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好兵帅克历险记》和二战元首吞并了捷克,并以其强大的军工装备了好几十个师。东欧巨变后,一个悄无声息分裂的国家,一个悄无声息又重新发达的国家,我就纳闷了,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国家是如何通过别国的港口对外贸易和发展起来的,主要靠内需吗?也不对啊,他的人口不足以支持这种发展模式,望高人指教。
捷克概况:
克共和国原属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东连斯洛伐克,南接奥地利,北邻波兰,西与德国相邻,面积7886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727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590平方公里。由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3个部分组成。它处在三面隆起的四边形盆地,土地肥沃。北有克尔科诺谢山,南有舒玛瓦山,东部和东南部为平均海拔500—600米的捷克—摩拉维亚高原。盆地内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0米以下,有拉贝河平原,比尔森盆地、厄尔士山麓盆地和南捷克湖沼地带。伏尔塔瓦河最长,流经布拉格。易北河发源于捷克的拉贝河,可以通航。东部摩拉瓦河—奥得河上游河谷地区是捷克盆地与斯洛伐克山地之间地带,称为摩拉瓦河—奥得河走廊,自古是北欧与南欧之间通商要道。全国丘陵起伏,森林密布,风景秀丽。国土分为两大地理区,一为位于西半部的波希米亚高地,另一为位于东半部的喀尔巴阡山地,它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山脉组成。最高点是海拔为2655米的格尔拉霍夫斯基峰。 境内高地、丘陵和盆地相间。边境多山,苏台德山的斯涅日卡山(Snezka),海拔1602米。境内最低海拔Elbe河:115米。气候温和,年降水量平原450-600毫米,山区1200-1600毫米,坡地有混交林和针叶林。矿产有煤、铁,铅、锌、银、铀等。在伏尔塔瓦河上建有大型水电站。
捷克继承了奥匈帝国的主要工业遗产,而且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分布比较均衡,捷克本身有丰富的资源,有相当数量的技术工人和研发队伍,二战前不仅仅是十大工业国,其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在欧洲居第一位,甚至超过了德国、苏联、英国、法国,其制造业能力是意大利的三倍(不算造船业)。斯柯达的机床和汽车在当时就是拳头产品。
二战中德国又把一大批技术拿到捷克,进一步丰富了捷克的工业体系,像飞机、坦克、电子设备等技术就是那时候发展起来的。二战后捷克比较幸运,没有被苏联拆走设备,而且很快融入经互会,有两种教练机一直是华约标准教练机。我国建国以后,捷克也对我国进行援助,沈阳机床的前身第一机床厂采用苏联设备,而第二机床厂则采用捷克设备,就当时技术条件论,捷克设备远比苏联的先进。我见过一台捷克1939年生产的压刨,在我们这里一直用到1998年才因为技术改造而淘汰,平时基本不出毛病,一般维护就可以,这种质量很恐怖。捷克的工业标准相当高,而且不采用苏联标准,冷战后很快就能融入西方工业体系。捷克人口少,斯柯达出口一台立车,足够几百人消费了,相比其他国家是一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