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外:庄子《逍遥游》


   高考之外(5):庄子《逍遥游》课选部分

 

 

 

让我们从“此”开始:“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里的“此”指什么?这不难指出是指上面两段蜩、学鸠和斥鴳对鲲-鹏的“笑”。

接着:“一官”“一乡”“一君”“一国”是否属于上段中说的“小知”“大知”之别,即“一官”笑“一乡”、“一乡”笑“一君”、“一君”笑“一国”?我们往下读宋荣子、列子们便应判断出“一官”“一乡”“一君”“一国”他们只是一个平面上的“数数然”者,他们只是世俗之王。和他们相对并超越他们的是宋荣子、列子们,这另类们对于“一官”“一乡”“一君”“一国”之好是“未数数然”者也。

接下来让我们想象一下“一官”“一乡”“一君”“一国”者们“数数然”的内容,概而言之,不外乎利禄功名奢糜淫逸。而宋荣子、列子,乃至至人神人圣人,他们的追求是超世俗超功利的;你,能想象得出来嗎?

接着让我们再进一步,随庄老师辨识一下这些超凡脱俗者的不同级别:

首先是宋荣子,他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这就厘定了他与世俗的界线。你们的“誉”与“非”、“荣”与““辱”,对我是不起作用的,我对此既不“劝”又不“沮”,既不接你的“荣”又不受你的“辱”。行文中“彼其于世”的“世”就是指俗世。

其次注意列子,他的“未数数然也”与宋荣子的“未数数然也”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你要细读才知:宋荣子的“未数数”是针对“于世”,针对的是“一官”“一乡”“一君”“一国”者们的“入世”(入仕),而列子的“未数数”针对的是“致福”,你“一官”“一乡”“一君”“一国”的“福”非我列子之福乐。“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我似乎听到,宋荣子对“一官”“一乡”“一君”“一国”者哂而言曰“我的选择和你们的不一样”;我似乎听到列子哂而言曰“你们的兴趣点和我的不一样,你们的福乐观和我的不一样”!

庄子行文并未止于此,他翻出了更高的高人让你来看,他们就是“至人”、“神人”、“圣人”。宋荣子,包括列子在内,他们都是“有所待”者也;而这些更高的高人则是“无所待”者,“彼且恶乎待哉”?!这些更高的高人拥有天地之本性本心(“乘天地之正”),可驾驭万物之流变(“御六气之辩”),融入并悠游于永恒事物间(“以游无穷”)。

在此,请你一定注意:这些更高的高人“至人”“神人”“圣人”他们的一个共同特性:“无”!

为此,请我们来尽量多地联想老子的话:

“无名天地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

由此可知,庄老一体,道德一也。

联想西哲与基督教文化中的圣言道成肉身,亦有暗合相交通处。修心养性者当自融会贯通,这是另一个话题,在此打住。

——刘焱红教学手记(2015-09-25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