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任凌云 安乡县发展和改革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针对两个凡是提出的,这是以一个绝对化命题驳倒另一个绝对化命题,容易误导了人们的认识。为了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这个命题不给人们的认识造成误导,中国哲学界把这里唯一定义为最终、根本的意思。但是这只是在哲学界形成了共识,而在其他领域人们还是把唯一就是理解仅此只有的唯一,而不是从最终意义上讲的唯一,可以说现实中99%人都是把唯一作为仅此只有的唯一理解,而不是作为最终极意义的唯一理解。如果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唯一理解为仅仅一个的唯一,那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非常荒谬的。因此,实践只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真理也可以成为检验新认识是否属于真理的标准。
一、什么是真理
真理是人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所以不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可能有多少种认识,都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是真理。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但是任何真理都有其相对性,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人们在自然科学方面在一些规律方面形成了共识,承认自然科学是真理。但是人们在社会科学方面还很难形成共识,就是在经济学方面都很难形成共识,很多人甚至认为经济发展没有规律。其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一样,其运行都有其客观规律,只是人们对自然规律认识水平高一些,认识到了很多规律,而人们对经济规律认识水平低一些,对经济规律认识还没有达到真理水平。在近代以前对自然的认识也非常落后,在哥白尼以前都是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伽利略以前都以为越重的物体下落越快,到了牛顿才真正形成现代物理学体系,到了爱因斯坦才是讲建立一个既适用于宏观世界也适合于微观世界的相对论。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开始,通过200多年发展,也基本上形成了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大体系,在西方经济学内部有分成了很多流派,人们在经济学还没有形成共识,主要认识水平低,并不是经济发展没有规律。因此,我对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各个缺乏共识理论都进行了再研究,对个人利益最大化规律、需求规律、价值规律、现代货币流通规律进行重新定义,对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理论重新进行了梳理,从而归纳总结建立统一西方经济学的各个流派、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新经济学——共赢经济学。共赢经济学对各个经济规律的定义准确,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就这些新表述的经济规律提出反例,可以暂时认定为真理。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就是说人类的认识归根到底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一切正确的认识终将被实践肯定,一切错误的认识终将被实践推翻。同时实践检验真理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实践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所在时代提出的一切学说,已被实践所证实的某种正确认识,也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就是说通过实践检验只要有一个反例,那么就能否定一个理论,如果没有反例就可以暂时认定为真理,如果将来出现而来反例,那么就不是真理了。比如以前物理学界都认为牛顿力学是普遍使用的真理,但是随着对微观世界了解,发现牛顿力学不适合于微观和高速(光速和接近光速)世界。通过重新限定牛顿力学适用范围后,在适用范围内,牛顿力学仍然是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那么我们又如何用实践检验真理呢?
1、通过观察发现检验真理
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是发现规律,提炼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最常用的手段,过去大多数时候都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再通过思考归纳总结。比如日心说提出就是哥白尼通过对星体运动长期观察,再总结出来结果。哥白尼的观察不到发现了太阳、地球运行规律,还检验出了地心说不是真理。开普勒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关于行星运动的定律,开普勒能够发现开普勒定律也得益于他的老师著名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所观察与收集的,非常精确的天文资料。
2、通过试验(实验)发现检验真理
试验、实验是自然科学中发现检验真理的方法。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试验一般是发现真理方法。比如爱迪生为了找到适合用于灯泡的材料试验了几万次,最后发现炭纤维是制作灯丝最好材料。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实验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方法。我们在物理化学教学中,会做各种实验,以验证各种理论是正确。比如:用气体通过石灰水验证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含有了二氧化碳。
3、通过试点发现检验真理
试点是检验社会科学中检验真理的重要方法,特别是检验改革理论政策的重要方法。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四川用自身做试点证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确可行,深圳、珠海等城市同样以自身做试点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先进强大,从而让改革开发惠及神州大地。
三、真理也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
用真理检验真理就是用规律、定律、公理、定理等现有公认的真理检验人们的新认识是否属于真理。真理检验真理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依据现有真理经过严密论证推导出来的新认识,在现有真理没有被推翻,仍然是真理,并且论证过程没有任何问题,那么这个新认识就不再需要实践检验,就可以认定为真理。二是用现有真理检验新认识是否是真理,如果新认识违背现有真理,那么新认识就不能认定为真理,如果新认识符合现有真理,那么新认识就不是真理。我们如何用真理检验真理呢?
1、用来检验真理的真理必须仍然是真理
真理仍然是真理就是该真理在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提出反例给予否定。比如:牛顿经典运动力学理论在人们进入原子微观世界以前被人们普遍真理,但是进入微观世界之后,发现牛顿经典运动力学理论根本就不适用微观高速运行的物体。当然牛顿经典运动力学理论在宏观中观领域仍然属于真理。如果在宏观中观世界,牛顿运动力学理论就是可以检验新认识是否属于真理的标准,在微观世界就不能成为检验新认识是否是真理的标准。
如果一个理论不是公认的真理,存在反例,那么这个理论就不是真理,就不能作为检验新认识是否属于真理的标准。比如西方经济学有大量理论不够严谨,存在反例,理论脱离实际。比如: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理性人假设明显和现实中人是各式各样的社会复杂人明显不符合,所以根据这个假设推导出来的个人利益最大化规律就是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规律也就根本不符合事实。除了这个规律表述不是真理之外,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还有需求定理、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都存在反例,都不能认定为真理,也不能成为检验新认识是否属于真理的标准。
2、检验论证过程必须准确无误
怎么样才能确保用真理检验新认识是否属于真理准确无误呢?首先你检验新认识必须是现有真理使用范围,比如:用牛顿力学理论不能用于检验微观粒子运动方面的新认识。金属货币运行规律不能又来检验纸币时代关于货币运行规律的新认识。其实就是论证逻辑没有问题。论证过程中必须找到事物之间因果联系,只有因果联系才是普遍的必然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原因引发的,而当原因和一切必要条件都存在时,结果必然产生。比如冰淇淋销售量和淹死人数严格正相关,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冰淇淋销售增加会导致淹死人增加,所以要通过控制冰淇淋销售量来减少淹死人数。这个结论就是明显错误,冰淇淋销售量和淹死人数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这里冰淇淋销售量和淹死人数严格正相关因为气温高低和冰淇淋销售量、淹死人数有因果关系。气温越高,吃冰淇淋的人就越多,下河游泳的人也多,游泳的人越多,淹死人数也越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真理也是检验新认识是否属于真理的重要标准。就是用实践检验真理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自然科学中实验检验真理,实验方案设计也非常重要,没有好的实验方案检验不出真理。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实践检验真理也离不开理论指导,经济政策建议试点方案也非常重要,没有正确试点方案也检验不出真理。错误的实践方法只会得出错误结论,检验不了真理。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最终标准,真理也是检验新认识是否属于真理的重要标准,而且理论必须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否则就会造成盲目实践。
四、误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危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际上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而不是我们普通人理解的唯一标准。如果我们这里的唯一理解为唯一仅有一个标准,那么就会造成误解。目前在中国99%的人这样理解,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唯一仅有的标准,理论证明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此,需要对这个命题作大众化、通俗化的解释,正本清源,让大家不误解,所以必须把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改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不改就会造成一系列危害。
危害一:让一些领导干部不尊重科学规律,不尊重经济规律,拍胸脯决策,出台错误政策。特别是目前经济政策决策,我们经常出台错误政策。过去我们搞经济建设没有经验,对经济发展规律一知半解,那是搞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搞摸着石头过河倒没有什么。但是现在中国建国已经近70年,改革开放也有了近40年,对经济发展规律也有了了解,我们就再不能摸着石头过河了。本来任何方案政策在出台前都应该先要接受专家的理论和逻辑推理的证明和质疑。如果在理论上被证明不可行,那么就不能实行,也不能用来试点来检验。但是现实中,总是有一些领导干部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借口,无视专家学者理论证明,不承认自己的政策有问题,要求实践检验才能证明自己的错误,结果在一片质疑声中就实行了,最后就会造成巨大浪费,甚至可能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现实是这样,中国大多数经济政策都没有进过逻辑证明和质疑,就实施了,甚至很多政策就是笑话政策都被执行了。
经济政策没有经过理论证明其可行,就是被执行,实际上违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因为它既没被理论证明是真理,也没有被试点的实践证明是真理,实际上是把未经检验的猜想用于实践。但是他们这不尊重科学规律、经济规律的领导们可不这么认为,你说他们的政策错误也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危害二: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封杀真理,拒绝正确政策建议。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成为一些别用用心领导干部封杀真理,拒绝正确政策建议最好借口。在众多的政策建议中,不是选择理论上最可行,最有效的政策建议,而是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设租寻租的政策建议。你的政策建议在理论上还可行,终究是理论,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不是真理,就是经过了过去实践检验,也不表示能够通过未来的实践检验,所以我不需要遵循执行。我要执行政策无论理论上多么不可行,我也可以不承认我的政策建议在现实中不可行,因为没有实践检验,你怎么知道我的政策不可行呢?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理论证明靠不住。这样导致真理被封杀,好的政策建议被束之高阁。我这一点感同身受。
2009年以来,我对过去经济学中的个人利益最大化、需求定理、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基本经济规律经常被人们质疑的地方和现实耦合性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这些经济规律的表述。有些修改成立前提条件,有的修改经济规律的内涵,使得这些经济规律和现实高度吻合,无可挑剔。我根据这些没有缺陷的基本经济规律推导出了确定政府的职责范围。最后提出了一系列能够实现既消灭贫穷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又根除腐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但是这样既有扎实证据,又有严密逻辑证明得出来结论,在那个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前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在这些人看来,我这些政策建议在没有得到实践检验之前,就不能说能够实现既消灭贫穷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又根除腐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但是实际上,只要你所以依据理论没有错误,应用条件没有错误,逻辑证明过程没有错,那么结论就不会错。
综上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最终标准,真理也是检验新认识是否是真理的标准,而且把认为误解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会对我们生产生活造成危害,所以我们应该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表述改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一个新认识产生出来后,首先应该通过现有真理的检验,对其判断是否属于真理。如果没有问题,那么我们就认为在现阶段就是真理。接受了现有真理的检验认定为真理后,并不能排斥和否认还有待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只有通过现有真理检验既检验不出是属于真理,也不能检验出新认识是谬论,这样的新认识才需要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