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上赚来的钱,要么是靠智力要么是靠毅力,想赚大钱基本上要兼顾智力和毅力;在股市上亏掉的钱,要么是因为小聪明要么是因为小性子,兼顾小聪明和小性子可以成功地亏掉最多的钱。
价值与成长的简单粗暴划分是对投资的扭曲。投资的困难,正在于它不是非此即彼,成功的投资是建立在商业洞察力的基础上,对内在价值与价格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理解。简单的看估值指标和当前业绩增速,都易陷入极端。而认为好价格与好成长不可兼得,只能说太缺乏实证观察而想当然。
这2句中,后者告诉了我们该瞄准的高价值目标是什么,而前者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下扣动扳机最好。很多人可能会怀疑这两者是否存在重合的可能?其实如果将一些已经被证明的好公司好股票做一些回顾,会惊讶的发现不但“可能”,而且“常见”。只不过,拾起这种机会既考验眼光也挑战人性。
没有理论的支撑不可能有靠谱的投资行为,而只能是碰大运。缺乏理论的指导,股市完全就像是在黑盒子中运行一样总是让人莫名其妙。当然,好的投资理论不是试图解释一切,而是揭示这种投资方法之所以长期必将盈利的本质所在,它总是体现出内在逻辑优美简洁的特征。投资中思考的乐趣与盈利的快感一样令人着迷。
一个大官倒下,往往一批商人陪葬。政治这事儿我不懂也不想懂,但投资上对于这种事儿还是需要一点儿“觉悟”。那些长袖善舞的商人,手眼通天赚钱轻松又光环围绕,他们的企业经常创造短时间快速崛起的“奇迹”。但这种人我向来避之唯恐不及,因为政商结合向来是魔鬼的契约。
骗子都是心理学大师,老实做事的人却往往不是对手。不管往哪个方向,激进总是更容易受簇拥。操纵大众的腺体比唤醒大众的思辨更容易万倍,又成效显著万倍,怎能不引无数投机者竞折腰?社会学领域尤其不相信快意恩仇,只相信严谨缜密。痛快一下容易,但快的里面往往就会跟着痛。
投资人不一定要是会计高手,不一定要是业务专家,没必要是金融学历,更没必要手眼通天。但一定要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一定要习惯面对不确定性,必须要掌握企业分析的方法论,必须理解市场定价的复杂和内在逻辑。正确的投资必然是快乐的,如果投资让你不快乐,就要找找问题在哪里。
在投资中与企业应该保持多远的距离是个问题。如果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过于敏感,则很难想象哪个公司能够真的实现长期持有,因为以一个5年以上的周期来看企业的经营很容易出现阶段性的负面因素。但与企业离的太远,虽然忽略了杂波的干扰,但也可能忽视了危险情况出现的端倪。这个度的把握确实不简单。
“追求卓越”在实业而言大多意味着勇于创新、打破常规和实现对竞争对手的超越。但对投资而言追求卓越却可能更强调坚守原则、注重常识和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贪婪,两者一样困难,却困难在不一样的地方。投资人的卓越业绩可能首先要以坦然接受阶段性的平庸为基础,试图任何情况下都优秀本身就是陷阱。
真正的竞争优势是非常难以被模仿的,那么它也意味着也非常的难以被建立,那些试图建立起壁垒的公司就必然不可能“短平快”。那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这些公司努力构建壁垒的漫长过程中,资本市场也许经常会不耐烦,投资人对此的不同态度反应了基本投资价值观的差别。
单纯的竞争优势和规模扩张都是相对容易的,但具有竞争优势的扩张却非常困难。因为竞争优势本质上是更容易出现在特定范围和领域,但业务规模的延伸却很容易让其超出优势覆盖的范围。这是一个让人挠头的矛盾,因为护城河和增长都是价值创造所具有的重要因素,也因此真正的高价值企业注定是稀少的。
因此有2类企业特别值得关注:一种是进入壁垒极高容易产生差异化,并且其业务潜力将长期膨胀的;另一种是虽然不存在真正的竞争优势,但其市场极其广阔并且即便很小的份额占有也足够成为大市值企业的。前者属于典型的“小强”,最终是细分市场中的霸主;后者则是大市场中经营效率最优秀的标杆性企业。
从基本功到方法论再到品性和思维方式,是从“术”到“道”的过程。但不幸的是,很多人盲目崇拜“道”而轻视“术”,却不知真正的道是来自术的积累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自然过程。没有厚实的基本功和系统的方法论,而夸夸其谈所谓的“哲学、艺术、品格”,靠漂亮话和唱高调博眼球,实乃不学无术和投机取巧。
经验并不必然转化为理论,零散的知识点并不必然上升为系统整合。但缺乏起码的根基和知识积淀,所谓的“投资哲学”只能是个笑话。“大道至简”和“大道相通”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因为高度抽象后的大道理就那么几条,“术”的差别却很大因为非常细致。所以真正困扰人的,是从术到道的组合提炼过程。
金庸像巴菲特,厚重如山岳穿过千百年依然屹立不倒;古龙似摩尔.李,惊艳如流星划过天际。少年时最爱看古龙,后来慢慢更喜欢读金庸。但对金庸的喜爱是出于对那份厚重气息和笔力磅礴的欣赏,对古龙的难忘却似乎是骨子里沉迷那种淡淡的优雅和无奈。金庸出佳章,古龙创绝句。
细节是最生动有趣的,但过近的观察和细节描述也更容易带上个人感情的影响。宏大和长周期的观察正相反,一切细节都最终化为简单的几个数据和结论,毫无情趣甚至也没有了所谓的对错之分。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确实很困难,因为这两者之间的结论往往是剧烈冲突的,但历史的真相却可能要求必须如此。
投资最常见的悲哀有三种:高位接炸药包,草率扔掉大牛股,地上白给的宝石不知道捡。三种悲哀的共同点都是一样的:不明白投资获利的基本规律,不知道如何分析企业价值,不理解市场定价的基本原理,当然也有很多人明白这一切,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态和操作。到了市场喧嚣沸腾的时候,所有的理念都置之脑后。只要这三大认知还存在重大的空白点,那么这种悲哀的继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中小票与大蓝筹之间的走势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投资业绩的分化,似乎造成投资圈内激烈的争执。我觉得从整体角度来看,蓝筹低估和中小票高估是一目了然的,而从具体个体来看差异就大得多了。我不认为“风格”会造成什么差异,我认为“能力”才决定最终结果。动不动就用风格、主义扯大旗坐虎皮的,都是耍流氓。
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一种怪现象:被套2年的人更喜欢骄傲的喊出“我是价值投资者”,如果被套5年还要加上“伟大的”这个前缀。而一个已经涨了3倍的股票出现阶段性的调整,下跌30%盘整2年,这时骄傲和伟大的前者会对同样也要等2年但实现了2倍业绩的人说:你看你看,我早说了有泡沫了!短期盈利未必代表正确,但亏损更不应洋洋自得。
通常情况下,价值投资人都是羞于和赌徒相提并论的,演讲采访中更是对“赌”深恶痛绝。但为什么,同时又有很多自称最坚定价值投资的人却又那么热衷于价格的对赌呢?比如1年内如果跌破多少就要如何如何。小赌怡情?显示自己高明和自信?殊不知,这其实已经展现了潜藏在其性格深处的赌性。
高明不高明,时间自然会给你公论;自信不自信,用仓位来说话足以。价格对赌如果是朋友间的戏耍也无妨,真搞成轰轰烈烈的动静就是自己给自己下绊儿的愚蠢行为。凡是用这种方式来追求宣传效果的,更要警惕其根深蒂固的赌徒思维。这年头,说话轻飘飘,行为才重要。
观察投资人是否成熟,不是看他多么捍卫自己“纯正价值投资”的招牌和所谓信仰,而是看其日常的言论中能否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看问题是否容易偏激和极端化。投资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人思维和认识事物能力的反映,你不能指望一个看其它事物片面化表面化极端倾向的人,到了证券市场却突然理性成熟了。
伟大的罗素曾经说:“这个世界最大的麻烦,在于傻瓜与狂热分子对自我总是如此确定,而智者的内心却經常充满了疑惑......”为什么傻瓜和偏激者总是比真正的智者更“自信”呢?刨除少数其实猴精但当着大众装傻博眼球的家伙,前者确实缺乏领悟事物之间深层复杂关系的能力,并且也缺乏对事物多面性和往往既矛盾又辩证统一的理解,所以他们看见“真相的一角”就迫不及待的宣布真理在握。理性,从来是个高壁垒的稀缺品。
市场先生的智慧和癫狂,其实就是千万个个体的集合共同塑造的“大人性”,又由于地球人都一个德行,这也是为何不同的证券市场在我看来其共性远大于差异性的原因。人性的复杂和经营的不确定性共同造成市场短期的难测,但“成功的少数派”的存在和对价值规律的共识,又决定了市场终将回归其价值中枢。
有个有趣的现象,在对散户和大众的描述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其“善良、可爱、单纯、可怜、缺少保护、需要(人、制度)来拯救”;而另一种的评论却往往是“不理性、盲目、冲动、缺乏专业、自寻烦恼、只能自己救自己”。前者以各类专家学者的“股市良心”为主,后者却多来自成功的投资家。
不同市场的差异是客观的,但即便在如此大的客观差别下,我们却发现一些高度共通的地方:比如优秀企业总是稀缺的,优秀公司的估值溢价也是一个经常现象,而最大的共同点是无论哪里都是个最终少数人获胜的市场。盯着差异点可以做个愤怒的“专家”,读懂共同点却可能成为成功的投资人。
最初我们需要依赖脑袋的正确,但最终还是要靠屁股把它变为收益。没有脑袋的屁股是碰大运的无头苍蝇,没有屁股的脑袋是患得患失的纸上谈兵。
人们总是为逝去的5年懊恼后悔,只有少数人为未来的5年规划目标并筹备和持续努力。做不到可能有几种原因:1,根本没有规划未来的意识,习惯了走一步看一步;2,有意识但是看不清未来的方向,始终焦急而彷徨;3,有清晰的规划但缺乏执行力,凡事习惯了找借口和等要靠。人和人差距的由来从来不神秘。
决策都是基于假设,而大一些和长周期的假设则很多时候与价值观密不可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道不同确实也只能不相为谋,而不是所谓的真理越辩越明。就投资而言,交流的价值往往与参与讨论的人群数量成反比,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下的交流也往往是鸡同鸭讲。so,多观察深思考,少下定论不辩论。
比较怕几种人:1,写的每一句话都要用!来结尾的,有时候还要3个!才过瘾的那种;2,天天都像是佛祖或者上帝的代言人,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要套上教义的;3,头像图片是那种“成功人士”专有pose的,盛装大头侧身露齿笑。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自由?从物质上而言不用再做不喜欢的事情就可以了。但精神的自由其实才是最难的。那首先需要较厚重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阅历为前提,除此之外对复杂问题的思辨和精神深处的独立、不盲从和洒脱往往更重要。不得不承认,所谓自由,其实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永远都是个奢侈品.
熊百生高级金融分析师——现为新浪财经等各大财经门户网撰稿人,以及带领一支专业的团队对现货黄金,现货白银的潜心研究和实时指导,为公司首席分析师,想在金融市场赚钱的请迅速联系熊百生本人,个人联系方式717583040或共同交流群168523549附加(熊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