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小孩,一岁半开始学习
文/张从忠
一岁半时,合肥小孩母亲会在《大百科全书》的首页上滴了几滴蜂蜜,她会先让儿子去闻蜂蜜透出的甜蜜味道,然后让儿子伸出小舌头,去舔《大百科》上的蜂蜜。
“宝贝,这是什么?”
孩子奶声奶气地回答到:“妈妈,是书。”
“那么你现在亲吻的是什么?”母亲又指着《大百科》上的蜂蜜,继续问孩子。
孩子又奶声奶气地说到,“是甜甜的东西。”
“也就是说,书是甜的,对吗?”母亲引导着孩子。
“是的,妈妈,书很甜。”
妈妈摸摸宝宝的头,非常欣慰地说道:“很好,孩子,永远记住,书是甜的,这本书是最好的朋友。”
“好的,妈妈,我记住了。”宝宝点点头说到。
以上仪式是犹太民族专门为一岁半幼儿准备的“吻甜书仪式”,我们中国人把这种仪式叫“开书礼”,就是为孩子选择人生的第一本书。甜书仪式后母亲开始教孩子学习本民族语言,合肥妈妈当然是教孩子学习普通话,《大百科全书》自然就成了孩子的识字课本,为了让孩子从小就爱上这本书,所以在书本扉页里抹上蜂蜜,让孩子明白书是甜的,让孩子从一开始就爱上这本书。这就是犹太人幼儿教育的成功之处“激发出孩子的爱书之情。”至于合肥人为什么要学习犹太人的教育方法,我想是因为合肥妈妈们比较要强的缘故。合肥妈妈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比别人家的儿子更优秀,她们可谓放眼世界,世界上最优秀科学家和商人都是犹太人,所以她们决定用犹太人的方法教育孩子。“吻甜书”仪式以后,只要孩子知道“书是甜的”,就说明这本书已经在孩子的脑海中打下了一个烙印。
从2岁开始,合肥妈妈开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及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
3岁开始儿童要进入系统的知识训练。犹太人认为,儿童在6岁以前记忆能力最为发达,在6岁以前学习效果能够事半功倍。在学习方法上,他们是让孩子从小掌握背诵的方法,更大程度地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实践证明,孩子开始背诵的时间越早,记忆力提高得也就越快。犹太民族的妈妈们认把幼儿教育事业形容成,“从大火中抢救财物一样争分夺秒”,幼儿启蒙教育晚了,孩子与别的孩子之间的差距会达到几十倍。1981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戴维·休伯尔发现,婴幼儿的学习能力是惊人的,婴幼儿对学习的渴求胜过对食物的渴求。而一旦过了幼儿期,脑细胞就会失去快速学习的功能。科学研究证明,每个人出生时都拥有140亿个脑细胞,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庸,是因为他们只使用了20亿个脑细胞,而白白浪费掉了120亿个脑细胞。虽然犹太人也白白浪费掉了60亿个脑细胞,但犹太人却有效使用了80亿个脑细胞,是一般人的4倍。可见聪明和愚蠢的差别是有效利用脑细胞的数量,如果我们不对孩子的大脑和心性进行塑造,那么婴儿与生俱来的优秀潜质将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这段文字正好说明,越早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的智慧潜能也就越早被开发出来。
3岁时,犹太小孩的父亲会给儿子上了一堂“任何人都不可信”的课程。一天,爸爸笑嘻嘻地走进家来,他把儿子抱到餐桌上,让他张开双臂跳进走自己的怀里。从此,这种张开双臂跳进爸爸怀里的游戏,会经常上演,父子俩都很开心。有一天,儿子在爸爸张开双臂扑向怀抱的时候,竟然把胳膊放到了背后,儿子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由于受到了惊吓,儿子哇哇大哭,可是爸爸和妈妈不仅没有安慰他,反而朝他冷笑着说,“记住,决不要完全相信任何人,对爸爸妈妈也是如此!”事后犹太人会说:“我希望我的儿子们成为精明的人,所以,一有机会我就欺骗他们。我和儿子们做生意,而且每次只要能欺骗和打败他们,我就绝不留情。”犹太人无疑是想通过欺骗孩子,告诉儿子们一个无情事实——世界是复杂的,不要轻信任何人。每个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4岁时,犹太人会告诉孩子们,世上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不要拘泥于一个想法,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的思考方式,所以学以致“疑”是犹太人的习惯。犹太父母认为:学而不问,不会使人进步。因为学习只是一种模仿,没有任何的创新,而怀疑,才可以透过知识的表象,启开智慧的大门。在犹太人社区的中小学里,课堂上向老师发问最多的孩子,便是这个班级的“三好学生”;而从不发问的孩子,不管学习成绩多么好,他也会被视为“劣等生”。
在犹太家庭,父母每天必做一份家庭作业——“向孩子提问题,或接受孩子的提问。”每个犹太家庭都保留着“提问”的家风,可谓“活到老、问到老、学到老”。
在以色列,有这样一种说法,“两个犹太人有三个脑袋”。在这个国家,每个人都在思考,个体之间的观点强烈碰撞,于是整个社会在不断修正中平稳地前行。借助发达的媒体,各种思想、见解都可以传播。正因为如此,当以色列总理实在是难,每个人都可以侃侃而谈,认为自己比总理更聪明,自己的主意比总理的想法更高明;在以色列的犹太人中间,怀疑和辩论从幼儿园一直到坟墓。
犹太法典《塔木德》上有一则故事:一只鹰坐在高高的树上休息,无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见鹰并且问它,“我能象你一样坐着什么都不干吗?”鹰回答:“行啊,为啥不行。”于是,兔子坐在鹰下面的地上休息。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扑到兔子身上把它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想坐着无所事事,你必须坐在非常、非常高的位置。在犹太人的眼里,成功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综合了儿童教育、苦难、奋斗、耐心、信仰、合作、品格、独立、契约、诚信和创新因素的结果。以下几条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风。
(1)我跪下、蹲下是为了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潜伏)
(2)坚韧,顺时而变。(意志与灵活)
(3)做自己看得懂的。(熟能生巧)
(4)保守与放弃。(进退与取舍)
(5)与国王一起散步。(背靠大树好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