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北京中国电影导演中心,周鸿祎老友会和“奇酷”手机正式对媒体发布。发布会的门票被炒到千元以上,媒体看到一个开场说飙湖北英语的周鸿祎以及地产界大佬任志强、潘石屹的“单口相声”,4个小时没有公众没有尿点,微信圈被刷爆屏,可见红衣大炮魅力不减当年。
早在2014年12月16日,奇虎360宣布与酷派成立合资公司进军智能手机行业,并对媒体透露推出360 OS操作系统和新品牌手机。由于三年前的“360特供机”以失败而告终,这次推出的“奇酷”手机是重蹈覆辙还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成为媒体讨论的焦点。通信生活报(微信:maoqiying2008)现场与媒体、通信业大佬进行了交流,得出这样的结论:
360和周鸿祎为何要做手机?
“这个时代的悲剧是我们不在好奇”、“好奇心改变世界”成为今天非常肉麻的台词。尽管老周并不擅长这样煽情。但是仍然让自己的隐私暴露无余:任性与好奇。
早在去年圣诞节,周鸿祎向全体员工发出内部邮件,解释360做手机的理由:
1、要在移动互联网上把安全做到极致,就必须自己做手机,这样才能深度介入操作系统底层,在此基础上构筑真正的手机安全,实现用户需求的安全感;周鸿祎在这个邮件里面比较直白:移动互联网要把安全做到极致(其实户体验需要“极致”),必须自己做手机,其实就是“极客思维”。老周就是一个玩家而已。
2、360坚定不移地做手机,是因为老周确信,未来移动互联网中心不一定是现在这样手机。他说“生态”这个说法很扯淡,没有产品和用户谈何生态链?
此前,笔者与神奇工场CEO陈旭东还聊过这个问题:联想在做手机,摩托罗拉也在做手机,为何神奇工场还要推出一款手机呢?陈旭东和老周所见略同:要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不能在传统的手机上修补补补,只能自己推一款做为实验田。
3、软件创新与要硬件支撑。
在“互联网+”方面,华为轮值CEO徐直军曾坦言,互联网颠覆的只是互联网本身,不应是互联网+传统产业,而应是传统产业+互联网。这与周鸿祎的移动互联网需要“硬件与软件结”,殊途同归。
对手机的“好奇心”是老周做手机的个人隐私
和以上明星大V不同的是,周鸿祎以及360做手机并不是新闻:记得三年前,360曾联合海尔、TCL和夏新等多家手机厂商,推出数款“360特供机”。当时,百度、盛大、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涉水手机行业,当时移动互联网并没有起来,大家只是“一窝蜂”玩玩而已。别人说散就散了,但是老周却对手机这档子事如在昨日(三年前是个学生,呵呵)。
很多媒体人将其与其它“明星们”混为一谈,其实差别还是蛮大的。这里分享一个新闻:2015年1月15日下午,在北京展览馆,莫斯科餐厅门前的台阶上,周鸿祎举起长长的自拍杆,与中国游戏圈最知名的200位CEO站在一起合影,他身后是触控科技陈昊芝、上海游族林奇、完美世界张云帆、EA的JoeZhou、网易王怡、DENA的任宜、昆仑陈芳、中手游肖健等……不难发现,自拍是老周爱好之一。
随着电信运营商对终端补贴下降,手机厂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手机暴利时代已过去。如今360已上市,周鸿祎是360董事长身价早已超过100亿,公司不需要IPO,无需拉投资人,老周在微博、微信有也是“人气王”,没有必要借此炒作了。那么,只能是一个原因,梦想!
今天,周鸿祎多长重复一句话:是和大家一起做手机,不是周鸿祎给大家做手机。实际上,就是想发动群众去革命,而不是单枪匹马自己干。据说,周鸿祎做手机采用股权众筹模式,实际上对小米粉丝经济模式是一种颠覆和创新。我们知道,小米创造了粉丝经济,依靠粉丝来拉动手机销量增长。但实际上,在中国手机用户中,粉丝的粘性和忠诚度依然有限,今天是你的粉丝,明天就有可能变成黑你的粉丝。粉丝模式虽然拉近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但粘性仍不够强。股权众筹模式,就很好规避了这个问题。
“明星们”都将手机手机当成兴趣?
手机产品一直是资本市场很好的“故事”。
去年至今,各路神仙的手机轮番登台,英语老师罗永浩的“锤子“手机,疯狂英语李阳“疯狂”手机,“中国摇滚教父”崔健的“蓝色骨头”手机。虽然最终昙花一现,但是做手机视乎成为明星大V的炒作嗜好。
几个月前,贾跃亭在微博中称:“智能手机时代,电池低于3000mAh都不值一提!手机将会由智能时代进入生态时代,用户更关注芯片和生态的化反。”不过,网友戏称其手机“正面像华为,侧面像小米,背面像魅族”。尽管如此,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明显,乐视网进军手机等领域之后,股价一飞升天(A股从28元突破了100元。)
“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突然宣布格力手机消息让外界跌破眼镜。董明珠放出豪言:“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 按董明珠设想,格力手机未来将不只是通讯工具,“还是一个智能遥控器,可以监控家庭安全,有安防功能;还可以调控空调等,让家里的其他电器实现免费使用”。
老周今天出牌不同,一反秒杀苹果、黑小米常态,大赞苹果、小米以及雷布斯,甚至设想了他与罗永浩同台竞技的场景:“将来有一天我跟罗永浩站在台上辩论,我绝对不给他拿到话筒的机会........”
不能用普通人的眼光来看老周手机的未来
从老周给媒体发的邀请函看,工程师文化、极客社区和粉丝经济成为老周眼里的“三剑客”。老周现场透露自己从程序员到产品经历到创业的10多年经历,就连自己为什么总床红色的衣服、经常去东莞也和盘托出,这正是满足了媒体对老周的一份“好奇心”。
那么,有人一定会问,老周手机什么配置,有什么亮点,是否打价格战?商业模式是什么? 防网络骚扰电话垃圾短信、争夺互联网入口、搞移动应用分发,还是想导流量?你这样想就把老周想得俗不可耐,毫无品味可言了。也许罗永浩的相声要比周鸿祎的“直白”要生动,今晚互联网会圈子也许吐槽不断,猜测不断,因为没有看到手机,什么样的“神态”都有(老周说现场出现灵异事件大家不要惊慌,可见老周确实给手机行业添堵了)。
周鸿祎究竟要给粉丝们做出一款什么样手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周的好奇心在手机是否能找到。
不难预测,老周的手机一定会让媒体吃惊:不会给渠道定下硬性的KPI考核:譬如,手机一定要卖出多少部(不搞饥饿营销),一定要赚多少钱(有可能免费)……取而代之的是,未来有可能推出为“极客”而发烧友的手机(佩戴自拍神器,能大能小?):体现出老周性格里面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
爱因斯坦说过,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当年,中国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农村当“下乡知青”时就对梅森素数产生了好奇心。从此,他就潜心研究这一数学难题。1992年他终于提出了梅森素数分布的猜测,并给出它的精确表达式,后来这项重要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周氏猜测”。不过,民间也有“好奇心害死猫”的的悲剧。“周氏手机”能否打破国产手机市场天花板,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