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莱比塘铜矿八大风险点评


    缅甸莱比塘铜矿系由中国万宝矿业有限公司与缅甸联邦经济控股公司合作开发的大型矿业项目。该矿位于缅甸联邦西北部的实皆省蒙育瓦镇,原本由加拿大艾芬豪矿业公司经营,但因多种原因,艾芬豪最终决定退出。2010年6月3日,中缅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开发莱比塘铜矿项目暨产品分成合同,项目总投资为10.65亿美元,设计产能为每年10万吨阴极铜。

 
   2012年3月20日,莱比塘铜矿项目举行开工仪式。开工三个月后,即遭遇当地村民针对该铜矿项目的抗议。2012年6月到8月,莱比塘铜矿因为抗议事件而被迫一度停工。2012年11月18日,抗议演变为有组织的示威活动,13个村庄数百名村民、僧侣和学生等占领了万宝公司在铜矿附近的营地,抗议者们提出的目标和诉求包括“解散军方背景的经控公司”、“中国人滚出去”等,铜矿的建设工作被迫全部中断。抗议示威高潮时,抗议人群多达数千人,以至于在2102年12月29日,缅甸警方在通牒无果后使用催泪瓦斯和高压水枪驱散示威人群,造成数十名僧侣受伤 。
 
    莱比塘铜矿开工建设距今不到一年时间,一年之内,当地村民和社会团体对项目建设的抗议和示威活动几乎没有间断,其中被迫停工达3-4个月,至今没有正常复工,停产期间中方企业每月损失达到200多万美元。
 
   当地村民最初针对莱比塘铜矿的投诉主要是污染环境、征地补偿不公、就业安置问题等,但以昂山素季为主席的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最终提交的调查报告表明,莱比塘铜矿项目并不存在民众所担忧的环境污染问题,且就业安置良好,仅在征地补偿的透明和沟通方面存在不足,但仍可以改进。显然,所谓的“污染环境、征地补偿不公、就业安置问题”不过是一个借口。从抗议者们提出的包括“解散军方背景的经控公司”、“中国人滚出去”这些目标和诉求来看,明眼人不难看出,抗议示威行动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莱比塘铜矿抗议事件与其说是向中国晚报矿业公司示威,不如说是向缅甸现政府示威。分析表明,主导示威抗议事件升级是这样一个逻辑:民众对前军政权怨恨→对经控公司怨恨→对莱比塘铜矿怨恨。无疑,莱比塘铜矿大规模示威抗议是对缅甸民主化进程的再次重大考验。缅甸国内政治和民主法治建设处于特殊时期,民主和法制尚很不健全,民主化运动正值风起云涌,一家有着中国军方背景的公司与缅甸军方背景公司合作,希望能够不受缅甸国内民主运动的影响,只能是一厢情愿。尤其是,缅甸反对派和反政府人士一直把经控公司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中国军方背景公司与缅甸的军方背景公司合作,无疑被他们视为“狼狈为奸”。所以说莱比塘铜矿合作项目能够免受密松水电站被叫停的命运,中国万宝矿业公司能够最终不被赶出,已属万幸。万宝矿业公司亟需尽快研究的问题是:缅甸民众会不会对北方工业公司耿耿于怀?如果反对派赢得大选,经控公司被解散,会有什么风险,如何应对?
 
    2013年3月13日,昂山素季发表公开讲话,呼吁民众接受这一项目。但仍有约3000名抗议者聚集在中国万宝(缅甸)矿业有限公司门前,举行抗议活动,表达对调查报告的不满。莱比塘铜矿大规模示威抗议事件,再次敲响中国企业境外资源合作的风险警钟。这次事件反映出来的风险管理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
思考之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功利性是否太强、谋取资源的目的性是否太明显?一名缅甸商业组织负责人称,中国在缅甸的投资几乎全部是大型国有企业投资的工程性、资源类企业,而制造业工厂以及能够为缅甸提供技术的工厂则完全没有。“给缅甸老百姓一种印象,中国企业是来给缅甸军政府做生意的,老百姓得不到好处。中国大型企业对于缅甸中小企业投资没有兴趣,也不放在眼里,但这些企业却正是缅甸急需的。中小企业包括消费品制造业,它辐射能力强,带动大量就业,不仅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影响到大量从事种植业的农民,和人民的联系更多。”
   
    思考之二:是不是任意一家中国企业都要走出去开发境外矿产资源?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北方工业公司是一家主要研究、生产和经营武器的企业,它是不是一定要涉足境外矿业开发,尤其是在缅甸这样的国家从事矿业项目开发,是不是可以把矿业项目交由其它矿业企业去开发,值得商榷。北方工业公司,与缅甸军政权有密切联系,以前有军火贸易关系,在世界各国对缅甸实施制裁的时候,中国政府通过北方工业公司给缅甸政府提供物资支持,缅甸民众因此对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比较敏感。北方工业公司如此高调介入缅甸矿业开发项目,是不是无异于引火烧身?
 
    思考之三:中国万宝矿业公司是一家新组建起来的公司,以前并没有境外矿业项目开发和运营经验,对缅甸莱比塘铜矿项目潜在的各种风险是否有足够的认识,是否有科学的评估,风险管理体系是否有系统的防控设计,值得追问。
 
    基于公开资料,分析万宝矿业莱比塘铜矿的风险管理工作,我们认为有八个方面或存在缺失,需要加强防范和控制。
 
    1、环境保护
    调查报告认为莱比塘铜矿项目尚不存在严重的破坏环境现象,其释放的气体也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项目采用目前被国际公认最为环保的湿法炼铜工艺,整个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安全可控,堆矿场下方覆盖有3层高密度聚氯乙烯膜,特殊区域还进行了加厚,基本实现对土壤的零污染。艾芬豪时期便雇用的新加坡SGS国际认证服务有限公司每6个月会到项目现场进行环评。来自缅甸政府、议会、仰光大学、人权委员会的观察员也经常来突检。此外,公司还启动了闭坑回填复垦的计划,仅莱比塘铜矿就将拿出3000多万美元预提基金用于矿坑回填和生态恢复工作。
 
    点评: 加拿大艾芬豪公司1996年就开始进入该项目,执行的欧洲环保标准,万宝矿业吸收和学习了艾芬豪公司的经验,对环保有足够重视,采取措施得当,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但不可有丝毫懈怠。
 
    2、征地补偿
    莱比塘铜矿与社区距离之近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7000多英亩建设用地上共住着4个村庄442户村民,还涉及约13个村庄的耕地。土地补偿原则是就高不就低。矿山附近土地一般较贫瘠,但项目公司根据当地政府要求,除按最高标准,即每英亩1500缅币(1美元约合820缅币)土地税的20倍支付土地赔偿金外,还额外提供一项55.2万缅币的青苗补偿费。缅方副总经理敏昂回忆说,在审核土地时,没土地的农民说自己有土地,土地少的则多报。最后,已证实系村民私自开垦、未在官方登记和缴纳土地税的1700多英亩也获同等赔偿。2011年4月泼水节前 一天,以公开方式给搬迁村民发放了赔偿金,大家都非常开心地签字领钱。对于一部分不愿搬迁的村民,赔偿款暂存银行。万宝公司土地补偿金的累计支出已达500万美元。
 
     当地村民埋怨:“政府人员直接拿着单子来,根据单子赔钱,根本没有通知我们,就把我们的土地变成矿场,然后把矿渣倒在我们的土地上让我们再也无法使用土地。”
调查报告:在征地补偿方面没有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因此需要进行整改。例如:对征收的土地按照市价进行全额补偿,退还多征收的土地 。
    点评:两个问题,一是补偿价格,是市场定还是缅甸官方定?二是征地拆迁补偿程序,是把利益紧密关联者排除在外还是走民主程序?是公开透明操作还是暗箱操作?
 
    3、就业安置
    项目建设期为当地提供了660个就业岗位,并将继续增加就业岗位以及提供培训机会。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项目公司从矿区每个家庭至少雇一人到矿上就业。目前,项目公司的缅籍员工已达660人,占总数87%。 200多名来上班的当地村民即使在项目停工期也无人被解雇,工资照发。来自附近“矿区镇”的挖掘机操作工丁同温告诉记者,这里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而且离家近。他希望项目能持续进展下去。矿车司机丹奈说,他每月收入230美元,已很满足。
    点评:从指标上看,现阶段人力资源本地化程度较高,就业安置尚不是项目建设期焦点问题,但人力资源本地化工作任重道远。
 
    4、移民搬迁
    对4个需要搬迁的村庄,项目公司在附近为其按城镇标准建起移民新村,有医务室、足球场、图书馆、消防室、学校和寺庙等。公司还向村民发放房屋赔偿金。率先搬迁的村民有最高100万缅币的搬迁奖金和生活物资,“大到现金,小至饭菜防蝇盖,无所不包”。共计用于为村民建设新村、寺庙以及搬迁费用超过了600万美元。截至今年8月,442户居民中有229户已搬,213户未搬。截止目前,原定建设铜矿堆浸池的大片土地仍长满灌木,有的还种着庄稼。
    点评:移民搬迁有系统考虑和整体设计,资金到位,但搬迁结果不理想,具体工作有可能没有做到位,没有找到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
   
    5、跨文化管理
    莱比塘铜矿矿山上的一处佛教遗址,它由一间禅堂和一个金塔组成,外形完好,位置正处于矿山正上方,按照矿山开发规划须搬离。项目公司计划对金塔进行整体搬迁。但一些人士坚称金塔所在位置有重大宗教意义,不能搬离。因此搬迁计划搁置下来,平时矿山爆破时也尽量避开此处。缅甸是个佛教国家,处于对当地宗教习俗的尊重,项目公司一直积极参与当地宗教界的布施、法事活动,与宗教界人士友好往来,历任最高管理者均参加过重大的宗教捐献仪式。
    点评:跨文化管理存在重大问题,对宗教文化没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工作不够深入,沟通不够,办法不多。跨文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莱比塘铜矿项目能不能实现跨文化融合,将最终决定项目的成败。
 
     6、公共关系
    为当地新修和扩建道路 ,为当地村民提供免费的医疗。从2012年5月开始,每月派医疗队到28个村进行巡诊,累计有超过1万人接受了免费的医疗服务。从自2011年以来,公司的各项捐赠、帮扶、援建等支出额也超过了100万美元。
    点评:做的不少,说的太少,尤其是缺乏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缺乏与宗教团体等社会团体的互动,缺乏与媒体的互动,忽略了向社会公布必要的信息,没有建立与社会各界正常沟通的机制。中国企业的传统是“多做少说”,不习惯、不主动或不愿意与缅甸政府以外的其他社会团体打交道,从而造成对项目开发不利的社会舆论。但实际上,中国企业在缅甸承担了应负的责任,还在缅甸遭遇地震、水灾等等时候做了很多慈善工作,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民众对项目几乎一无所知,这些工作并不为公众所知,所以企业方面也要有意识的加强和媒体与公众的沟通。
 
    7、合作模式
    与军方背景公司缅甸联邦经济控股公司合作,中国万宝公司投资和建设运营,缅甸联邦经济控股公司参与分成。
    点评:合作模式属于联营体模式,有先例。但在缅甸这样一个国家,在它的体制转型时期,选择联营体模式,与一个在国内备受民众责难的军方公司合作,无疑使万宝矿业的投资风险倍增。人家一不不出资,二不参与管理,唯一“出权”,玩空手道,不担风险,坐享其成。这种不透明合作在国际上被斥之为“不道德交易”:资源富裕国家的官员从内幕交易中获利,采掘类公司获得开采项目,当地社区的贫困和自然环境受损得不到有效治理——越是靠出售自然资源赚取收入,越是难以摆脱在产业上受制于人的境地,越是陷入“资源诅咒”的陷阱。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但正如人们晚上睡觉早上总要醒来一样,这阳一种恶性循环正在被终止。
 
     8、缅甸政局风险
    莱比塘铜矿的抗议事件起初由一些村民不满土地补偿金而引发,此后随着外部政治势力的不断介入,抗议者们提出的目标和诉求包括“解散军方背景的经控公司”、“中国人滚出去”等政治口号,整个事件已经被走向政治化。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耿一说:“我们现在希望得到公正对待,整个事件能够回到单纯的商业事件上去,即按照当初中缅双方签署的商业合同依法办事。”
    点评:缅甸国内政治和民主法治建设处于特殊时期,民主和法制尚很不健全,民主化运动正值风起云涌,中国军方背景公司与缅甸军方背景公司合作,希冀完全按正常商业项目合作流程顺利推进,只能说是一厢情愿。莱比塘铜矿项目或将遭遇更大的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