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月初中国证监会对并购重组一系列规则进行修订,并购重组市场开始出现新变化。比如,按照新规,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进程的“冷淡期”由3个月缩短为1个月,这将明显有利于上市公司再次启动并购重组,实际上也有利于提高整个市场并购重组的效率。
另一个新出现的变化即为,此前上市公司的重组往往为“单纯”的并购重组,如今则出现了“重整+重组”的模式。上市公司在启动重整的同时,也启动并购重组。笔者以为,无论是单纯的重组也好,还是新出现的重整+重组模式也好,最重要的是不能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否则,这样的重组或重整+重组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日前,*ST舜船披露了重整报告书。值得关注的是,*ST舜船70余亿元规模的债务重整与200余亿元规模的资产重组同步进行,成为A股市场“重整+重组”的首例。根据重整计划草案,该公司拟按每10股转增13.87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共计转增约5.2亿股,但这些转增股票并不向原股东分配,而是用于抵偿债务,每股抵债价格为13.72元,每100元债权可分得约7.288股舜天船舶股票。而在资产重组方面,上市公司拟以8.91元的价格发行23.5亿股购买国信集团持有信托及电力资产,交易对价为210亿元。与此同时,*ST舜船还将定增募集资金不超过46.5亿元。
由于重整及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ST舜船总资产规模、净资产规模、收入及净利润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增强。因此,即使上市公司以股抵债的方式并不能完全抵销相关债务,不过,由于*ST舜船具备了造血功能与盈利能力,随着今后其股价的上涨,债权人将能通过抛售持股收回资金。而通过重整+重组,上市公司将避免被暂停上市甚至是被退市的风险,而中小投资者也能避免因上市公司退市而产生的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讲,首例重整+重组的案例,将带来多赢的格局。
在*ST舜船案例中,由于每股抵债价格为13.72元,而上市公司停牌前收盘价格为10.75元,这也意味着,只有当*ST舜船的股价上涨达到27%时,债权人才不会“亏损”。但实际上,由于上市公司实施重整+重组,复牌后其股价上涨是大概率事件。特别是,由于引入了国信集团,让市场对于其股价上涨又充满了想象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重整+重组,债权人的利益应该是有“保障”的。
但如果每股抵债价格低于*ST舜船的股价,则情形大不一样。若此,即使上市公司股价没有出现上涨,债权人就已经有“浮盈”,这不仅不公平,也可能会损害到中小股东的利益。如果债权人在复牌后抛售股票,那么个股股价将承压,将直接关系到其它投资者的利益。
重整+重组的模式出现,实际上也为那些目前举步维艰的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思路,而ST舜船则是最好的例证。在*ST舜船的示范下,今后或有更多上市公司,特别是ST一簇,或将采取重整+重组的方式摆脱困境。当然,在这一切的背后,中小股东的利益应受到保护。
特别提示:请扫描下边的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 caozhongming999 关注曹中铭的微信公众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