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伊利股份对外披露了三季度财报,业绩表现再度灼人眼球。据了解,今年1~9月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420.70亿元,同比增长15.03%,利润总额41.4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58亿元,同比增长41.44%;而扣非后的净利润更是大幅增长了91.27%;前三季的每股收益已达1.16元。从披露的数据来看,公司第三季度的经营绩效延续了上半年的增长趋势,而且增幅比上半年有扩大之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同时还公布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参与持股的对象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集团、事业部及子公司业务技术骨干,首期激励对象共计317人。
其实,股权激励计划对于伊利这个世界乳业巨头来讲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儿,早在2006年11月28日伊利就曾向外界公布了针对高管人员实施5000万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行权价格为13.33元/股,当时曾因股权激励幅度大和行权条件低而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一度被指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最廉价”的股权激励计划,被质疑为高管“谋福利”。
可是,时隔8年的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评价此事时,我们发现伊利的营业总收入已由2006年的163.39亿元跃升到了现在的420.7亿元,业绩几乎翻了近2.58倍。而且,2014年7月伊利顺利进入了世界乳业10强排行榜,并成为亚洲唯一进入榜单的乳品企业。
(信息来源: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4年全球乳业20强报告》)
伊利不仅是销售体量领先的乳品行业龙头,更以其强劲的利润增速和优异的ROE等诸项指标成为资本市场上难得的“成长+价值”蓝筹股。
正略实效研究分析认为,伊利之所以能够保持多年业绩持续高增长发展态势,除了受行业和国家利好政策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伊利丰富的资源优势、强大的品牌效应、完善的管理系统、优秀的人才团队、先进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
据了解,伊利除了完善的薪酬、福利、考核及晋升激励机制外,现在已逐步建立起了覆盖面更为广泛的股权激励机制,包括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计划。根据伊利公告,本次即将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会在2014—2023年之内分10次执行完毕,滚动设立各期独立存续的员工持股计划。首期持股计划的资金全部来源于持股计划奖励金。持股计划首期资金总额为1.44亿元(扣除个人所得税后)。
正略实效创始人韩召和认为,本次伊利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可以使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对吸引和保留优秀管理人才与核心业务骨干将发挥积极促进作用,相信股权激励将成为伊利“全球织网”计划的重要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