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钱珍宝币汇珍——珍品\珍闻\珍赏
主编陈力推荐 《华夏古钱汇珍(增订本)》
编辑推荐:
一枚枚华夏古钱上,积淀着丰厚的华夏文明。透过小小的古钱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有益身心的闲暇嗜好。鉴赏收藏华夏古钱,推动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使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品钱、鉴钱、藏钱的队伍中。 珍品、珍闻、珍赏!
内容简介
《华夏古钱珍宝币汇珍(增订本)》繁体字版于2008年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因是从文化角度介绍和论述中国古钱币的,出版后好评不断,被认为是一本有益于提高青少年文化素质的好书,并列入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好书共赏”及该馆馆长推荐的书目之一。《华夏珍宝币汇珍(增订本)》简体字增订本的出版,保持了原版本的内容、编辑体例和轻松活泼的装帧风格,又增加了一百多张珍稀古钱币的照片和二万多字的文字说明,把古钱币的参考价格更新至2011年4月底,对海内外收藏华夏古钱珍宝币的最新趋势也作了介绍。图片大都以原大刊出,并标示重量、尺寸和收藏珍罕程度,内容更为精彩,希望得到广大读者朋友的喜爱。 作者简介 渡瑜笙,集藏中外钱币30余年,尤其钟爱中国古代珍宝币金钱、银钱、铜钱、近代银元和香港早期银币等。
最近10多年,集中收藏中国古代金、银、铜质铸币及清末民初机铸银元,并积极出席香港及海外的大型国际钱币拍卖会和展销会,从中搜罗稀有的中国古钱珍宝币。除了作为个人鉴赏和收藏之外,渡瑜笙先生收集中国珍宝币的另一个目的,是避免作为中国历史文物的华夏珍宝币流落异乡。此书集渡瑜笙先生多年收藏心得的精髓,从不同角度、层次,深入浅出地与广大读者分享中国古钱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使深奥的古钱币知识普及化。
陈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致力从事教育工作,分别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树仁大学任教多年,期间被邀请到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学府讲课。此外,还创办了威确顾问(Win Concept),开展策略公关顾问工作,为内地与香港及跨国企业提供专业的公关顾问服务。 任教并从事策略公关顾问多年,深感普及、推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素质的重要,故创办威确文化(Win Concept Culture Center),并策划《华夏古钱珍宝币汇珍——珍品?珍闻?珍赏》(繁体版)一书,将古钱币的演变过程视作一本微型中国历史书,去推广中国文化,普及珍宝币知识。该书自2008年出版以来,获得不少社会反响及支持,并成为香港、澳门和台湾多家大学和中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及新加坡国立图书馆藏书。2009-2010年,受香港TVB无线电视翡翠台《文化广场》邀请,出席了15辑的节目访问,与华南地区观众分享华夏古钱珍宝币的有趣故事,而2011年下半年,再次受TVB邀请,继续向观众讲述有关华夏古钱珍宝币的历史点滴。此外,更与专业人士及工商团体如半岛扶轮社、香港北区扶轮社等交流探索华夏古钱珍宝币的鉴赏与收藏。现推出增订本,希望与更多的读者一同分享这些凝聚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华夏古钱珍宝币的风采!
目录
序一 吴少华
序二 黄广荣
前言 渡瑜笙 凡例
第一章 历代钱币珍宝币演变快览/1
一、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钱币——原始货币/2
二、商、西周古钱珍宝币——金属铸币诞生/3
三、春秋战国古钱珍宝币——百花齐放,形态各自精彩/4
四、秦“半两”——货币一统/6
五、西汉古钱珍宝币——盛世货币/8
六、新莽古钱珍宝币——铸币工艺巅峰之作/9
七、东汉古钱珍宝币——回归平淡/11
八、三国古钱珍宝币——名实不副/12
九、两晋南北朝古钱珍宝币——币制混乱/13
十、隋代古钱珍宝币——再度统一/15
十一、唐代古钱珍宝币——货币十进制之始/16
十二、五代十国古钱珍宝币——再陷乱局/18
十三、北宋古钱珍宝币——御书钱先河/20
十四、南宋古钱珍宝币——珍品汇聚/23
十五、辽代古钱珍宝币——稀有程度可媲南宋/25
十六、西夏古钱珍宝币——似汉非汉文钱币/26
十七、金代古钱珍宝币——精心铸造/27
十八、元代古钱珍宝币——供奉神佛/28
十九、明代古钱珍宝币——黄铜铸币之始/30
二十、清代古钱珍宝币——银元、铜元面世/32
二十一、近代古钱珍宝币——方孔钱终结/35
第二章 古钱珍宝币材质与形态的演变
一、最早的货币_天然海贝/38
二、最早人工货币——玉、石、兽骨、玛瑙、琉璃和青铜仿贝币/39
三、千姿百态的钱币——刀、布、戈、棘、鱼、磬币,圜钱,鬼脸钱/43
四、造币选材琳琅满目——青铜、锡、铁、金、银、白鹿皮、黄铜/52
五、铸币工艺——错金、仿铸西域金钱和银钱/61
六、20世纪新铸币——镍、锑、铝等新金属配合西方先进铸币技术/67
第三章 古钱珍宝币钱文书体的变化/71
一、大篆一中国史载最早的文字/72
二、小篆-一相传秦国丞相李斯首创的简化文字/75
三、隶书——相传囚徒程邈所创/86
四、草书——潦草狂挥、自成书体/91
五、楷书(真书)——真正书法的楷模/94
六、行书——半草半楷的书体/99
七、宋体——最早的印刷字体/102
第四章 古钱珍宝币中的少数民族文字
第五章 古钱珍宝币的不一般用途
第六章 华夏古钱珍宝币迄今之最
第七章 妙问趣答谈钱币
后记 简倩如
作者介绍
陈力,19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一直从事历史文物的鉴定、研究工作,现供职于天津博物馆历史研究部,副研究馆员。有近30年的文物博物馆从业经历,专业范围广泛,曾发表过多篇历史文献、历史文物的论文,并出版了多部专著,对各类古钱珍宝币文物的鉴定、收藏等方面的研究颇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