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进化论的,还是向着原始溯源的?在这个春来时节,“撩妹”一词乍起,“吹皱一湖春水”。
随着《太阳的后裔》热播,宋撩撩已撩动万千少女芳心。“撩妹”一词也随之炸屏。一些小姑娘谈话间,免不了有帅哥你“撩”我“撩”的,不知道这撩的是少女怀春情绪,还是撩拨的春心自在爽。《新华字典》曰:“撩”(liáo)字义为挑弄,引逗。就这一层字义,撩拨、撩动这些词怎么看都不算是褒义词,“撩妹”多少有些坏坏的轻浮味道。“撩妹”实际上与泡妞有些相似,但撩妹确实比泡妞更胜。泡是需要时间,酝酿氛围,有种过程感;而“撩妹”直接,一下撩动心底,语言直白的近乎粗野。“你撩我撩”比起赵孟頫与管道升的“你侬我侬”来,不知道要刺激多少倍。
从近些时段的霸屏词汇看,“撩妹”并不算“寂寞”,或者是突兀时代之词。早前就有“鲜肉”、“踩脸”、“舔屏”等等之类的词语,也多少有点粗野的原始意味。“小鲜肉”“老腊肉”这些词语出现,就有某女星不屑“卖肉时代”,引起褒贬不一。冯小刚曾骂“屌丝”,也惹得社会一波剧烈反弹。这形势之下,“屌丝”依然常态了,屌丝也可美其名曰屌丝男神女神的,还有从单身到单身狗、单身汪等等词语,够暴力的表达,让人真是醉了。一些文艺家也奉行此道。一位年轻的作家朋友,和他谈话间,笔者说到某著名作家作品可以,但语言真是不怎么样?此朋友听了不悦,甚是来火,一堆大道理,说笔者浅薄,那著名作家叫语言的爆炸,看似硬伤,其是真实干脆等等,把其语言上升到一定境界。据那个作家熟悉人所知,他不过就是那时写作,文化水平低,认字少所致。对此,我只能求同存异一笑而过,莫争地伤感情。
你可以说,这些是85、90后的事。没错,一定程度上语言表达有着年龄层的天然划分。可时间是不停留的,不管你处在什么年龄段,情不情愿,你都必须在时间里接受。只是这些词语,越来越离一种传统的儒雅、文质彬彬远去,让人觉得太过于实质,《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有些粗鲁的野蛮味。这仿佛是一种自虐,一个社会群体的集体自虐,透露出来玩世不恭的些许情绪。冯小刚在《老炮儿》台词说:“这叫规矩,懂吗”。老炮的规矩除了电影之外,规矩也在一定层面有了社会的回响。粗蛮的词语流行,显然是不懂“规矩”,就要野一把。“撩妹”就“撩妹”,何必扯那些情调,什么“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之类的缠绵理由。
我想“撩”你,你来“撩”,只要两性相欢,两情相悦,眼里还有什么世界!这是一种解放吗?语言天性的解放?如果若真如此,笔者有种不忍直视的怯弱之心。是语言的“物竞天择,不进则退”,还是有着一种进化论带来的不能避免的些许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