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荒深入人心,地产已经因为调控不能成为资金蓄水池,让中国股市成为四处流窜的流动性蓄水池如何?
10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亚太部总裁和副总裁称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暴涨的态势“不可持续”,政府部门应采取谨慎的行政措施控制当前房价,建议中国推出房产税,同时密切关注信贷扩张问题。同一天,新加坡《商业时报》刊登题为“中国房地产泡沫或致银行4.1万亿元坏账”称,香港星展银行估测,如果房价下跌30%,可能导致银行总贷款的4%,即4.1万亿元变为不良贷款。
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市场估计有数万亿元流动性在到处寻找投机机会,流动性过处不管何种资产价格一律疯张猛涨,但过后总是一地鸡毛,不投资地产不投机房子,流动性何处安身,难道再去炒作绿豆,再去炒作大蒜生姜,甚至像上半年一样去炒作期货,让螺纹钢一天交易量就把全年钢产量交易一遍,显然都是有巨大副作用,也不可能支持实体经济,也无宜于中国经济转型,有没有一个巨大资金蓄水池来安放这洪水猛兽一般的流动性,笔者认为那就是股市,目前两市市值已经高达数十万亿元,容量不可谓不大,操作的好就会成为双赢,就像美国三大股指连新高一样,既支持了实体经济也让美国居民分享了美国经济好转的成果。
但非常遗憾,中国股市总是成为投资者的伤心地,七亏二平一盈利是中国股市的一个历史写照而铭刻在中国股市的耻辱柱上,资金总是绕着股市走的时间居多,今年亦是如此,涨幅依然位居世界末尾,再一次熊冠世界,很多投资者选择逃离,导致存量资金不断流失,千股横盘成为世界奇观,也成为中国股市的新特征。
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国家高层,亦或是管理层都对股市寄予巨大希望,希望股市承担起支持实体经济的重任,承担起去杠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任,甚至承担起扶贫的人道主义义务,但是股市的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难以得到市场投资者的广泛响应,国家的殷切期待与投资者的消极应对产生巨大的反差,股市成为资金蓄水池心有余而力不足。
地产之所以涨不停,除了流动性宽松以外,与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垄断权力实施土地限量供应不无关系,也与地产商的囤积和饥饿营销有巨大关系,核心要素就是制造供不应求的事实或者假象,诱导购房者购房,市场供求规律在地产市场中应用是如鱼得水,但是到了股票市场,供求关系就人为颠倒了,主流观点主流媒体甚至管理层均认为新股发行与指数运行无关,所以一旦逮住机会,新股就会以市场想象不到的快节奏发行,目前大致维持每周6-8家的规模,这样的快节奏新股发行恐怕世界市场都是十分罕见的,在巨大新股供应之下,投资者自然是心有余悸,虽然热烈参与打新,但抛弃二级市场已经成为一种无可奈何之举,不得不依靠国家队不断护盘才站在3000点上方。
新股供应是让资本市场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重任,是先天定位的缺失,这也就罢了,毕竟没有新股发行不成为资本市场,产业资本各类高管没有节操的减持也让市场饱受煎熬和指责,留给市场一地鸡毛,虽然出台了一个新的减持规定,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得到约束,可惜遗憾的很,留下了大宗交易这一巨大制度漏洞,规定也就成为了形同虚设,根本无法约束各类原始股东的天量套现。
高溢价并购也是一个巨大问题,在一阵狂欢之后,很多公司就是一地鸡毛,昔日的优质资产成为了上市公司巨大包袱,即使想以白菜价甩掉都十分困难,让上市公司苦不堪言,跨界并购在成熟市场并不多见,而在中国成为了一种时尚,其中原因很复杂,有的纯粹就是追逐热门概念妄图乘机高位减持,或者就是明晃晃的利益输送,虽然证监会已经表示加强跨界并购,但是执行方面依然不是很到位,有很多公司完成了跨界并购,虽然一刀切有点武断粗暴,但是加强监管已经势在必行,一个是核查跨界并购的必要性,依照新股标准来评判跨界并购资产,另一个是大大延长并购增发股份锁定期到6年以上,三是业绩承诺一律承诺六年,没有业绩承诺一律不予以放行,一旦未能完成业绩承诺,按照有关规定马上要求上市公司注销相应增发股份,而不是讨价还价,让上市公司蒙受巨大损失,为了防止并购各方逃避补偿,增发股份一律不能用于融资抵押。
正是因为新股过多过滥发行,让股市承载过多的经济责任,正是因为各类原始股东利用信息优势和控股优势,制造各种利好乘机套现高位套现走人,正是因为各种眼花缭乱的并购坑害投资者,中国股市二级市场投资者总是成为冤大头成为奉献者,成为被收割的韭菜,所以市场新股发行微观上供不应求,但宏观上总是供过于求,对新股抵触情绪很大,很难承载融资量较大的新股发行,虽然管理层不管投资者的内心真实感受依然大发新股,但是也不得不让很多中大盘股缩量发行,减少对市场的冲击,防止投资者进一步卖股逃离,无法完成融资大任。
在中国流动性本身并不缺乏,也就是说市场并不缺少资金来源,问题是股市制度本身的缺陷太多留不住市场资金,吸引不到新增资金进场,作为新股发行无可厚非,在国家困难之际适当加快发行可以理解,但是也需要适当控制节奏,制定一个较为科学的融资规模,切忌竭泽而渔,不能因为市场新股发行压力很重就没有控制的打发新股吓跑投资者,更为重要的是产业资本减持额规模远远超过新股融资规模,这是无法让市场接受的,公司上市究竟是为了融资做大企业而来还是为了股份增值套现而来,因此减少市场失血不在于过多约束新股发行,而是进一步约束老股减持,彻底叫停大宗交易,一律拿到二级市场竞价减持,减持规模不能超过减持新规的规定,增发融资更是多过新股发行十余倍,加强增发控制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