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的“+”到底加的是什么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151216日至18在中国乌镇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来自政府、企业、学界、民间团体、技术社群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与高级别代表出席此次大会。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地区)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0多位代表在大会“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下,围绕互联网建设、发展和治理等问题展开讨论。

 

2015年行将结束的时候,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又一次将互联网推到了舆论的前沿,这几天的报道和评论也是铺天盖地。加上前几天由咬文嚼字评选出的201510大流行词中的“互联网+”,可以说2015年对于中国而言,是不折不扣的互联网年。

 

如果说世界互联网大会是各国在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前提下,对未来互联网发展做的展望和规划,那么“互联网+”就是一个实际应用的层面了。说到应用层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互联网+”中的“+”到底要加的是什么。

 

2014年,O2O概念红透半边天,成为创业圈现象级的事件。很多创业项目简单的采用互联网这一媒介对传统的一些行业进行优化,这应该是“互联网+”中很典型的事例,就是这样简单的创业项目,也是深得投资人的青睐。

 

但是看上去异常红火的O2O市场,随着11月份见于各个媒体的新闻让这个场景黯然失色不少。在新闻里,一份涉及美业、餐饮、社区、餐饮等数百家O2O企业血淋淋的死亡名单,O2O创业仿佛进入了高寒地带的禁区。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下,简单的对行业进行所谓的颠覆和进行资本炒作,有时候很难获得长久的发展。因为现在而言,这个市场竞争还远远不到激烈的程度。

 

现在看来,只有将“互联网+”的概念梳理清楚,才能真正在未来获得长远的发展。

 

“互联网+”,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企业+互联网,这是很多传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最容易入心的概念,因为他们会觉得,这也许就是他们的自救之法。所以很多企业就简单的采用互联网这一媒介进行推广和销售。

 

其实我们首先要清楚的是,企业在做“互联网+”的时候,应该加的是互联网的思维和精神。是将互联网做为一种场景化的生活模式,和你的客户在这个模式里进行互动。

 

就像汽车没有制造出来前,你要让你的客户知道马车是一种好的选择,而一旦汽车被制造出来,那你就要跟着时代的发展,让你的客户知道坐马车已经不行了,要学会开汽车了。

 

当下政府正在极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革和升级,要想对实体经济进行转型、增值、提效,其实借助科技和互联网是一个最好的契机。从这点来说,企业和互联网不是简单的1+1,而是要让企业和互联网交汇融合,生成新的产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