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习书从祖辈 艺成办学启后生——记著名书画艺术家李强先生
时令虽然已是深秋,但南海之滨依旧繁花似锦!一个晴朗的秋日,我慕名来到深圳中心区一幢高档写字楼5层,专访书画两精、德艺双馨的著名书画艺术家李强先生。
李强,字长春,号伊滨笔客;现为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深港分院院长,中国大唐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副总会长、深港分会会长,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十大德艺双馨艺术家” 称号获得者;此外,他还是广东省爱国拥军促进会特邀顾问、武汉工艺美术学校荣誉校长、深圳市企业家投资者联合会荣誉会长和《中国美术报》副编委。
李先生的画室和工作室很大,但门紧挨着。未曾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朱红大门和挂在上面正中的“长春斋”牌匾;旁边,两个大红灯笼高悬,一对灰白石兽蹲地;门柱上,-幅金联:“高朋满座有鸿儒,群贤毕至无白丁”,透露出主人的非凡!
见记者来访,李先生迎了上来。大门开处,长条供桌横放,青石屏风高耸;从屏风正中圆形红色万字格中望去,只见内室宽敞,竹摇轻风,牡丹盛开,春意盎然!
转过屏风,眼前豁然开朗,除了茶座、画案、书桌、会客圆厅外,就是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或挂或摆、或高或低,有书有画、有张有弛,让人目不暇接,欣喜万分。记者环顾偌大的仿古工作室,只见到处都是李先生创作的佳品:人物花鸟,水墨丹青!国色天香的牡丹,闭月羞花的仕女,气势恢宏的行草,古朴厚重的隶篆,无不显示出李先生的书画功力!
李先生请记者落坐,并亲手沏了一壶顶级好茶。品着香茗,话题自然从李先生的艺术生涯开始。
1960年,李强出生于河南洛阳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聪慧好学,深受在当地很有书法名气的祖父李灵山的喜爱,当他4岁多时,祖父便教他习字。爷爷每天要求他写碗大的唐体字五十个,爷爷说“五十个是不是太多了?!俺老师年轻的时候一天写的比这三倍还多!”祖父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很快让幼年的李强对书法着了迷,并有了成为书法家的梦想!
虽然那个年代小孩子上学已不推荐用毛笔,但他对毛笔却情有独钟,整天毛笔不离手,不论是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一有空就练字,只要-见爷爷得闲就去讨教。在爷爷的悉心指导下,他潜心翰墨,广临碑帖,意秉二王钟繇乃至颜柳欧赵。由于勤奋,他的书艺同他的年龄和身材一样增大长高,渐渐地,李强写得一手好字的名声在当地传出,无人不晓。
光阴荏苒,当李强有机会外出求学而面临人生第一次选择时,他毫不犹豫地来到了我国华中地区唯一一所多学科门类与多学历层次的高等美术学府专心学习书画。经过几个寒暑的磨穿铁砚,勤笔不辍,他的技艺大增,书风大气雄沉,真草隶行,无体不工。画艺更是出众,花鸟、人物样样精通。
学有专长的李强不甘一枝独秀,愿待满园春色!于是,1984年,他筹资创办了武汉工艺美术学校,自任校长。他以该校为阵地,广收高徒,培养书画人才,同时,在教中学,学中教,因此,他在武汉生活了13年半。
在此期间,他的作品在“神龙”杯、“墨海弄潮”杯、“兰亭”杯 、“东湖”杯等赛事中均获奖项,入选《二十世纪华人书法作品鉴赏》、《中国书法家博览》、《中国国情焦点画报》等数十部书刊杂志。
(载<中国奢侈品>杂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