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
根治“大企业病”的八剂良方(七)
7、土星汽车
罗杰·史密斯在调整产品结构和机构改革措施初战获胜的基础上,推出了在整个美国汽车业掀起九级风暴的“土星计划”。
在罗杰·史密斯主政时期,美国汽车行业包括通用汽车公司在内对日本汽车的大举入侵深恶痛绝。大多数人都希望罗杰·史密斯带领他们与日本人大干一场。出人意料的是,罗杰·史密斯认为:“如果你不能战胜魔鬼,那就与魔鬼合作”。于是做出了要与竞争对手——日本丰田公司及其他国外汽车公司联手合作的决定。1983年,罗杰·史密斯和日本丰田公司签订了协议,在加利福尼亚的佛垒芒联合生产“丰田”设计的小型客车,以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莱”的牌子在美国市场出售。此外,还与日本的“铃木”、韩国的“大宇”和“现代”等汽车厂家签订协议,用通用汽车公司的牌子出售这些厂家的产品。这种做法,可以避免通用汽车公司在缺少替代产品时,被挤出传统的汽车市场的危险。但根本的办法是要在公司内部筹建新的工厂,开发新一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这就是“土星计划”。由“土星计划”研制出来的汽车将打上“土星”标记。之所以将此行动命名“土星”,原因是在50年代太空竞争中,美国第一颗卫星发射火箭的名字就叫做土星。当时美国的太空计划是赶超苏联。很明显,通用汽车公司“土星计划”的目标是赶超日本。
“土星计划”规模宏伟。初步计划投资50亿美元,生产的小汽车应价格便宜、性能优良,以占领美国以及海外市场为目标。公司希望通过产品革新使超小型汽车的制造成本降低2000美元,并且每年能够销售40万部。罗杰·史密斯认为“土星汽车”的意义完全超出了与进口车的竞争,他相信在公司发展史上,“土星汽车”将是超越传统、大胆创新的榜样。
公司于1985年为生产“土星汽车”专门成立了公司,并计划新建一家专门工厂。1985年7月,罗杰·史密斯宣布土星工厂选定在田纳西州的春山,这是纳什维尔以南30英里处一个人口仅1.1万人的小镇。最后选择是基于对60多项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包括这个小镇作为美国中部地区交通运输枢纽所具有的吸引力。新公司的总经理是比尔·霍格伦德,这是一位颇有威望和独立见解的领导者,他给公司带来一股新风。由于韩国等国的汽车进入国际市场引起的市场变化,公司的“土星计划”在执行中有所修正,即提高了汽车的档次,提高了汽车的质量,当然也提高了汽车的价格。车型的体积相应增大,价格属于中档,比原计划高出数千美元。对于销量的估计也有所降低,第一条生产线的年产量计划为25万辆,如果销路看好再增加一条生产线。1990年12月第一批“土星汽车”投放市场后,销路出奇的好,第一个月销量为641部,第二个月达到1520部,甚至还出现了脱销现象。“土星计划”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