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专家考证,贺年卡起源于古代。贺年卡在汉代被称之为“名刺”,而唐宋时则称之为“门状”、“飞贴”,清代被称之为“红单”、“贺年贴”等。据了解,南宋时人们热衷于送“门状”。在明代天顺年间,贺年卡大都用梅花笺纸裁为宽二寸、长三寸的长方形纸片。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又流行一种红色硬纸质的贺年卡,因为红色有喜庆吉祥之意。
古代常用的贺年卡有单片、合页、连页等样式,正面上端写收卡人的地址、姓名,中间则写“恭贺新禧”、“万事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祝词,背面绘制有山水花鸟、名胜古迹和工艺美术等图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贺年卡,无论是款式还是质地,早已今非昔比。各种各样的贺年卡层出不穷,任人选择。那时在每年的元旦春节期间,贺年卡成了人们乐于选购的祝愿之物。
近年来,随着短信、微信及电子贺卡的兴起,纸质贺年卡日渐稀少,自然成了独具慧眼者的收藏之物,在收藏市场上,传统贺卡因为其中蕴含着各种文化元素,正逐渐被收藏爱好者追捧,成为近年小类收藏品中的宠儿。
收藏贺年卡,不仅仅是一种收藏活动,更是对年节文化的关注。关于贺年卡的收藏价值,首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员,最早的贺卡可以追溯到宋代,所以有年份的贺卡肯定是有收藏的价值;其次,贺卡具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所以也是记录年轮的文化印记;另外,对于个人来说,它还是友情亲情的记录。
目前收藏市场中的贺卡以早期贺卡、特色贺卡、特殊年代贺卡、特殊工艺贺卡、错卡、名人卡等最具市场,比如名人贺卡存世量少,市场价格比较高,一般是数百元甚至千元。特殊年代、特殊工艺的贺卡的价格也基本都在百元以上,而早期具有历史价值的贺卡的市场价值则更高。
收藏贺卡最好能分门别类,以专题收藏最为合适,比如生肖收藏、风景类收藏、人文类收藏、历史收藏等。专题收藏,不仅能方便贺卡整理,还能提升贺卡的身价。比如一套十二生肖贺卡的价格要比12张零散生肖贺卡价格高出很多。
与很多藏品一样,贺年卡的收藏也需要注意时代、品相、自身价值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年代越久远的,史料价值越高;存世量也会越少,其价值也会越高;品相完好的肯定比品相不好的有价值,贺年片上的邮戳、邮票、文字等内容并不一定是影响品相的弊端,有时反而会是增值的内容;贺年卡自身的价值,比如艺术性、稀有性,也会影响其市场价值。
贺年卡多是购买的成品,也有少量是寄赠贺卡的人自制的,这自制之中又分两大类,一是用自己的书画诗文作品做素材印制而成的,还有就是自己手绘手书的贺卡,相对而言,后面这类贺卡几乎都是“孤本”,价值相对更高一些。当然,从市场的角度看,这一切除了贺卡本身的精美程度之外,更关键的就是寄出这张贺卡的人是谁,贺卡主人的名气越大,这卡本身的市场价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