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决策四大失误(四)


 市场决策四大失误(四)

 

第四,把“小舢板”焊成“航空母舰”

 

中小企业要发展,目标是要成为大企业,这样的雄心壮志是无可厚非的,是必须肯定的。但贪大求全的时弊,却是一种市场决策的失误。有一种倾向认为,企业越大越好,跨的行业、地区越多越好。企业界有句流行话:“要把小舢板焊成航空母舰”。在某些经济学家鼓噪的“企业并购”、“企业扩张”、“多元化经营”理论的诱惑下,中小企业在成功掘取“第一桶金”之后,便自信地飘飘然起来,过分地相信自己的感觉、能力和判断,过分地依赖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和传承,过分地迷恋自己成功的往事和历史,任凭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在企业中蔓延开来。非理性的意念和思维定势强烈支配着企业家们,认为什么生意都可做,什么行业的钱都想赚。在“好大”情结驱使下,一种盲目的战略选择暗流在悄悄涌动,于是,做洗衣粉的卖起了饮用水,搞软件的干起了房地产,做胃药的卖起了酒,白色家电向黑色家电延伸……在致命诱惑面前,忘却了经济的一般规律,忘却了理性的分析和选择,任凭野心和贪欲的野马在陷阱密布的商界里纵横驰骋。最终,靠借贷拼凑起来的“航空母舰”刚入水就沉没了。

巨人集团就是一艘沉没的“航空母舰”。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是创建于1991年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创始人史玉柱。巨人集团依靠以高科技产品为载体的雄厚知识资本,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元,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型企业集团。1992年,史玉柱的事业处在巅峰时期,电脑软件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公司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亿元。傲然临风的史玉柱决定建造一座大一点的办公楼,最初的计划是盖38层,取名巨人大厦。整个项目大概需要资金2亿元,工期为两年,按照巨人公司当时稳健的发展态势和实力,建成这座大厦应该不会有大的问题。然而,在国人普遍存在的“好大”情结,特别是政要人物“好大”情结的鼓噪和催生下,史玉柱固有的“好大”情结急剧膨胀,于是将巨人大厦节节拔高:巨人大厦的设计从38层骤升到了54层。传来广州要建全国最高的楼,于是拔高定为63层,后来传来巨人公司应该为珠海争光的呼声,巨人大厦定到64层,夺个全国“第一高楼”。不知哪位政治敏感的细心人,突然告诉史玉柱说,“64”这个数字好像很不吉利……史玉柱觉得有道理,一不作二不休,巨人大厦索性定为70层。楼层在节节拔高,预算投资也由最初的2亿元陡增到12亿元,预计完成的工期也由2年延长到6年。资金缺口大,时间跨度长,危机在公司迅速蔓延。由自住建筑变成了投资房地产的商业建筑,由理智的行为变成了无节制的狂想,最终巨人大厦成为巨人集团资金链断裂而罹患“企业巨人症”,并导致企业猝死,并欠下了两亿元的债务,名声显赫的史玉柱也从公众的视野中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