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每到期中以及期末考试, 孩子和家长都感到巨大的压力,不仅仅是那些考试较差的孩子与家长,即使是成绩较好的孩子及家长,也会倍加焦虑。一位家长对我说,她初二的孩子,这次英语期中差五分满分,结果竟然在家哭了好久,怎么哄也哄不过来。因为上次期末考试,她是全校惟一的满分学生。
没有孩子不想追求进步,但即使每次的考试成绩,总体上都比上次要进步,但是与中考选拔性的要求,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时,都免不了感到无望和焦虑。毕竟,考试这东西,总会有比你更高分的同学,在这种颇具恶意的中考制度下,很少有孩子会幸免于这种不知何时是心头的压力。
于是我想,为何中国中学的孩子,不能够像国外的孩子那样,在中学阶段以修学分为主?这样就可能完全打碎了分数选拔,而变成兴趣至上,这种对孩子好的事,难道教育部门会想不到吗?
据了解,美国各州中学毕业所需最低学分由州教育部门规定,各校可据此进一步制定本校学科、学分要求。各州美国的中学自定学分计算方式,但毕业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即必修课各学科学分比例及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比例,各州大体相当。
一般来说,学分构成中,选修课比例较高,约占学分总数的l/4至2/5,这与美国注重个性发展相关,必修学分中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本相等,这反映了美国社会对基础知识结构的要求。
学校要求学生在高中四年内完成规定学分,随年级升高,每学期学分数(即选课数)增加。一般每学期至少选6至7门课,完成上一年级学分,方可进入下一年级。如学生提前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申请进入大学或在校选修大学课程。
在美国的中学教育中,学校设有“优秀毕业生证书”。获此证书的学生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修学分。如印第安那州中学要求47个学分,其中应包括外语学分。所选课程应为高等级课程,学业成绩不得低于“C”(相当于70分)。获优秀毕业证书的学生易于申请进入名牌大学及申请奖学金,这有助于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奋发求进。
学分制与选课制体现了美国的中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模式。学校只规定最低毕业学分,对课程种类、难度,无统一要求,因此,学生不必按某一固定模式塑造自己,在学业上享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主动权,充分发挥潜力与特长,各层次美国的中学生均可按自身条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我相信,如果中国中学的改革实行了,那些寄生在学生身上,以发财为目的的培训学校,将会彻底完蛋。而那些实行非人性化教育的复杂教育官僚机构,也会改变那种“半监狱式校园管理”,而更加注重孩子们的能力教育与全面发展。
其实,也许会有人因此而失去职业以及发财的机会,但对整个社会,对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在内的孩子们,都是一个绝对正能量的改变。
一个人的呼吁,是无力的。但只要发出声音,相信会有更多有良知的人,会思考这个问题,甚至会起而行之。也许,任何有利于人民利益而不利于权贵利益阶层利益的改革,都会遇到巨大的阻碍。从教育市场化,向教育义务免费化,是政府之责,更是全民之责。
自认为,以学分制而不是以选拔制为主的中学教育,甚至是一个比医疗改革更为紧迫的课题。我们或许可以继续忍受病痛的折磨与医疗的高价,但不能再继续忍受以吸食纯真孩子的灵魂为发展代价的国有教育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