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对美欧提起诉讼,全球贸易战一触即发!


如果中美两国不能就此达成妥协,就有可能对WTO和全球贸易体系造成系统性的重大冲击。国际商业界已经开始担心,日渐强硬的中国可能不会等到这场诉讼在WTO内部走完程序就采取反制行动。

中国已于本周一在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对美国和欧盟提起诉讼,要求它们切实履行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有关条款,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商务部在12月12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它已经要求与欧盟和美国分别展开磋商,并将寻求由一个世贸组织专家组进行裁决。

现在看来,15年前为中国量身定制的那条歧视性条款已将WTO自身置于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之中。

美国和欧盟面对严峻选择

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签订的《入世议定书》第15条是这样规定的:“在针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并不自动采用中国产品国内价格作比对价格,而是选择第三国产品价格,即替代国价格作对比价格,这种待遇保持15年。

根据这项条款的规定,到2016年12月11日,它将自动终止。不过,美国、欧盟和日本等WTO成员此前均已明确宣布,未来仍不会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就是说,一旦与中国发生反倾销纠纷,它们将继续使用特殊公式和替代国价格来对中国产品开征惩罚性关税。(关于这个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我本周一发表在冰川思想库上的相关文章美欧日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开放促改革不复存在)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对于现在的中国究竟能不能称得上一个“市场经济体”,别说在欧美,大概就连中国国内都会引发许多面红耳赤的争论。但如果仅仅依据《入世议定书》第15条的字面含义,WTO几乎没有任何理由不支持中国的诉讼,中国在这场官司中的胜算是很大的。

眼下,由于各种反西方的阴谋论在中国国内民众和社会舆论中甚嚣尘上,许多国人也许会不假思索地将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的WTO视为一个由西方国家把持和操控的傀儡和工具。然而阴谋论终究只是视野狭窄、头脑简单的人聊以自以为是的迷雾而已,WTO的独立性是不容置疑的。

尽管现行世界贸易体系的规则和实施或许主要都是西方国家制定的,但WTO法律体系一旦形成,所有成员在它内部就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如果动辄因为受到政治压力而扭曲规则,那么它就不可能存在那么多年。

一旦WTO裁决美国和欧盟败诉,那么它们就将面对严峻的选择。

美国和欧洲当前都承受着二战以来最强大的民粹主义挑战,今年英国退欧公投、美国总统大选和不久前意大利修宪公投出现的令人震惊的结果就是这种民粹主义情绪的集中宣泄。筑起高墙阻隔外来的商品和人员,看起来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政治潮流。

如果它们全盘接受WTO的裁决,那么这种民粹主义压力就会进一步升温。尤其是欧盟,2017年对它来说是一个“大考之年”,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可能还有意大利)都将举行大选,而大选的结果直接关乎欧盟的生死存亡。

但如果美国和欧盟拒绝接受WTO裁决,那就会破坏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规则。就像中国商务部所说的那样,这将严重损害“国际贸易规则的严肃性”。危言耸听一些,欧盟、美国、中国和日本是当今全球前四大经济体和贸易体,假如它们之前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整个WTO体系因此解体都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

事态仍有转圜余地

不过,WTO的争端解决将会经历一个旷日持久的冗长程序,这类事关重大的裁决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明确作出,这给各方提供了一段协商转圜的缓冲期。预计WTO也会主动要求美、欧、日等成员就此问题与中国展开进一步的磋商,以期达成建设性的妥协。

美、欧、日或许会效仿之前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的做法,拿“市场经济地位”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绕开入世协定书的硬性规定,通过其他法律程序与中国达成对它们来说更有利的新协议。简言之,就是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前提下向中国开出一些其他方面的条件作为补偿。

事实上,过去大半年来,欧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从中国这一方来看,接受这种安排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遗憾的是,这对美国来说却是极为困难的。再过一个月,唐纳德•特朗普就将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众所周知,对选民的贸易保护主义承诺是他当选的重要基础,而其中的核心议题就是要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直到上周他还在公开对媒体说,中国不是一个市场经济体,“中国对美国将近一半的贸易赤字负责,(而且)他们不按规则行事。”况且,特朗普早就扬言要退出TPP、大幅修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甚至威胁退出WTO。期待新一届美国政府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立场上作出任何建设性的改变,都是不切实际的。

▲ 据英国《金融时报》,欧盟拟在贸易争端中把中国视为市场经济体,但提出中国(需承诺)大幅削减钢铁生产过剩

而日本则是一个跟从者,它的立场基本上会依据美国和欧盟的最终决定。

因此,如果中美两国不能就此达成妥协,就有可能对WTO和全球贸易体系造成系统性的重大冲击。国际商业界已经开始担心,日渐强硬的中国可能不会等到这场诉讼在WTO内部走完程序就采取反制行动。未来,如果美国和欧盟继续沿用老办法对中国产品采取反倾销制裁,中国也可能会对它们的产品开征高昂的报复性反倾销关税。

事实上,昨日有消息说,中国国家发改委已经对某一家美国企业车制造商发起反垄断调查。一旦双方打响贸易战,无疑将对全球贸易和艰难复苏中世界经济构成巨大伤害。

近来有外媒报道说,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将会率团参加下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考虑到达沃斯论坛本身的性质以及论坛举办的地点,中国领导人肯定会在那上面全面阐述中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并且很可能与欧盟就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展开高级别磋商。

希望这能为双方打破僵局注入一些希望和动力。

世界贸易体系正值巨变前夜

把视野拉得更宽一点,我们还会发现,这场危机爆发的时机,正值世界贸易体系处于巨变的前夜。

1个月多前,英国《金融时报》著名的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发表文章称,西方引领贸易繁荣的时代也许已经结束。未来若贸易增长复苏,那也将是由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大国所推动。

中国是在难产的多哈回合谈判启动(2001年11月)启动之际加入WTO的,当时恐怕没有谁会预料到,短短15年后,中国会站到世界贸易舞台聚光灯的中心。

15年过去,多哈回合仍没有谈成,甚至越来越像要夭折的样子。这期间,中国的贸易总额却已经翻了好几番,如今很难想像一个没有中国的世界贸易。

2009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商品出口国;2012年,中国的商品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一举摘取世界贸易冠军(如果把服务贸易也计算在内,美国仍然名列全球最大贸易国榜首)的头衔。

目前,中国的进出口占全球货物贸易的10%以上,是入世前的3倍多。这使得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正在和将要成为全世界一大半国家的第一贸易伙伴。

▲近三年,中国的进出口都占全球货物贸易的10%以上

这深刻地改写了世界贸易乃至世界经济的版图。

长期以来,世界贸易的规则一直是由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直到多哈回合启动之时情况依然如此,因为当时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依然是无足轻重的穷国。但随着这些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后,形势不得不随之改变。

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强国从未真正感到自己属于由西方设计并主宰的多边秩序,现在它们迫切想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中去,使之更加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些分析家正确地指出,在以“发展”为主题的多哈回合谈判中,正是由于这10多年中发展中国家力量的不断壮大,改变了过去由少数几个发达成员说了算的谈判格局,这使决策过程变得复杂和困难。

WTO内部现在分为特征鲜明的两个团体:一个是以经济合作组织(OECD)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另一个则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前者作为既得利益者,往往试图保持现存秩序;而后者则经常拧成一团,提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照顾以及更加灵活的法规等诉求。

▲2001年11月启动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于2006年7月22日中止

直到不久前,西方仍然努力想要继续维护自身的规则制定权,但这样的努力如今已越来越捉襟见肘。一方面是因为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得不到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高涨的西方国家内部的民意支持。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亚洲新兴国家已经取代老牌的西方强国,成为所谓“第二次全球化”或“全球化2.0”的引擎。但既然如此,它们必定会把自己的意志带进新的规则中去。

由于WTO多哈回合谈判进展极其缓慢,许多成员国正在对它失去信心和耐心(美国已于近期正式提议放弃多哈回合,另起炉灶)。这催生了一系列双边和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TPP和TIPP就是其中最大的两个,目前仅亚洲地区就有20个跨地区的自由贸易协议正处于不同的实施阶段。

就拿中国来说,过去几年里,中国已与亚太地区的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以及欧洲的冰岛、瑞士等国家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议(FTA)。

除此之外,中国也在努力推动自己的区域一体化议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包含亚太16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RCEP),它将是一个覆盖34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GDP和贸易量分别占全球的54%和44%的地区。

这类双边和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的蓬勃兴起使世界贸易格局变得更为复杂,也对WTO体系构成了挑战。

西方和中国都需要改变

当今世界贸易的中心舞台已不再仅仅属于西方国家,而且这种实力转移还在加速。

假如西方不肯承认这一现实,主动地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分享权力,那么它们以及它们建立的体系和机构将会日益边缘化。

然而,美欧一直在质疑的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终究也的确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如果不进一步推进国内的市场化改革,中国将很难肩负起引领新一轮全球化的使命。不仅如此,如果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不进反退,那么以中国目前的体量,将是全世界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