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豫东南的沈丘县纸店镇,是一个繁华的集镇。省道项界公路(河南项城市至安徽界首市)穿镇而过,这条14米宽的机非混合道路,同时也是纸店镇的主街道,路街合一,两旁店铺林立,生意兴隆。便利的交通给人们带来出行方便的同时,屡发交通事故也给当地人带来安全隐忧。
从2014年11月到今年2月,短短4个月时间,就在这段不及一公里的路上,连续发生了3期交通肇事逃逸案,造成了2死3伤的严重后果。在当地人看来,交通事故已成为危及他们生产生活的一大公害。为了解这些事故背后的“真相”,记者近日来到纸店镇了解走访,以期找到这些事故发生的因果。
闫先生夫妇遭遇飞来横祸
40多岁的闫先生,依然记得那个飞来横祸的晚上。
“去年11月份,也是阴历的下一个闰九月,”闫先生家里,他这样告诉记者:“大概晚上10点至11点,在沈丘国家储备库大门东边我和妻子在公路边由西向东行走,两人被从后边来的一辆小桥车撞了,当时晕过去了,什么也不知道了。”
被人发现送医院之后,闫先生了解到自己的鼻子被撞骨折,他的妻子两腿的膝关节,两脚的跗骨多处骨折。从小医院到大医院,半年来,他们已花费了20多万元医疗费。至今他的妻子还在洛阳的一家医院里接受治疗。
报案后,交警从附近几个单位的监控录像中,发现撞击他们的汽车,是一辆黑色的北京现代。但车号没查见,他也多次打听追问案件的进展,但是至今没有结果,花完家中的积蓄后,他开始向亲戚借了几万元。他盼望上级能尽快破案,给肇事者应有的法律制裁,给自己应有的赔偿。”在随后的采访中受害人家属边哭边说了近一个多小时,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在遭遇到飞来横祸时更是雪上加霜!他们不断的感慨,老百姓怎么这么难?
3个月来,欧阳老太太为何不能入土为安?
天气一天一天热起来了,转眼已是夏天。让张先生忧心如焚的是如今近四个月了自己母亲的案件还是悬而未决,没有一个进展,为了案件和证据,他租借来水晶棺将被小轿车碾压而死母亲的尸体冰冻起来。
事情还得回到2015年1月28日早上,一场纷纷扬扬的雪后,潘庄村63岁的欧阳玉慧,推着自行车去办事,当她沿着项界路行人道由西向东行走到东关小学西50米处时,被从后边飞驶而来的一辆小轿车撞上,连人带自行车拖行几十米后,小汽车停了下来,人们围上来啪哒车门说你撞人了,不到几秒钟,该车又猛烈发动起来,向北猛打方向,从欧阳玉慧身上再次碾压过去,然后一路向东沿项界路逃逸而去。
当时已是早晨6点55分,其时街上已有许多人,卖早点的,开店铺的,许多人目睹了这一事故的发生,尽管许多人想办法去拦车,小轿车还是没停下来。接警后,经多方调查取证,从多家店铺的监控录像中锁定了嫌疑车辆。办案人员接通嫌疑人张某电话,“你不要跑了,你跑不了了,你现在哪里?赶紧到附近派出所投案”迫于强大的侦破压力,32小时后,嫌疑人张某到博爱县公安局清化派出所投案。尽管交通肇事嫌疑人已被刑事羁押,办案人员调取的监控录像和尸检报告,交通责任认定书均已清晰表明该嫌疑人交通肇事罪名成立。但是张先生在新的监控录像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存在二次碾压涉嫌故意杀人。
但根据事发当天另外补充的新监控录像显示犯罪嫌疑人为掩盖交通肇事罪行涉嫌故意杀人,画面能看出嫌疑人在第一次将死者向前撞出、拖行几十米后,车辆停了大约几秒左右又转弯急踩油门从我母亲身上碾压过去,从监控可以看出后车轮溅起一两尺血雨。尽管当天是雨雪天气,但事发地点在街旁的沈丘朝向界首的省道上,此路较宽,约14米,死者生前又小心翼翼紧靠路边推车行走。嫌疑人若心存良知,即便第一次撞倒后不加以及时施救,还有可能直行逃逸而不会发生二次碾压。另据现场诸多目击者纷纷高喊拦车,嫌疑人仍置若罔闻驾车直冲逃逸。据了解,嫌疑人是一位年仅22岁左右的年轻人,手段之狠毒,主观恶性之深很难想象若被缓刑和调解后重回社会,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向沈丘县公安局交通事故处理中心提出《关于二次碾压涉嫌故意杀人刑事立案申请书》。但值得玩味的是办案人员自始对案件涉及的“二次碾压”行为讳忌莫深,三缄其口,在张先生及家属多次要求下既没有及时移交给刑侦部门立案侦查,也没有及时将案件移交检察院。三个多月过去了,连尸体解剖也还没做,他们到底在等什么?
几个月来,他们一家奔走在沈丘交通事故处理中心和多个部门之间,求证的就是一个明白,一个公正。请相关部门启动相关司法程序,推进案情的进展,这样的愿望,似乎还需要他们等待一段时间。
王家的案件耐心等待至今无果
2015年2月12日,王先生记得是腊月22日早上4点58分,他用自行车驮着自己的妻子赵秀平,沿项界路由西向东行走,当来到沈丘国家储备库田园大酒店前时,一辆从后边追上来的机动三轮车,撞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王秀平。两人同时倒地,机动三轮车急速逃离现场。造成王先生重伤,56岁的赵秀平死亡的恶性交通事故。
王家的孩子们和办案交警一起调看了道路监控录像,掌握了机动三轮司机的穿戴情况,也在相关路口了解到这一机动三轮的活动,接下来他们不断打电话催促交警,一连几次,交警来了就调监控录像看,结果还是没有进展,他们又多次跑到交警大队找相关负责人,三番五次后,在3月底交警终于带来一台高科技仪器,从事发地开始,向所有监控摄像查了一遍,并安慰他们要耐心等待。在本报记者采访后的第二天,王家人被告知有两万元的救助基金,让他们可以先行处理后事,等案件破了再从赔偿金扣除,这就很奇怪,为什么这个基金至今仍鲜为人知?有意思的是后来十几天,王家家属经多次催促这笔钱至今仍未到帐,办案高警官也再三表示也无能为力了,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王家的亲戚说,肇事逃逸在街上已发生了多起,如不能及早破案,将肇事者绳之以法,那就是职能部门的失职,这事不能拖着、拖着就算了。
如何让悲剧不再发生?
走访完纸店镇这几起事故的当事人后,记者来到沈丘交通事故处理中心,联系到了负责这几起案件的李队长、张队长。就当地老百姓对着三起案件侦破进展的“滞后”、“慢半拍”、“无力感”向他们做了反映。李队长坦诚这几次交通肇事逃逸案确实存在慢的情况,他们对这几起案件正在全力办理中。笔者相信李队长的诚意,希望“全力办理”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来,而非搪塞受害人及家属堂而皇之的借口之一。
在纸店镇上记者就在采访的途中就能看到大小车辆呼啸而来,呼啸而去,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在这条运输繁忙的街路上,没有红绿灯,无防护栏、隔离带,也无限速带。尽管两旁店铺门前安有不少监控,但都不是专业设备。据知情人介绍,街上有治安监控,没有交通监控。在这三起案件中,2起发生在夜里,侦破案件时调用的就是店铺里个人的监控录像,由于这些监控录像图片清晰度差,确认肇事车辆难度大,影响了案件的侦破进程。但是没有这些店铺的监控,案件办理起来困难会更大。
一段事故多发的路段,尽然没有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一连发生了多起事故之后,依然没有改变。在此,我们希望当地相关部门能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把改变恶劣的交通环境纳入工作目标,增强为人民服务意识。增设交通安全设施,加强交通实时监控,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打击违反交通法规的肇事者,营造安全的交通环境,杜绝这样的悲剧发生,造福当地百姓。但在采访中,我们感到技术手段的运用和更新只是一个方面,现在有监控录像、定位仪等科技手段破案还显得如此艰难,以前没有监控录像、定位仪等科技手段难道案件的侦破就更遥遥无期?
所以,我们认为,悲剧的终结既依赖于“法律弹性终结”让肇事者受到依法处理,而不是人民群众所说的“有钱命都可以买”的司法现实,这法律岂不是成了相关部门合法敛财的道具?另外,基层交通悲剧的破局还依赖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真正能以当地人民的安全为天,尽力做到有案必破,一旦管住自己的手,迈动自己的腿、动了自己的脑,才能切切实实的把案件办到人民群众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