《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正式施行。
流动性新规从内部控制、产品设计、投资交易、申赎管理、信息披露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并且对货币基金进行了特别规定。
ps:
基民的队伍越来越大,说明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他们也尝试了更加多元化投资途径。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选择风险更小,收益更稳定的货基,对其他类型的基金仍持观望态度。
流动性新规在2017年已经从诸多方面影响了公募的业务生态,而从更长远的角度而言,未来流动性新规还将对公募行业产生更深的影响。
>>>> 公募跨入FOF元年
2017年9月8日,首批公募FOF(基金中基金)产品获批,这是2017年公募行业最具创新性的事件。
首次获批的有6只FOF基金为:
海富通聚优精选混合型FOF
嘉实领航资产配置混合型FOF
南方全天候策略混合型FOF
泰达宏利全能优选混合型FOF
华夏聚惠稳健目标风险混合型FOF
建信福泽安泰混合型FOF
一共募集到166.36亿元,募集成绩较大超出了市场此前的预期,对于后来者起到了较大的激励作用。
ps:
截至目前,尚无第二批FOF名单公布,而正在排队待批的FOF基金已经达到100只,2018年公募FOF有望迎来爆发。
你是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在场外观望,待成熟后再采摘,基民们还要先对产品做详细了解后再根据自己的风格选择是否加入FOF队伍。
>>>> 外资投资比例放宽
今年11月10日,财政部宣布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
上述措施实施3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这意味着外资金融机构在内地组建基金公司若谋求绝对控股权将不再有政策障碍。
自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时至今,允许外资持有基金公司的股权比例已提高了18%。
2001——33%
2004——49%
2017——51%
截至12月22日,今年累计有15家基金公司发生股权变更,较去年增加2.75倍,目前尚有18家基金公司股权变更待批。
年初,首张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牌照花落富达。随后,外资私募在下半年掀起了布局中国市场的高潮。
除富达外,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等多家国际私募巨头已经取得了国内私募牌照。
这些外资机构可能采取先发展私募业务后申请公募牌照的曲线路径。
在中国资本市场加速对外开放的前提下,外资在公募行业的渗透将逐渐深入。
可以猜测,未来随着外资控股基金公司逐渐增多,基金发起人或进一步多元化,基金公司间也会逐渐呈现差异化定位和发展。
例如,资产管理公司多元化的美国,就有专门做被动型指数的先锋,有专门做主动管理的美洲集团等。
业务多元化意味着产品更精致、业务更专业、资产价格定得更合理。未来国内也可能看到这一趋势。
外资投资比例的调整,是今年对公募行业意义较为深远的事件。
>>>>
万亿养老金进军A股市场
参与市场的不仅外资,还有咱们的养老金——即,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的个人账户基金进行证券投资,以期获得保值增值。
获得养老金操作委托权的基金公司有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目前为止,养老金入市主要靠网下打新。
18个养老金账户,共获配新股1428次,获配股数合计295.86万股、涉及155只个股,以发行价计算,养老金的获配市值共3206.47万元。
>>>>
《投资者适当管理办法》—基金销售更规范
2017年7月1日起实施了《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投资者适当性办法》)及《关于实施<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规定》
归纳一下主要内容:
一、以判断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为目标的投资者分类义务
二、以判断产品风险等级为目标的产品分级义务
三、以“将适当的产品销售给适当的投资者”为目标的销售匹配义务。
《投资者适当性办法》针对普通投资者设立了特别保护机制。
基金销售机构通过营业网点向普通投资者履行告知、警示义务时应全过程录音或者录像。
通过互联网等非现场方式进行的应完善配套留痕安排由普通投资者通过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要求的电子方式进行确认。
新规对于资管产品销售的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投资者而言是更安全了。
>>>> 委外资金大撤退
什么是委外业务?
就是银行委托证券、基金、保险、、私募进行投资。投资的方向主要是债券、,公募基金、货币市场,,及一些金融衍生品。
没有确切数据,但是业内一致认为有10万亿的委外资金,其中10%投于股票市场。
然而,今年证监会出台针对委外定制基金的相关规定,随后又有银监会连发8道文出手整治,主要目的是加强银行业风险防控。
一旦这些资金撤回,公募基金就只有卖股票、卖债券,把钱还给委托银行。才有了今年5月的股债双杀,连带货币市场也开始缺钱。
委外变动带来的影响,这只基金最清楚。
今年2月28日成立的工银瑞信丰淳基金,短短三日募集909.55亿份,刷新了基金史上单只基金发行规模之最,成为今年基金市场上赫赫有名的巨无霸基金。
然而,在三季度工银瑞信丰淳被一举赎回了891.54亿份,份额急剧缩水,规模也骤降至18.13亿。
规模波动如此剧烈,正是由于机构资金撤离所致。
卖到爆和清盘退场——几家欢喜几家愁
>>> 到期保本基金退场
保本基金曾是普通投资者的最爱。
2015年、2016年两年都是保本基金发行的大年,加上今年,这3年所发行的保本基金规模合计占2003年以来发行产品总规模的78%,2016年成立的保本基金数量多达94只。
但是,保本基金即将成为历史。
今年1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为避免投资者形成对保本基金产品绝对保本的“刚性兑付”预期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并相应取消了连带责任担保机制。
今年下半年21只到期的保本基金中大部分选择了转型,有3只选择到期清盘。
2018年和2019年分别有71只和46只保本基金陆续到期。
2019年9月30日,作为保本基金的关门者,“汇添富保鑫保本”将为保本基金划上句号。
>>>> 抱团白马股,权益基金更赚钱
不管是普通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2017没有喝酒、买保险,没有押注白马股,这一年的业绩估计是呵呵呵的。
以“贵州茅台”为首,今年代表蓝筹白马的上证50指数一路狂飙,被市场称为中国版“漂亮50”。
主力大军当然是公募基金。在市场弱势监管趋严、金融去杠杆动作不断的大背景下,减仓中小创加仓蓝筹白马成为绝大部分公募基金的选择。
大量以白马股进行主要配置方向的基金获得了丰厚回报。
相信今年赚钱的基民不在少数。
>>>> “沪港深”、东方红,引燃市场
今年上半年,市场还有人说基金销售进入寒冬。
东方红马上来打脸。
自9月开始,市场上接连出现多款热销的权益基金。尤其11月8日发行的东方红睿玺,在短短一天内获得有效认购申请金额约178.22亿元人民币,最终确认比例约为11.22%。
与2007年华夏复兴9.71%的历史最低配售比已经十分接近,成为今年的网红基金。
业绩、口碑、风口等多重因素是今年这些基金成为爆款的主因。
沪港深
近九成的沪港深基金(成立时间满一年)近一年来获得正收益,其中收益率最高的基金近一年收益率已经超过60%。
今年以来收益率在30%以上的沪港深基金接近20只。
势头太火,风险就大,总要管一管。
6月14日,证监会发布了《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册审核指引》,要求港股通基金必须将80%以上(含)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又明确对管理港股的基金经理资质提出了要求。
>>>> 分级基金加速边缘化
5月1日开始,上交所、深交所发布的《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正式实施。
根据分级新规,投资者要开通分级基金权限,必须满足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其名下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且必须到券商营业部临柜办理。
小散户们被彻底关在门外,分级基金场内份额交易量明显下滑,同时对场外的申赎造成影响,流动性持续减弱,更加剧分级基金边缘化。
种种不利因素下,分级基金到期转型清盘成为常态。
从去年年底至今年9月末,分级基金市场规模从2333.36亿元减少至1603.8亿元,缩水幅度超三成。
>>>> 百余只基金清盘
2017年选择了清盘和正准备清盘的基金数量已经超过100只,是2015年的3倍以上,成为历史上基金清盘家数最多的一年。
其中,今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是基金清盘的高度爆发期。10月以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公告拟清盘的基金数量接近50只。
为何今年集中清盘?
债市低迷、委外资金撤离、监管层对迷你基金监管加强,这些都促成了今年基金清盘数量的大幅增加。
下面这句话一定要加粗加大红字。
祝你们2018——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