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硝技术的发展


     在《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HJ562-2010)和《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HJ563-2010)中,环保部对SCR SNCR 烟气脱硝工程的总体要求、工艺设计标准、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检测与过程控制方法和辅助系统分设备等作出了规定。其中,要求SCR 法在催化剂的最大装入量情况下设计脱硝效率不得低于80%,氨气逃逸浓度宜小于2.5mg/m3SO2/SO3转化率不大于1%,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8%,烟气压降宜小于1400Pa,系统漏风率小于0.4%;要求SNCR 法的氨逃逸浓度应控制在8mg/m3 以下;系统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应小于0.5%;不增加烟气阻力;寿命期内系统可用率应不小于98%,服务年限应在30 年以上。

2011 7 29 日,环保部正式发布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该标准最初发布于1991 年,经过3 次修订后提出了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火电厂NOX 排放标准。本次修订明确规定重点地区新建燃煤锅炉氮氧化物(以NO2 计)排放限值为100mg/m3,在原有限值的基础上直接减少了50%,该标准已于2012 11 日起正式实施。这也意味着在接下来几年里国内新建或者改建的火电厂都将会使用脱硝效率更高的方式来减少NOX 的排放从而达到排放标准。2011 11 29 日,发改委出台了脱硝电价补偿政策《发改价格[2011]2622 号》,给予正常运行脱硝设备的火电厂试行每千瓦时0.8 分的脱硝电价补助来应对脱硝造成的成本支出。进一步鼓励火电企业落实脱硝要求,力争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