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怎么了?


 文/张从忠


最近,王石在博客上写了许多篇“与神角力”的博客文章,特别扣问三个问题.我概括起来,第一是上帝是否真的存在?第二是如果上帝存在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纷争包括宗教纷争?第三是为什么人类不能建立大同世界?并且王石还说如果要他选择一个信仰,他会选择基督信仰,因他的企业文化和治理结构与基督教义最相吻合。市场经济本来就是“教堂+市场”,这是市场经济最优秀模式。

1、王石到哈佛去了

2011 年王石正值耳顺之年,这位功成名就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教父”,选择去哈佛大学当清苦的“修道徒”——自己做早餐,步行上学,坐地铁出行,和十几岁的孩子一起学习语言。“我在哈佛这一年,体会到了后进生的滋味。”

“我的挣钱能力是上帝赋予的,我挣的钱是替上帝保存”,这句话是王石先生来到哈佛就读时获得的第一个启示。

 王石说:“以前我总是困惑上帝究竟存不存在,现在我发现,这不是要点,要点是宗教背后的文化诉求。”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源跟基督教密不可分,包括现代企业管理提到的“契约精神”,可以在《圣经》的旧约中找到最早的故事。在哈佛期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是一名哈佛教授讲述二战后美国信教人口变化。在课堂上,他了解到二战后美国71%的人信仰基督教,80年代初骤降到39%90年代初又有所回升。他还了解到,二战后出生的美国人有两个宗教,一个是出生时家庭给的,第二个是20岁后独立选择的。上完那门课,王石形容自己“豁然开朗”。

关于财富,王石曾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得精彩,不在于拥有多少钱。对于财富,他的态度很明朗,但是有恐惧感。他认为,钱多不是好事。给他脑子里留下太深印象的是一些人因为钱而家败人亡,孩子变成纨绔子弟。他认为在传统上,中国百姓追求勤劳勇敢,而一旦五谷丰登,人们做的就是两件事情:修祖坟和娶小老婆。他怕自己成为富豪了也把握不住自己。他专门查过自己的家谱,从湖北祖籍到山西30多代人,他认为他的家族没有对待财富的经验。

在哈佛大学的11个月里,他感觉身处在一个“现代修道院”。“我住的地方很简单,旁边是一栋教堂式的建筑,顶尖是十字架,中世纪风格,就像一个修道院。不管在学校,还是在附近的星巴克,里面的学生都是一边吃一边看作业。这就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地方。”如果你要说必须从众神当中选择一个信仰,我选择“基督教”,更多是从文化、音乐、艺术上的考虑。我喜欢基督教堂的建筑形式,哥特式,阳光从玻璃窗照进来,给人积极、温暖、向上的感觉。还有基督教的音乐,绘画,我都非常喜欢。

2、爸爸到天国去了

王雪红是王永庆先生的女儿,也虔诚的基督徒,“我每次见他(父亲)都正襟危坐,怕讲错话。到现在还是这样。我常说神是我的第一个老板,父亲是我的第二个老板。”王雪红被王永庆称做是最叛逆的女儿,台塑集团的元老们却认为她是王永庆7个子女中最像王永庆的人。身为威盛集团董事长,领导着仅次于英特尔、AMD的全球第三大芯片组供应商。王雪红的身价不菲,这对父女同样是用超乎寻常的勤奋渗透于经营管理之中,或许这就是王氏父女惊人成就背后的坚实基础吧。

经营之神王永庆先生辞世前留给儿女们一封信,信的全文如下:

子女们:财富虽然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事物,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同时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身带走。人经由各自努力程度之不同,在其一生当中固然可能累积或多或少之财富,然而当生命终结,辞别人世之时,这些财富将再全数归还社会,无人可以例外。因此如果我们透视财富的本质,它终究只是上天(指上帝)托付作妥善管理和支配之用,没有人可以真正拥有。面对财富问题,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正确予以认知,并且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营造充实的人生。

我本出身于贫困家庭,历经努力耕耘,能够有所成就。在一生奋斗过程中,我日益坚定的相信,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乃是藉由一己力量的发挥,能够对于社会作出实质贡献,为人群创造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唯有建立这样的观念和人生目标,才能在漫长一生当中持续不断自我期许勉励,永不懈怠,并且凭以缔造若干贡献与成就,而不虚此生。基于这样的深刻体会,因此我希望所有子女也都能够充分理解生命的真义所在,并且出自内心的认同和支持,将我个人财富留给社会大众,使之继续发挥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群福祉之功能,并使一生创办之企业能达到永续之经营,长远造福员工与社会。与此同时,我也殷切期盼所有子女,在创业与日常生活中,不忘以服务奉献社会、造福人群为宗旨,而非只以私利做为追求目标,如此才能建立广阔和宏伟的见识及胸襟,充分发挥智能力量,而不负于生命之意义。读着父亲的临别书信,王雪红在日记里写到:“爸爸是到天国去了,有一天我一定会到那边去跟他见面,我期待在那边能够跟他相拥,我相信他留给我们的勤劳朴实、脚踏实地做人、追根究底、止于至善,这些真的是可以给子子孙孙好好揣摩、好好实现的,这些都是我们最大、最大的资产。”

3、中国企业家有心理问题

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他的家族4代人都虔诚的基督徒,4代人都特别蒙上帝的祝福。老洛克菲勒传记中记载,在老年的一次聚会中说:“我一直财源滚滚,如有天助,这是因为上帝知道我会把钱返回给社会。”老洛克菲勒这个石油大亨曾经占有美国石油市场90%以上的份额,但是他坚信煤油是上帝赐给受苦受难的人类,而这一理念使得他对石油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垄断了市场,但并没有利用市场垄断地位提高煤油的价格,反而相反,让每个美国家庭都用的起又便宜又洁净的煤油,把上帝的祝福带给了人间。老洛克菲勒也是推动全球慈善事业的大亨,在全球建立了28所医学院所,可以说造福于全人类。这是基督徒平信徒的一个榜样。

反观我们国内的富豪们的属世生活,很多人靠欺诈、靠贪污、靠行贿受贿、靠走私、靠贩毒、靠偷税漏税得到了巨额的财富,但又有谁不是掉在自己挖的坑里呢。箴言书上说“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箴言书“丰富尊荣在我。恒久的财并公义也在我。”箴言书:“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也不要嫉妒恶人,因为恶人终不得善报,恶人的灯,也必熄灭。”

圣经上说,财主进神的国,比骆驼穿过针的眼还要难,如此警世名言,让古往今来的许多商人陷入深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家“有时出现”或“经常出现”“烦躁易怒”症状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的占37.6%,“疑虑重重”的占 33.1%,“挫折感强”的占28.6%,“悲观失望”的占16.5%;而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20年中,自杀企业家多达1200位。

2008429日下午,年仅41岁的资本大鳄涌金集团董事长魏东自杀辞世;719,浙江云光泵阀公司老板朱吉光服毒自尽;812,浙江一制药公司董事长在办公室上吊身亡;1016,湛江糖王中谷糖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庞贵雄在其居住小区跳楼自杀……这些黑色的消息令人扼腕,与此同时人们也关注到企业家们不仅追求财富,也越来越寻找心灵的净土。

4、教堂加市场才更完美

中国跟美国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答案是:教堂。从美国的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农村到城市,在任何一个地方,你都可以发现:这个国家最多的建筑不是别的,正是教堂。教堂,才是美国人的中心,是凝结美国人最核心的东西。在美国,尖顶的教堂其数量之众多过中国的银行和米铺。

市场经济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叫人不偷懒。在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下,懒人是没法活的。但市场经济却不能叫人不撒谎、也不能叫人不害人。这使得市场经济存在着一种危险,就是它有可能导致一个很坏的情形:诱使人们勤奋地撒谎、勤奋地害人,不择手段地谋取财富。中国的市场经济目前就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只是朴素地认为,市场经济就等于发财,而发财是可以不择手段的。比如,不靠劳动致富,而靠官商勾结来获取财富;二是在市场交易中不讲诚信,靠食言而肥,靠坑蒙拐骗而富。如今的中国人是什么都不信的:不信神,不信鬼,不信天命,不信末日审判,当然更不信天堂。什么都不信的人,最后只能信自己。而信自己实际上意味着一切都是可能的,撒谎骗人害人坑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然而,有教堂的市场经济则有不同。不能否认,进出教堂的人也有骗子,但他们上教堂绝非是吃饱了撑的,绝大部分教徒是怀着虔诚的信仰出入教堂的。相比之下,总是仰望教堂尖顶的人们总体而言较易遵守财富操守和准则。为什么?其中的秘密就在于:清教徒虽然称得上是世界上最热衷于积累财富的人,但其追求财富并非为一己之私利,而为的是“荣耀上帝”,并使得自己死后可以进入天堂。这样的财富伦理使得清教徒在追求财富时的目标与手段不再是分裂的,而是一致的。一个清教徒绝不可能设想用撒谎和害人的方式去获得财富,因为那样做非但不能“荣耀上帝”,恰恰是背叛上帝,必然遭到上帝的惩罚。从这个角度上讲,市场经济天生需要与某种市场伦理相配合才能发挥最大威力,就像好马天生需要好鞍一样。从人类社会来看,最成功的模式是:教堂+市场经济。就是叫人不偷懒的市场经济与叫人不撒谎、不害人的强大信仰珠联璧合。

5、为什么会有22亿信徒

耶稣,出生于公元前3年,他的希伯莱正式全名是”约瑟的儿子约书亚”,是基督教的核心创始人,基督的含义是“救世主”。耶稣的事迹很多,但最主要的事迹是向人们传授天国的福音,他是为天国而来,也是为天国而去。与以前人们理解的天国不同的是,耶稣传的天国是地上的、凡人的天国。当天国降临到地上时,悔改的人会享有祝福与永生,不悔改的则会被定罪。耶稣也描述了很多天国的规则,引导出人们悔改后走向天国的路径。

麦道卫在“无可比拟的耶稣”的福音单张中有如下描述,“在1900年以前,一个违反出生律的婴孩诞生了。他生于贫穷,长于卑微,他从未有机会旅行,一生中唯一一次出国的机会,乃是童年时代的一次逃亡。他既缺钱财,又乏影响力。他没有显赫的亲戚,也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但在他尚无知的时候,就有君王因他惊惶。及至孩童的时代,他的话使学问高深的人希奇。到他成年的时代,他操纵自然界,能在巨浪中行走,又能使海平静。他不用药治好无数的病人,而且分文不取。他没有写过一本书,但世界的图书馆中却容纳不下一切有关他的书籍。他从未写过一首歌,但歌颂他的诗歌却多得不可胜数。他从未创立过大学,但世间一切大学生的总和尚不及追随他的人数为多。他从未带领过一支军队,也从未征过一名士兵;他未动过一枪一箭,然而世间没有一位领袖能象他这样拥有无数的志愿军,接受他的命令,不发一枪一炮,就使敌人无条件的投降。他不是心理医生,但他却医治无数心灵痛苦的人。每周的第一天,市面上商业停顿,人们到教堂去崇拜他。希腊、罗马的伟大政治家们的盛名早已消逝,闻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与神学家的名字也从历史上消失,但这个人,知道他名字的人却愈来愈多。虽然经过十九个世纪,他仍然活著。希律王用十字架摧毁不了他,坟墓的门也不能封住他。如今他站在天堂的荣耀当中,被称为神。天使敬拜他,信徒仰慕他,魔鬼惧怕他。

拿破仑曾说:“基督存在的本质是奥秘,我没能读懂。但我明白一件事,他能满足人心。拒绝他,世界就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谜;相信他,人类的历史就可以找到圆满的答案。我知道人,但耶稣不单是人,世人与他是无法相比的。亚历山大、凯撒、查理曼大帝与我都建立过大帝国,但我们建国靠的是什么呢?靠武力。但耶稣以爱建立他的国度,光是在这一时刻,世间就有成千成万的人愿为他抛头颅、洒热血”。有人问著名的历史学家威尔士,谁是影响人类历史最甚之人时,他回答说,“若按历史的标准来决定,此人非耶稣莫属”。

爱迪生说:“假如我否定上帝的存在,我就等于亵渎我的知识,我深信有一位全知全能,充满万有,至高至尊的上帝。圣经宝训乃是人类行为最高的水平,也是人生道路不可片刻离开的指南。”

著名文化学者林语堂说,“耶稣的世界和任何国家的圣人、哲学家,及一切学者比较起来,是阳光之下的世界。耶稣用完全简易的态度说:“我这样吩咐你们,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有了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他又用一种真正高贵的声调,例如:“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这个人是谁呢?耶稣既无释迦牟尼那种显赫身世,又没有穆罕默德创教时所拥有的财力和武力。耶稣也不象这两位教主在世时已有成千上万的追随者,他在世时只有十二个门徒,其中一个还出卖了他。当他无辜被钉十字架时,他的门徒大都逃散了。基督教创立近两千年来,教会并非无辜,教会领袖的失败和犯罪,曾使教会深蒙耻辱。但是,基督教却依旧保有创教者的特性和榜样,基督教仍在不断发展、壮大。因为耶稣基督是教会的源头,他是活著的耶稣基督,我们个人的主与救主”。一个出身如此卑微、身世如此平凡的人,能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耶稣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然而,如果耶稣仅仅是一个人,他已死了近二千年,和我们就没有多大关系了。问题的核心在于,耶稣不仅是人,同时也是神,是取了人形的神。耶稣基督的信念改写了人类的今日,人类今日的文明,基督教起着巨大的作用。今天,地球上有22亿人是基督徒,其中科学家中有80%信奉基督教,诺贝尔奖得主93%信奉着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