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处级也“进口”,山西官场真尴尬!


 厅处级也“进口”,山西官场真尴尬!

今天凤凰网一篇题为《空缺1年的山西运城市委书记,在河南找到了人选》的文章报道,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王宇燕调任山西运城市委书记。

据中国经济网地方党政领导人物库资料显示,王宇燕,女,1966年5月生,曾任济源市委副书记、市长,今年3月刚刚升任为市委书记;原任运城市委书记的王茂设去年6月涉嫌严重违纪被查。

看了一下王宇燕书记的简历,这位1986年7月毕业于河南省计划统计学校的中专生,在职务上一路晋升的同时,工作似乎一天没耽搁,但也拥有了博士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不过恕我直言,我是一贯不看好在职期间“学历大跃进”的官员。理由“你懂的”。不过,看了网友为我提供的王宇燕女士博士论文节录,相信这个话题她是能做好的。我说这话,只是因为此前看过武长顺的博士论文,我坚信武长顺根本就没有能力朗读一遍论文中那些复杂的函数,而王宇燕的这个论文,对她来说至少不存在这样的尴尬。

言归正传。王宇燕作为一名河南省的省管干部,平调成邻省山西的省管干部,我不知道这是河南、山西共同的上级——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决定,还是河南、山西两省委“兄弟商量”的结果?但无论如何,似乎都属于非常态化的干部任用,属于比较罕见的现象,一些媒体称此现象为“空降”,窃以为不妥。“空降”应该是上级对下级,而从其它同级行政区域调入、调出干部,称“进口”、“出口”应该更为恰当。

其实,山西“进口”官员的事情还不仅仅局限于正厅级城市“一把手”,甚至还有从陕西“进口”的两名县委书记。7月6日,咸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严维佳宣布省、市委决定,永寿县委书记齐海斌调任山西省怀仁县委书记

7月8日上午,山西省泽州县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会议宣布了对泽州县主要领导作出调整的决定:赵新年同志任泽州县委委员、常委、书记。履历显示,赵此前任陕西凤翔县委书记。

至于“空降”干部,在山西更是稀松平常。比如省会太原市公安局,在不到三年时间里连续三任局长“落马”后,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汪凡被“空降”过来任太原市公安局局长。去年6个月时间内山西出现7名副省级(其中5名省委常委)被查后,中央“空降”中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黄晓薇任山西省纪委书记。不久,中纪委监察部三室主任迟耀云也“空降”山西任省纪委常务副书记。

山西之所以大量“进口”领导干部,之所以被大量“空降”领导干部,就因为该省的腐败已经触目惊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是“进口”的该省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山西腐败体现了3个特点,一是量大面广;二是集体塌方,山西发生的严重腐败问题,不是个案、孤立的,是一坨一坨的;三是严峻复杂,贪腐数额巨大。因此在出现省管干部大量空缺的情况下,如何选用干部填补这300多名空缺就成了王儒林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在一般人印象中,现在的“一把手”都会千方百计为本单位“争领导职数”,即使不是出于争取更多“官帽子”,以便日后“权钱交易”,仅仅出于“施恩”于下属的目的,面对这么多的空缺那也是喜不自禁。王儒林之所以反而愁眉苦脸,就因为担心经他之手提拔的干部能否经得起本轮“高压”反腐的考验?王儒林曾披露,在一个地级市找县委书记人选,组织部门直接谈话622人后形成了一个备选名单,结果排在第二位的半个多月就被牵进去了;一个排位靠前的干部,还向组织自荐,打包票自己没问题,结果一个月内也掉进去了。

此前还有媒体报道,一个八九十人的选拨名单送到了吕梁市一名市委常委手中。廉政谈话之后,只有31人愿意参加县委书记选拔,有五六十人主动表示不愿意参加。笔者在《官员任前公示,咋成了“杀猪榜”?》一文中曾分析原因:不愿意参加的这些人中,一种是看破“红尘”,不再追逐权力;另一种则是心中有鬼,担心任前公示后遭举报。

在笔者看来,一些人看破“红尘”,不再追逐权力并非坏事,中国人普遍“想当官”的强烈意识很封建,需要淡化了;担心任前公示后遭举报,也是“高压”反腐所形成的现实表现,因此值得肯定。应该说,“空降”、“进口”省级官员无可厚非,可连本应自己管理的厅、处级干部也“空降”、“进口”,这是山西官场长期腐败所带来的耻辱。我在想,经过强力整治的山西官场,官员能否知耻而后“廉”?让我们拭目以待。

握手言和?总局、马云与消费者都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