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将继续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但我县应——
继续加大投资力度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从93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要求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今年,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降低通货膨胀的重要宏观调控措施。那么,我县这两年投资规模是否适当呢?我县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应采取什么方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进行定量的研究。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国民总收入最终使用的一个方面,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决定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生产布局和技术水平。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由过去的固定资产投资所决定的,而现在的固定资产投资又将决定今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是整个经济运行的中心环节和起动点,其总规模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和发展速度。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采取投资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反映投资规模的大小。专家认为,投资规模的适度扩张,有利于推动社会再生产的扩大,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一般说来,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应增长1.3--1.4%。我国从1981年到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为9.5%,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投资增长14.7%,为前者的1.55倍。从国外来看,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都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日本在70年代到80年代,投资率保持在30.9--38.6%之间;韩国投资率达36%左右。但是,投资规模的扩大受到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源供给能力的约束,必须与国力相适应。93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大突破总规模8000亿元、投资率30%以内的计划,实际完成11829亿元,投资率达到37.8%,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在国外也是罕见的。这直接导致资金需求加大,投资品供不应求,价格猛涨。所以从93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994年我国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26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增幅比上年回落30.8个百分点,但大大突破了投资1.3亿元,增长10%的全年计划,投资率仍高达36.36%,继续影响全国物价持续上涨,居高不下。今年我国要以更大的决心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力争把投资率控制在35%左右,投资增长速度控制在10%左右,均比上年进一步回落,但实际执行中仍可能突破。
有关专家根据我国正处于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阶段,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认为投资率控制在30--35%较为适宜。
然而,我县的情况与全国正相反,投资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92年我县完成投资12886万元,投资率仅为13%,比全国32.7%低19.7个百分点。93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指引下,我县制定了超常规发展经济的战略,使固定资产投资突破性达到24180万元,比上年增长87.8%,比全国增长58.6%高出31.2个百分点,但投资率仅有20.6%,比全国37.7%还低17.1个百分点,只是差距有所缩小。94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459万元,比上年下降2.98%,投资率为13.87%,比全国36.36%低22.49个百分点,差距比92年还大,同时与全省投资率27.48%,全市投资率22.22%相比,也有不小差距。可见,投入不足仍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因此,我县面临的任务,决不是如何控制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我县必须树立十分明确的指导思想,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力度,增大投资规模,以促进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努力克服目前存在的缺少合适的项目、筹措建设资金困难、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等难题,逐步赶上全市、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当然前题是有合理的投资结构和较好的投资效益。具体建议:近期应努力把我县的投资率恢复提高到20%以上,并逐步上升,力争本世纪末达到25%--30%,接近专家们提出的调控目标和全国的平均水平。若我县国内生产总值计划递增10%左右,并考虑15%左右的物价上涨水平,则应使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30%左右(现价),才能逐渐缩小在投资率上与全国的差距。
一九九五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