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世界上幹嘛?做點事兒嘛。你現在身體還可以,社會有這個需求,那就做嘛。」
吳建民先生逝世後,我們又一次回想起他說過的話。2016年6月18日凌晨,剛下飛機準備趕往武漢大學的他,最終在「做點事兒」的道路上停下了腳步。
在我們心中,吳建民先生是外交學院前院長、老師,是温文爾雅、有禮有節的出色外交官,同時也是堅持冷靜思考的優秀外交學者。他突然遭遇不幸,我們的遺憾與痛惜,難以言表。
替外交學院打開視野
回憶起來,我們許多人,都是因為吳建民先生而與中國外交結緣的。
能進入外交學院,意味著在高考結束時,要考到不錯的分數──這個分數可以去頂級大學讀經濟類專業,畢業以後進入證券公司、銀行或政府機關。但我們不約而同沒有選擇後者。這大概是因為我們太喜歡外交、時政和歷史。外交學院的吸引力在於:它是外交部直屬,院長是中國前駐法大使吳建民先生。在我們眼中,吳院長是外交楷模,而經由他掌舵的外交學院,則代表著未來我們想要為之追求和奮鬥的事業。
吳建民離任院長之後,常常會回到外交學院為年輕人開課、舉辦講座和學生交流,乃至以外交部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的身份,回答年輕人一些相當尖鋭的問題。後來引發和胡錫進的爭執,正是因一場這樣的講座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