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开会’如同‘吃年饭’而保持不变!
----一位朋友回答我的为何这次会议依然还是这么长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碰到一位朋友,我们谈论起了这次会;我说没有想到这次会议会这么长,按照我的理解中秋后上班的第一个星期就应该结束了。因为我们是一个聆听领导指示的社会,再加上信息化的超现代化;因为现在连大家庭都不开会了,天南地北的家人在微信上就形成了决定。正因为如此,我以为这次承上启下的会就是交接;所以这么长实在超出我的想象。这位朋友说我是离开体制内时间太长了,根本没有了解体制内的不变;因为开会就如同我们社会的吃年饭,到现在还是形式大于实际;所以中国人能用短信或微信拜年,但天南地北的人却还是要赶回家吃年饭。我们的社会看起来到处日新月异,但中国人的开会如同吃年饭的传统习惯就没有任何改变;再加上我们有全民所有制包干费用的优势,所以国际会议都争先恐后地来中国;因为只有在中国开会才能感受到是在享受开会,这就是中国特色。
这位朋友说自己还只是体制内单位的一个中层负责人,就这依然是每天会议连会议;如周一早上是调度会,下午是行政例会;周二上午是计划调整会,周三是安全检查会;周四下午是党员干部学习会,周五下午是下周计划安排会。这还不包括随时参加的上级部门会议,所以信息现代化的他们整天都在会议中忙碌。更重要的是每个月还有一次外出到酒店开的行政例会,基本上是到酒店吃住两天;因为这会是带长的人基本都参加,连重点岗位的班长都列席会议。此外还有党员干部的外出教育会,全体党员干部都得参加;基本上是周五下午会议结束单位集体包车去外地,周日的下午回武汉市。正因为如此,他感叹我不知道这开会的中国人有多累;虽然吃喝玩乐不要钱,但每天不在开会就在去开会的路上;你能说这身心健康吗?正因为如此,现在还是上面开会下面睡觉还玩手机;因为大家都心照不宣,现在的开会就如同吃年饭;当场只是一个形式。
说起吃年饭,我就马上想到了我这个大家的现象;因为自从我大学毕业后,每年的的年饭钱都是由我出;有时甚至还得回家帮助办,然后才是通知大家回来吃。正因为如此,所以每年吃年饭都是几桌;而且个个笑容满面。后来有一年我在美国过春节,结果竟然是我这在武汉市的大妹妹回家办的年饭;所以才没有中断我家吃年饭的兴趣。去年我的想法越来越多了,所以也就没有回家吃年饭;结果竟然就真的没有人回家吃年饭。因为现在弟弟与妹妹都有的已经有自己的孙子(女)了,所以没有人出钱的年饭自然没有人感兴趣了。因而我们社会到处热衷于吃年饭,就因为我们社会是有全民埋单的优势呀。
我现在才明白2011年中国财政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的目的,原来是要求“要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总量;不得在同一时间或短时间内举办主题相同或类似的国际会议;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不得擅自对外承诺提供任何免费服务”等。这《通知》中对在华国际会议的规定几乎面面俱到,每一条款所触及的都是当下在华国际会议的暗疮。“到中国开会去”,“我不在中国开会,就在去中国开会的路上”;这是中国网民为外国政要和商人量身创作的口号;所以不少外国政要与知名媒体驻华记者等都会被那些大大小小的国际会议邀请搞得有些头大。虽然觉得参加这些会议“浪费时间”,但中国的会议主办方会帮你打点好从机票到食宿的一切;尽管会议常常很枯燥,但午餐十分丰盛;尤其是下午的游览更是‘贴心’,最后还会在信封里收到‘意外惊喜’。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中国大地除了国家层面正规的国际(国内)会议之外;各地大小城市似乎也染上了“会议瘾”。因为这些会议多数是由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主办,由财政埋单。中国人爱开会,而不少外国名人政要也着实乐意来中国出席;因为这如同来中国吃年饭。“北方有两个城市在争办某个国际会议时曾打得不可开交,还没开呢就已经扔出去几千万;真正操办起来的花费,也就可想而知”;所以会议支出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重要负担。因而有业内人士指出“一向以组织正规国际会议著称的ICCA,也被中国惯出了一身毛病”;“达沃斯就是很好的例子,夏季达沃斯本身价值多少先不说;关键是到了中国要价就翻番”。所以达沃斯这样的会议在西方已经走下坡路了,但是到中国来收的参会费一般要3万块钱买一个参会指标。
本来会议就是一场以会议为中心的产业链,“每个环节都能产生效益;像日内瓦就是会议养出来的城市”。然而中国正好相反,属于“城市出钱养会议”。“首先是国家拨款,从源头上就等于花钱买一个乐呵与热闹”。中国到处是国际科技会议中心,甚至一个城市里就有几个会议中心;这是多么大的会议市场呀。然而每次会议的预算报批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因为有的明明是开国际会议但却申请购入大批固定资产;如计算机、打印机、摄像机甚至高档用车等都在预算之列。然而从澳大利亚回来的朋友说澳大利亚舍命举办G20峰会,就是因为北京的APEC如此成功就令他们难堪;因为他们举办的G20峰会竟然就在北京APEC之后进行,从而使他们相当难举办G20峰会。全世界都看到在北京举办的APEC多气派、多和谐、多温馨,而澳洲召开第一次APEC至今几乎每一次都会遇到一些不满群众示威;还有一些捣乱分子。所以在当地开会为了不影响市民生活,不激起公众不满都是悄悄选择偏远地区召开的。一位澳大利亚的外交官承认,“还是第一次看到民众自发拿着荧光棒夹道欢迎与会的各国首脑;还载歌载舞。要是在澳洲,不丢鸡蛋他们已经可以得到奖励了”。所以外国政客愿意来中国享受开会,因为这里的仪式与硬件真的叫全世界人民羡慕不已。
通过澳大利亚的预算,我们才知道没有什么国际会议是赚钱的;因为澳大利亚为此次G20峰会拨款了3.6亿澳元(约合19亿元);其中1.4亿用于扩建会场,1亿用于安保。正因为如此,所以总理阿伯特就更改了前总理陆克文的计划;通过租借而非购买领导人豪华轿车削减了800万澳元,同样取消酒店改造计划而让首脑们住在普通的五星级酒店等。然而我们办APEC就没有这么多的难堪,因为我们还是在空前的全国性节俭和反腐运动之下也花费了超过10亿美元;包括建设雁栖湖一座会场、26个风景区和一座购物村,以及一条人工河道和公路。同时我们全社会没有任何不同声音,全部是兴高采烈而且还是喜气洋洋的迎接各国来宾;是任何客人都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澳大利亚官员感叹‘幸亏悉尼奥运(2000年)早过北京奥运会(2008年)’;因为北京把奥运会搞得那么‘高、大、上’之后,世界其他国家都不知道怎么办奥运会了;而且从那以后,世界各国对奥运会的热情也大大下降。正因为如此,北京举办完这次APEC 后今后其他东道主国家不知道咋办了。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积极推荐将G20峰会给中国,因为只有中国才能给出一个独一无二的会议。
当然开会我在美国见到过每周都要召开的例会,基本上在召开例会前会议组织者都将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公布会议的情况;包括会议议题、举行的地点、具体内容及程序等,以便有兴趣者关注之。与国内开会不同的是,美国人开会的日程册里对会议的时间‘精打细算’;不仅详细写明会议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同时也会写明会议的每个发言顺序、每个人的发言时间;时间甚至精确到每分钟。所以美国的会议日程册中有‘从10 时到11 时10 分’,‘从11 时30 分到12时10分’这样的会议安排。而在日本有的机构为了使会议开得简洁,干脆选择在一个开放的场所;大家站着开会。当然国外会议不仅程序标准化,而且有细则;如《罗伯特议事规则》就是既防止把会议开成“一人报告、大家鼓掌”的形式,也避免把会议开成七嘴八舌、争论不休的“菜市场”。因为人家是真的开会,而我们开会实际是吃年饭;所以我们的会议特别讲究主席台与第一排的位置,因为我们还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正因为如此,我们这实际只是聆听领导指示的社会;但我们的各种规格的会议却没有任何改变,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