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短期钱荒的局面再现可能性较小


  央妈哺乳市场

  中国央行继周一宣布已通过SLF注入流动性后,今天也如约重启暂停近一个月之久的逆回购,不仅包括常规的7天期逆回购750亿,还新增了跨春节的21天期逆回购1800亿,单日释放资金量达2550亿,创下了去年春节来的新高。交易员们普遍认为,2550亿逆回购绝对超出预期了,今天上午债市一片上涨。21天逆回购主要为了应对春节走款,是临时性品种,以前也曾出现过,但市场更看重的是量,央行如此派发巨量“红包”,将令节前的资金无忧。除此之外,央行还有许多举措确保节前流动性,周四还将通过国库现金定存向市场注入400亿3月期资金。根据交易员透露,7天逆回购的利率继续持平于4.1%,而21天逆回购的利率为4.7%。受巨量实质性流动性注入带动,今日市场资金面骤然宽松,资金价格全线大幅跳水,债市二级市场也买盘涌现。

  银行不良率是一个缓慢曝光的过程

  野村证券(除日本外)区域银行研究联席主管及董事总经理冯哲认为,从今年开始,尤其是今年,对商业银行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冯哲表示,不良贷款可能不会在某一个时间点大面积的爆发,而是会以某一个地方爆发一下,如浙江爆发一下,江苏、山东等爆发一下的方式开始。“全面积的爆发我们还没看到过,而且我觉得监管不允许有这样系统性风险存在。所以我觉得中资银行披露不良也是一个,就会变成一个平缓的比较长的过程,不会一年爆完,很有可能是三、五年,会持续看到不良贷款的事件发生。然后再通过核销,通过回收,通过售卖给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以维持它的不良率在某一个监管可以容忍的水平”。如果银行把拨备做的比较高,冯哲认为,2013年银行业的业绩增长应该是个位数,高单位数的增长,但是如果他们把拨备做下来的话,可能就还是会有12-15%的增长。但冯哲表示,实际上大多数传统商业银行本身不会倒闭。从规模、市场份额上来说,即便审批出现了一些民营银行,但这三到五家民营银行也“永远不可能跟四大行来比,他们永远在市场份额上不会起到主导的作用”。

  每日综述:央妈敞开胸怀向市场哺乳的举动表明,她或许有意维持市场资金紧张的局面,但也绝不会看着流动性危机局面出现,即使重现去年6月份的局面也不愿意。事实上,分税制改革的细节,和中央整治地方债,甚至放行市政债的举动,都表明国有银行要背负地方财政相当大的一部分责任,银行的利润很大部分要给政府财政输血。其表现形式,就是慢慢银行不良资产升温,但这个份额注定不会太大,一定在监管容忍范围之内。所以分析师们和经济学家们翘首期待的地方债危机是肯定没有的,而且现在央行慷慨输血举动显示,2014年短期“钱荒”的局面都很难见到。因为央行故意制造资金链紧张气氛,很容易火烧连营,在银行不良率缓慢释放的过程中,很容易引发不可收拾的流动性危机。

  2014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可能远超市场预期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今日表示,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修订《境外投资管理办法》,除对敏感国别和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保留核准外,拟一律实行备案制。沈丹阳表示,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改革涉外投资审批体制,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责,商务部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部门,将积极而坚决地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决定和要求。目前,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拟订具体落实措施,近期重点推动的主要有三项工作:一是研究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推动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逐步实现对境外投资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二是正在抓紧修订《境外投资管理办法》,除对敏感国别和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保留核准外,拟一律实行备案制。三是加强业务统计监测,完善规划引导和信息服务,既引导企业及个人了解国外投资环境和商机,扩大对外投资,也帮助其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

  每日综述:如果人民币急剧快速升值,将会发生什么局面?作为出口企业,固然是黯然神伤,因为价格暴涨,国际销量急剧萎缩。但作为普通消费者,一定是疯狂海外旅游和购物,因为便宜啊,你看着什么东西都觉得划算。但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海外资产怎么看怎么觉得便宜,大规模收购资产浪潮就开始。这个时候,国内政策如果碍手碍脚,等于经济上自废武功。如果决策层有意人民币大幅升值呢?棋行天下,大领导的第一个布局,应该是资本自由流动。上海和天津自贸区,就是让国际资本进来,现在这一手呢?就是让资本可以顺畅出去搞并购。万事俱备,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可能远超乎市场预期。

  底部区域

  市值管理监管层束手乏术

  如今史上最低估值的局面,显然并非银行所喜闻乐见的。但是,银行手中所能用于市值管理的牌确实不多。日前,证监会曾召集9家银行与6家央企商讨市值管理事宜,建议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回购的资金来源显然是个大问题。近年来,上市银行通过包括定向增发、配股、可转债、债券融资等各种方式再融资,但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也多数只是刚刚达标。一位股份制银行有关人士表示,“并不是银行不认为估值低,但是银行确实没有钱用于回购”。早在2012年5月,某上市银行董事长就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该行没有富裕资本,但不排除在合适的时机和发展阶段,在资本充足的情况下,会采取回购股票的做法。但是,接近20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该行仍未启动回购,显然,资本充足实在是一个短期内难以达成的目标。至于发行优先股,由于目前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地,某上市银行董办有关人士表示,优先股政策必须比较务实,才能吸引银行采取行动,如果仅仅是为了市值管理,银行的能动性可能不会太高。

  国家队再次下场救急

  沪深主板指数“节节败退”之际,大资金再度出手,连续两周“扫货”蓝筹ETF,7只蓝筹ETF获得净申购额逾56亿元。对于此次蓝筹ETF的放量,一位业界人士依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表示,“从集中申购蓝筹ETF动作及配合市场时点来判断,不是汇金增持,就是大型保险资金申购。而以往市场下跌中,汇金曾大手笔买入过蓝筹ETF,所以此次很可能也是汇金出手。”。上一次类似的密集净申购要追溯到2013年6月下旬。当时蓝筹股因资金面紧张而出现连续大跌,汇金公司出手大举增持了几只具备代表性的蓝筹ETF共计超过100亿元左右。而此次临近春节,资金成本再度出现拐头向上的迹象,市场再度面临“钱紧”的考验。对比上述ETF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此次增持始于1月3日,在刚刚过去的两周,华夏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交银上证180公司治理ETF、华安上证18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以及国泰上证180金融ETF等7只蓝筹ETF获得净申购30亿份,对应的净申购金额逾56亿元。其中,华夏沪深300ETF获得净申购超过8亿份,净申购金额接近19亿元。

  每日综述:银行股在内的大烂筹跌成这样子,大领导脸上也不好看啊,于是开个会让银行们想想办法,搞点市值管理什么的,就算不是粉饰盛世气象,但也不能搞得中国经济像僵尸一样啊。但银行真的没办法,市场也缺钱,最后不得已,还是“国家队”下场救急。政府出手,大烂筹未必就会涨,但一般说来,这地方,大概就是底部区域了。麻烦在于,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他们此时要么没钱了,要么就是被大熊市吓破了胆,再也不敢下水。

  油价下降福祸相依

  国内油价近期还有一跌

  近期国际油价未有大幅涨跌,多家市场机构预测本周国内成品油价格将再次下调,迎来新年油价“两连跌”,降幅在135元/吨左右。进入2014年以来,布伦特原油(94.05, 0.33, 0.35%)期货价格一直于106.3-107.8美元/桶之间徘徊,WTI期货收盘也随之小幅震荡。中宇资讯分析称,根据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24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将再进入下调周期。1月20日为新机制执行后第21轮计价期第6个工作日,中宇原油估价106.451美元/桶,原油变化率为-2.27%,暂预计1月25日零时成品油零售价格下调幅度约为135元/吨。

  中国即将取代美国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低位

  2013年10月,华尔街见闻报道了一则对世界石油市场意义重大的消息: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报告估算,中国10月石油进口量达到每日630万桶,超过美国的每日624万桶,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向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的规模首次超过了美国。尽管不同来源的统计结果并不统一,但外媒一致认为,长远来看,随着美国页岩油气开采技术的提高,国内石油生产明显回暖,自给率持续上升,而中国的石油需求还在不断增加,中国必然超越美国,无可争议地成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致力于保护美国国家及经济安全的无党派组织“保证美国能源未来”(SAFE)近日报告,该报告提到一种西方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占全球总需求的40%。美国国防部递交国会的中国2013年军事与安全发展年报(年报)指出,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对国际能源市场仍有疑虑,所以用庞大的外储投资能源项目不失为可行的选择。年报估计,2011年,中国约58%的石油来自进口,保守估计,到2015年这一比例升至将近三分之二,到2030年为四分之三。

  每日综述:油价下跌,估计中国国内城镇新兴中产阶层俱开颜,而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更是最大的利好,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本,很大部分就是能源开支,这块省下来,那体现在利润表上,将是不得了的数字。但福兮祸所伏,有没有想过这国际油价是怎么下来的?——因为页岩气革命。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前景,现在基本清晰了:可以在2020年之前达到能源自给的战略目的。这样,美国人今后基本不需要维持现有的海上能源运输安全了,对国际问题可能不大热心,孤立主义情绪将会急剧增长。到时摆在中国面前的,只有一个选择,自己出钱搞大海军出海护航,维护能源生命线的安全。这钱要是烧起来,那就没完了,更重要的是引发的国际纠纷和外交难题,可能一个接着一个。对于中国而言,理性选择可能还是学习美国好榜样,搞页岩气开发。

  上周五黄金市场“大钱”入场

  根据GLD官网周一(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五(1月17日)SPDR黄金ETF增加7.49公吨,至797.05公吨,为2012年11月来的最大单日流入量。此前三个交易日该ETF持仓均维持在789.57公吨不变。与此同时,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日内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上周五(1月17日)黄金ETP持仓增加了7.4公吨。该机构分析师指出,此次流入为一个多月来首次,同时也是2013年1月31日来的最大单日流入量。巴克莱认为,“尽管1月黄金ETP还是累计外流了16公吨,但上周五的流入仍可以被视作黄金投资情绪改善的信号,这也将成为后市支撑金价的关键因素。”。此外,巴克莱指出,“2014年1月中旬的金币销量(特别是澳洲及加拿大)十分强劲,甚至达到了2013年全年销量的11%(123公斤盎司)。这样看来,如果销量继续维持这个速度增长,那么今年1月将成为1999年来最强劲的一个月。”

  每日综述:任何一个贵金属市场的观察者,都会感受到目前贵金属市场的悲观气氛,事实上除了做市商之外,少有投行研究报告看好今年的贵金属的。此时有大机构出手增仓ETF,就显得意义非凡了,一旦就此向上,维持一个季度的行情,那么贵金属目前的价格,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这一辈子都看不到了。

  第一时间阅读宏观简报,请申请入QQ群:徐斌投资天地 286401768

  或微信订阅“麒麟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