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他们点头努力理解的样子,我知道察雅县人民对陌生的法律很感兴趣。”这种微妙却深刻的“懂得”,让刘鹏燕全身心地投入法律援藏事务中,无怨无悔。
在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业务考核之后,民革党员、山东青大泽汇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刘鹏燕与全国选拔出的其他25位律师,赴西藏26个无律师县开展了志愿服务。临行前,热情的藏族同胞送了刘鹏燕一个名字——“仁青群宗”,仁青是无上宝贝,而群宗代表兴法。律师的价值,在雪域高原得到了升华。
初到雪域高原
从大海边到雪域高原,从青岛市到察雅县,2014年志愿律师刘鹏燕踏上了近3500公里的援藏路程。
当火车经过唐古拉山口时,令刘鹏燕一直担心的高原反应如期而至:头痛耳痛,胸闷气短,走路像踩在棉花上,嘴唇是黑紫色的而且很苍白,鼻腔里总是有结痂的血块。在随后的援藏工作中,高原反应成为刘鹏燕时时都要克服的困难。
一下火车,跃然眼前的蓝天白云还有藏族人民朴实善良的眼神,给刘鹏燕带来从未有过的圣洁和亲近。察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市南部,县城距昌都市区88公里,总面积8413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人。刘鹏燕被安排到察雅县司法局,前来迎接的工作人员就察雅县的法律工作现状、风土人情做了介绍,虽然来藏之前已经知道察雅县是无律师县,但刘鹏燕律师仍然疑惑,没有律师,不打官司,这里的人依靠什么来解决争议,缓和冲突,做到社会有序?刘鹏燕开始思考如何有效地开展自己的法律援藏工作。
倾力开展法律援助
司法之花要在雪域高原盛开,需要深厚的法治土壤来滋养。法治的种子应播撒在每一个察雅人民的心中。
在逐步适应高原反应的同时,刘鹏燕开创性地开展法律援助、法制宣传工作。在为察雅县吉塘镇卡仁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时,为前来听讲的群众生动地演绎法治案例,抓住他们问问题的机会,努力使自己的回答通俗易懂。偶尔会有三三两两的群众围过来,问些小问题,要些宣传资料,他们显得很好奇,也很羞涩,是那种让人感动的纯朴。
在察雅县司法局日常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需要诉讼的案件,刘鹏燕不仅细致地为咨询者解答,还为需要的人代写文书,提出法律建议。通过与察雅百姓深入的心灵沟通,渐渐培养起他们对法治的认知和信任。
一次,受西藏司法厅和律协的邀请,刘鹏燕前去拉萨为藏区的实习律师开展《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培训。培训结束后,大家反响非常强烈,在实习律师的眼神里,刘鹏燕看到了大家对法律的渴望,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更坚定了要多为藏区百姓做点实事,多做点普法宣传的念头。
一个藏族未成年人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中被提起公诉,刘鹏燕听说后主动为这个藏族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她起草辩护文书、收集整理相关证据,出庭应诉,并在案件进行中获得对方谅解,孩子最终被判决缓刑。
“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方略上有着重要意义,有时,政府比群众更需要法律服务。”这次将法治精神带到雪域,带到藏区无律师县,有利于矫正当地“行政权利大于法治”的观念。在同县政府林业局与一个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善后工作中,刘鹏燕发现合同存在一些法律漏洞并积极给出法律建议。事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非常感激刘鹏燕,正是她的建议,为预防项目后期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
“来到西藏,来到察雅县援藏,我们的重点不是打几个官司,审几份合同,而是帮助大家树立起法律意识,法治理念。今后遇到纠纷,大家首先应该想到依法维权。”刘鹏燕说。
情牵全国的捐赠
“每当看到藏区贫困学生拿到他们获赠物资时脸上露出的淳朴笑容时,我觉得,我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虽然县里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刘鹏燕还是下定决心完成了一个进藏时就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对这里的贫困学生进行捐助。
入藏伊始,刘鹏燕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察雅的每个乡镇,察雅县小学、察雅县中学、吉塘完小、麦堆完小、香堆完小等学校,都留下了她的身影。这些学校通常在乡下,全是土路,搓板路,路况奇差,遇到风雨雪天,道路就会特别泥泞。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刘鹏燕硬是坚持完成了对这些学校困难学生的考察。
2014年3月,刘鹏燕在微信、qq、微博发出了募捐的消息,全国的律师同行、青岛律师、民革青岛市委会、民革崂山支部甚至刘鹏燕的亲戚、朋友等纷纷从全国各地向察雅县邮寄来了爱心物资。而大批爱心包裹到来的同时,也带给这位女律师极大的考验。绝大多数时候,接收包裹,对物资进行清点和统计,甚至帮忙装车,都是刘鹏燕自己上阵,她既要一边克服高原反应不让自己病倒,还要一边做好各种繁重琐碎的捐助工作。近3个月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一共给察雅县贫困学生募捐到了爱心包裹312个,爱心包裹还在持续邮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