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规律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并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2009年我国超出历史纪录新增9.59万亿人民币贷款,天量的贷款对经济回暖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未来不良贷款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目前,困扰中国商业银行的最大问题是银行资产的巨额呆坏账,大量的不良资产是影响国内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以来,不良资产问题是制约中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市场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由于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不良资产消化难度大、成本高,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运用上捉襟见肘。作为资本扣减项的呆账贷款,其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举足轻重,同时较高的不良贷款比率会增大风险资产占比。大量呆账贷款的存在则直接抵消了资本的增加,降低了资本充足率,加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强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既是落实《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主动适应资本约束的必然选择,又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如何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快对不良资产的处置,降低信用风险,可以说这正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防范和控制的严峻问题。因此,提高风险防范和不良贷款处置能力已成为银行目前的当务之急。
本书通过近年金融系统重大信贷风险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不良资产的产生原因与教训,如20世纪末我国发生的历史上首例非银行金融机构---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案;我国首家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事件;我国首家财务公司---深圳特区发展财务公司关闭事件;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广州发生的三大金融诈骗案件。案例中有地方政府平台的不良贷款,有政府机关提供担保项目失败的不良贷款;有镇办集体企业空壳公司借款形成的不良贷款;还有个体经济大户诈骗多家银行贷款后,逃往国外形成的不良贷款。有支行行长内外勾结骗取贷款被判无期的案例;还有银行客户经理参与抵押权证造假被判刑的案例。
本书在分析上述信贷风险案例的基础上,通过以债务重组、诉讼追偿等不良资产处置的九个专题案例,给读者防控银行信贷风险与处置清收不良资产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目前不良资产正以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形成。商业银行的同行、资产管理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的朋友们都多次要求笔者提供本书的案例,同时本书如果作为大学的辅导参考教材,将为近年毕业生在这一波不良资产涌现前,掌握不良资产处置的方法与手段,本书将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案例教材。
笔者见证了过去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多场的金融危机,亲眼目睹了波澜壮阔的金融活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险象环生的市场起伏。提醒年轻人,指导年轻人,给予毫无社会阅历的年轻人提供帮助,是我们这些年长者和有社会经验人的责任,同时也是我们的荣幸。
笔者从多年不良资产处置的600多个案例中选编成书,吸取多年在处置不良资产中的经验与教训,希望本书对今后推动银行信贷管理和不良资产处置的技术与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沙业伟 于广州珠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