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雾霾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文/罗竖一
       
       2015年12月7日18时,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这是自2015年3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发布以来,首次启动红色预警。

      面对此预警,不少人如临大敌。然而,迫于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压力,2000多万无法或难以逃离“霾都”者,只能身不由己地进入“霾伏”。

      据2015年12月9日中国新闻网消息,数据显示,全市停限产企业达2100家,3500多个建设施工工地按照要求停止了室外施工作业,园林绿化系统停工178处,8000多辆运输车基本停驶,每日出动3000车次做好道路清扫保洁等工作。北京市环保局共检查污染源582家,发现环境违法问题37起;检查35家施工工地和物流运输企业的渣土运输车271辆,检查加油站139座、储油库12座、油罐车6辆。同时,京津冀三地环保执法部门启动执法联动机制,严查高架点源、供暖燃煤锅炉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等。

      另外,北京公交集团连夜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红色预警期间,在各条重点线路增配840部机动车,日增加1.5万车次,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北京地铁公司也加开临客。12月7日15时至8日15时,北京市全市共出动人员26989人次,出动作业车辆2966车次,按照最高标准进行道路保洁和洒水降尘。此外,由于雾霾导致采光条件不佳,北京市的路灯开闭时间也进行了调整。

      而且有新闻表明,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也在“霾伏”中亲临第一线指导工作。北京公车停驶30%……

      由此可见,面对这次雾霾,有关官方真是尽心尽力了。可谁也无法否认的是,这次雾霾给几千万人——包括在京的高级领导造成的身心伤害是不可小觑的。

       对于任何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而言,谁都渴望雾霾不再,谁都更渴望红色预警不再。然而,据2015年12月18日人民网报道,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红色预警:12月19日7时至12月22日24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请市民做好健康防护,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纯电动汽车除外);全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可实行弹性工作制。

       诚然,官方再次提前发出红色预警,是对几千万苍生的负责。

       但实事求是地说,一定层面的官方,在治理雾霾的问题上,常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譬如, 2015年1月23日,北京市西城区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北京市市长王安顺直言道,雾霾天气的形成已有定论。根据中科院和北京大学的研究结果,汽车尾气就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我们不妨咬咬牙,公车首先停驶,单双号限行再跟上。”

       王安顺是这么说的,其掌舵的北京市政府,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然而,2015年12月9日,北京市官方却发布了这样的消息:“12月10日12时我市解除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解除机动车单双号行驶等应急措施,12时至20时机动车不受尾号限行措施的限制。感谢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不错,有关官方能为此摆出一大堆的理由。但是,雾霾天气的出现,难道不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吗?其中,燃油机动车的贡献,难道不大吗?

       实际上,很多民间人士,尤其是司机们,在雾霾的问题上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而反对燃油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其实,这既是一种短视,又是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种不负责。

       当然,在现实环境下让燃油机动车一下子全部退出交通,也是不大可能的。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不会成为雾霾天气的制造者。然而,尽管中国国务院一再指令“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但是,包括北京、深圳等地在内的城市,却以“取消新能源车摇号”政策,弱化、抗拒国务院的“新能源车不限购”政策。

      事实上,无论是燃油车单双号限行,还是大力推广新能源车等,都是很好的治理雾霾之方式。

       简言之,笔者罗竖一认为,治理雾霾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否则,雾霾给人类造成的身心危害将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甚至,人类最终将会自我毁灭于雾霾。(文/罗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