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的“君子”指的就是领导者,“小人”是指平头百姓。圣人教化的意思是:作为领导者光看到一个“利”字还不够,还必须懂得一个“义”字,君子是为了义而勤劳辛苦;一般人做事,懂得一个“利”字就够了,平头百姓都是为了生活而勤劳辛苦。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应该的,但是作为企业和企业的领导者,如果仅仅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己任”,绝不是企业领导每天嘴上喊着“利润”、脑袋里想着“利润”就可以做到的。张雪奎教授认为领导者必须知道自己的使命——企业的“义”之所在,必须让员工知道“利”之所在,义利结合才可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领导者必须知道“义”之所在,这个义就是道德。孔子还说:“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说,拥有道德的人就不会是“孤家寡人”了,必然会有一些人团结在他的周围。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要的就是这种“德不孤、必有邻”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有一个著名案例,最能够说明张雪奎教授的思想。2010年1月,全球第三大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因为经营陷入困境,不得不向法院递交了破产申请。为了拯救日航,日本政府邀请了有“经营之神”之称的京瓷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出任日航的董事长。在他的领导下,日航实施了一系列“重建计划”,很快实现了扭亏为盈。
是什么样的手腕,日航从宣告破产重建到重新上市,只用了2年零7个月的时间呢?稻盛和夫先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述了拯救日航的全部秘密。稻盛和夫认为,企业的经营最重要的不是确立经营的战略,而是那些看不见的公司风气和员工的意识。
以下为稻盛和夫自述原文:
1962年以来,日本政府的企业再生支援机构协助破产企业重建,总共有138家,其中有将近半数的59家企业在重建过程中最终消亡,而重新获得上市的企业只有9家,而且从着手重建到上市的最短时间,也花了7年多时间。日本航空公司从宣告破产重建到重新上市,只用了2年零7个月的时间,所以许多人不相信我们,认为我们有些虚假的动作,而且还断言一定会出现第二次破产。
我想,媒体的怀疑是有根据的,因为日本航空公司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宣布过多次重建计划,但是最终都没有实现,最后不得不选择破产。但是,我在这里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2011年度,我们的纯利润达到了1840亿日元,预计2012年度将会达到2490亿日元,能获得这么高利益的航空公司,在全世界为数很少。而且,公司重新上市后,政府通过再生支援机构支援我们的3500亿日元的资金,我们不仅已经全额偿还,而且还多给了3000亿日元,在政府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这也算是我们对于国家的一份贡献。
日本航空公司为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获得新生?许多专家学者正在研究探讨其中的秘密。我想,除了金融机构免除了公司的债务,政府也提供了重建支援资金,还有广大的股东给予的理解和支持,如果一定要说到秘密的话,这秘密会有5个。
第一,是我零工资的奉献给了全体员工以很大的精神鼓励。我接受政府的邀请出任公司董事长时,已是80岁的老人,在许多员工眼里,我是他(她)们的爷爷、父亲或叔叔,我一生与日本航空公司没有什么关系,却愿意不领一分钱的工资为日本航空公司的重建奉献最后的力量,给了全体员工一个很好的榜样。
第二,按照政府再生支援机构的重建要求,日本航空要裁员一部分员工,但是,同时也要保护更多的员工能够继续留在公司里工作。我之所以答应政府的邀请到日本航空公司来担任董事长,是认识到日本航空公司不能让它倒闭,不能让它影响日本经济,尽可能地保住更多人的工作机会。所以,虽然社会上也有些议论和反对担忧之声,我还是以一种历史责任感走进了日本航空公司。
第三,我担任董事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明确日本航空公司的经营目标,并将这一目标反复向全体员工传达,让每一位员工时刻牢记自己要做什么,公司要做到什么。这一做法,与我创建和经营京瓷公司、KDDI公司一样。我觉得,企业是为了全体员工的幸福而存在的,企业如果仅仅为了追求利益而不顾员工的幸福,那么员工的心就会离去。因此,只有把员工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大家团结一心,经营者与员工的心灵产生共鸣,企业才能走出困境,才能获得健康发展。
第四,在日本航空公司,我用我的经营哲学和人生观,对企业进行了改革,尤其是对官僚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日本航空公司之所以破产,是因为盲目的扩张和严重的官僚主义。现场与总部的渠道不同,现场的要求和问题反映不到管理层,所以,我首先对企业的经营服务意识进行了改革。我原本以为,航空公司最关键的要素,是拥有最先进的客机和最完善的设施。但是,当我成为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后,我发现,给乘客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和舒适安全的飞行环境,才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我深入到第一线现场,与乘客、与机长、与客舱服务员、与行李搬运员,与其他的地勤人员交流,一起商议提高服务质量的问题,一起研究如何改善客舱餐,制定了40个项目的服务内容,让员工和我一起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拥有共同的经营理念,做到“物心两面”一致,日本航空公司新的企业理念也因此形成。
让优秀的员工脱颖而出,选拔优秀的员工担任管理干部,培养一批年轻优秀的人才,也是我们十分重视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公司才能打破陈旧的官僚体制,让每一位员工树立起经营者的意识,建立起一种创新的公司规则,人人成为公司的主人。
第五,我担任董事长后,最为吃惊的是,公司的各项统计数据不仅不全,而且统计时间很长很慢,往往需要3个月之后才能搞全数据,以至于经营者无法迅速掌握公司的运营情况。所以,在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时,我特别关注统计工作。经过改革,现在各个部门的数据做到即有即报,公司详尽的经营报告,做到了一个月内完成。
同时,对于公司内部经营体制实施了改革,实行了航线单独核算制度,并确定了各航线的经营责任人。
许多人认为,企业的经营,最重要的是确立经营的战略,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公司风气和员工的意识。也就是说,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以自己的公司而自豪,都能够发自内心地为公司服务,那么这一家公司就一定会发展得很好。相反的,员工成为批评家经常批评自己的公司,那么,这样的公司就一定会破产,经营者再努力也好不起来。
所以,日本航空公司之所以能够走出困境重新上市,是因为在短短的2年多时间里,公司风气改变了,员工的意识改变了,员工发自内心地与公司同心同德同努力。所以,我要感谢我们的员工,是他(她)们辛勤的努力,才拯救了自己的公司。这才是日本航空公司获得重生的最大秘密。
从稻盛和夫的自述中没有讲出多少日航起死回生秘诀,但是这个总能传递温暖和曙光的老人,已经成功地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家,他当然清楚接手意味着什么,这是押上了他的一世英名。他凭仗什么可以使自己成功?我们可以看看稻盛和夫下面两段话,了解这个经营之神的成功秘诀:
“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以自己的公司而自豪,都能够发自内心地为公司服务,那么这一家公司就一定会发展得很好。相反的,员工成为批评家经常批评自己的公司,那么,这样的公司就一定会破产,经营者再努力也好不起来。”“只要你爱员工,他们就会爱顾客。”稻盛对此深信不疑。“如果没有员工,经营者一个人绝对做不成企业,公司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员工的幸福,一个企业应该有这样的目的。员工幸福,大家接着就会想为客户,股东也会高兴,所以核心就是创建一个让员工开心的场所。”他说。
“自古以来,在这个世界上,在追求正确的为人之道、追求做人应有的姿态方面,中国人最为真挚。可以证明这一点的是:以《论语》为代表的许多中国古代典籍,长期以来教化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近邻诸国的人民。”
“中国古典《书经》里说,‘满招损、谦受益’。具体来说,认为一切成功都是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具有这种傲慢思想的人,他们的幸运不可能长期持续。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长久的幸福。我希望大家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要以感谢之心坦然应对,努力奋斗,持之以恒。抱有怎样的思想,采取怎样的行动,人生的结果就会随之而不同。”
(本部分摘编自2011年年初稻盛和夫在CCTV《对话》节目现场的发言,以及在北京的演讲)
“抱有怎样的思想,采取怎样的行动,人生的结果就会随之而不同。”稻盛和夫这句名言已经被历史上诸多事例验证。张雪奎教授认为一个企业的成败兴衰,企业领导者素质在其中无疑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那么,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他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我企业领导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政治信念
管理者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实施者。要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管理者必须学习和掌握政策理论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在管理实践中,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努力学习“三个代表”,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提高工作责任心,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维护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具有强烈的群众观点,自觉维护和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切实关心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积极帮助解决职工群众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思想修养
是指管理者不仅会处事和处人,而且还要善于思考。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有把自己要实现的愿望,尤其是要达到的管理目标清晰地描绘出来的能力;能够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思想;有强烈的信息观念,善于运用和捕捉信息,注意提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促进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提高观念性技能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做到以下三点:1、是要具备能够了解某一事物或事件的整体或全貌的能力。2、是能够了解和掌握某一事物或事件对整个组织所起的作用。3、是能够预见这一事物和事件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道德素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繁华的世界,因为繁华而让人难守清贫,现代社会又是一个热闹的世界,因为热闹而让人寂寞难耐。以前人们很少关注领导者实施领导行为的伦理基础和取得这些成就的道德价值。只有在领导者陷入困境的时候,他们的道德素质才会备受关注。像美国安然丑闻或前科龙董事长顾雏军案件等使人们意识到领导者道德素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道德素质是指一定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灵内容后形成的整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内容和主观取向的领导精神素质。道德素质上的问题,是不正之风的重要根源,也是腐败的主要根源。确保不了道德素质的质量和品位,就一定会使领导者个人乃至整个领导集团、整个上层建筑都迅速走向腐朽和崩溃瓦解,在这种情况下,其他领导素质无论如何优秀都不能挽回其覆亡的命运,不需要外力攻击,就可能因为道德问题而自我毁灭。
领导者的道德素质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恪守领导活动职业道德的素质。领导者的道德素质标准高于一般职业道德,要求严于一般人员。领导者有道德,才会有影响力、号召力,才能实现领导目标。优秀的道德素质包括:一是有责任心。领导者在享有相应的权利的同时,付出相应的劳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宽容。领导者只有豁达大度,能容人、容言、容事,才能团结上下、左右,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三是诚实。诚实是对领导者的最基本的要求。领导者应该把诚实作为自己生命的瑰宝,在人际交往中表里如一,坦诚相见,真诚可信;四是信赖。领导者要充分信任下属,放心大胆地让他们去完成任务,以充分发挥下属的作用;五是廉洁。领导者要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真正弄明白“用权做什么,奋斗图什么”,切实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道德素质是领导者必不可少的内在素质,在领导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渗透着道德素质的作用。作为领导者,道德修养的层次应当是高的,应当身体力行地带出好作风,发扬好传统,以德感人,以德树威,以德勤政,以德带动一片,以德影响一方。从领导活动的手段看,似乎不存在什么道德与不道德的问题,但手段的选择必须符合道德要求,要有对社会和人类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如果所选择的手段不当,不符合社会规范,就会遭到舆论的谴责,良心的自责,最终导致失败。如: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在任国家统计局领导职务期间,收受不法企业主所送现金,生活腐化、堕落,涉嫌重婚罪,而沦为阶下囚。因为他违背道德的行为,使国家统计局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
四、个性素质
上面三项讲的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共性的素质,每个企业团队各有各的特性,企业领导的个性素质,是管理者影响管理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低估和轻视。张雪奎教授认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谦虚、诚实、心胸开阔和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自信。管理者要相信自己,不断增强信心,坚信自己有能力把企业搞好。能够正确对待在管理企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做到百折不挠,敢于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样就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谦虚。管理者所面对的管理对象的性格千差万别,受教育的程度有高有低。管理者必须以谦虚为本,虚心向管理对象学习,加强思想沟通。那种不做调查研究,只凭主观臆断,自以为是的做法会使己脱离群众,难以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为人要谦虚。谦受益,满招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企业管理者应做到虚怀若谷,养成宽广的胸怀。
诚实。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必须以诚相待,实事求是,坦诚交换意见与分歧。反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赞同,背后反对,耍两面派手段。
心胸开阔。古人云:宰相肚里能撑船。管理者应心胸开阔,能容人、容事,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尤其是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更要把握好诚信原则。要与人为善。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为此,管理者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善待企业员工,要平等待人。这样才能使员工感到有一种公平感,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出来。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志共事。
吃苦耐劳。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管理者必须做到服务认真、态度端正,礼貌待人,工作热情、周到。管理工作头绪多,事情繁杂,急事突如期来,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经常是休息日也是工作日。因此,吃苦耐劳精神也是管理者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五、进取心和责任感
企业领导通过不断激励自己和自己的下属、员工,促进企业效益最大化,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企业员工的价值,对国家、股东和社会负起广泛的责任,这就是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的体现,也是情商素质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进取心和责任感是影响领导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才能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有效地带领企业驶向成功的彼岸。许多成功的领导在总结人生经历时,对此都有深刻的感受。成思危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时曾经说过:几十年来,是“上进心、责任心、好奇心”驱使他不断的取得进步,使他即使在人大副委员长的高位上,仍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第7门外语。
如果一个企业领导拥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心,他就不会把自己视为仅仅是个人“小利益”的化身,而应该视为多个层面“大利益”的代表,从而担负起为这些层面谋取“大利益”的使命。能超越自身“小利益”而为大众谋取“大利益”的人,在人类历史上从来都是英雄人物,虽然他们往往所获无几,但流芳千古、万人敬仰不就是历史和社会给予他们的丰厚“回报”吗!
六、宽阔的胸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一个企业领导,具有宽阔的胸怀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在第一讲中,我谈到过大局意识的问题,一个企业领导是否具备大局意识是完成领导任务的重要前提。宽阔的胸怀其实就是大局意识的体现。相对于一般员工而言,一个企业领导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都要想“大事”,做“难事”。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压力,需要妥善处理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工作上千头万绪,有时还会遇到班子其他成员以及下级干部员工的不同意见,凡此种种,都要求一个领导者要有宽阔的胸怀,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化不利为有利,只有这样,一个企业领导才能真正成就大事,办成难事。
现行体制下的国企经营管理要远比西方企业的经营管理复杂和困难得多,所以要求一个企业领导在领导方法方面,要学会适应,其中学会向现实妥协就不失为一种尊重现实、积极作为的有效做法,同时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因为,我们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市场,而且同时要面对企业本身。大家知道,西方企业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管理者和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相对都较高,它的机制好,不养懒人。西方企业的CEO面对的主体有两种人:第一种是懂经营会管理的;第二种是虽不懂经营但善管理的。但中国企业就不同了。我们的国有企业成立才几十年,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素质相对来讲比不上西方企业,并且在管理体制方面,我们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大锅饭,强调稳定,强调就业,强调人人有饭吃。在这种体制下,就形成了中国企业的CEO,所面对的管理对象除了上述两种人以外,还有第三种、第四种人:第三种是不善经营又不懂管理的(大约占50%左右),是依附企业生存的分子,社会主义养懒人嘛!这是旧体制所产生的后遗症。第四种是工作上不用心、而只注重个人私利的人,这些人写黑信、告黑状、违规违纪、甚至违法,是企业中的捣乱分子(这是国有企业独有的一个现象)。因此,要搞好国有企业,我们就必须要鼓励前两种人,将就第三种人,限制和淘汰第四种人。请注意我说的“将就”和“限制”就是向现实妥协!这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这就是中国的国情!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中国企业家必须有一个宽阔的胸怀。
纵观历史,无数成功的仁人志士无不具有宽阔的胸怀,其中周恩来就是一位具有宽阔胸怀的典型代表。在红军长征途中,周恩来曾经一度掌握着红军的指挥权,是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权力和地位都在毛泽东之上。但是,当他在斗争实践中发现毛泽东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才华高于自己的时候,就在遵义会议上力主让毛泽东担任军事领导者,进入中央最高决策层,自己甘于做配角,一心当毛泽东的助手,而且在以后几十年的工作中一直如此。有人说周恩来天生只能当“宰相”,不是当一把手的料。我说不对,周恩来之所以一生甘当毛泽东的助手,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深明大义,具有一个革命家的宽阔胸怀。如果没有周恩来的大度和大局意识,遵义会议后的中国历史还不知道怎么去写。
如果说企业领导的宽阔胸怀是一种超越,那么这种超越还体现在一种人格魅力的“向心力”上,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高超的政治艺术。政治家跟企业家的工作,如果说有共同之处的话,那就是都要做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自己的对手越少越好,而使自己的朋友越多越好,甚至包括使原来的对手变成现在和今后的朋友。1936年西安事变出现后,国内反蒋、杀蒋呼声不断高涨。按照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敌意和仇视,杀蒋并不过分。但是,毛泽东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大局出发,通过西安事变,提出了释放蒋介石、停止内战、实行国共合作、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正是这种大局意识和宽阔胸怀,促成了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形成,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韩信对“胯下之辱”的处理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对于小时候逼着自己从他胯下钻过去的屠夫,被封为淮阴候、荣归故里的韩信不但没有报复,反而对他说了一番很宽厚安慰的话,不仅让曾经伤害过他的人深受感动并大为折服,同时也让旁观者对他肃然起敬。反过来说,如果韩信以一个侯爵的身份去报复一个屠夫,他就等于把自己与那个屠夫放到了一个天平上,呈现给人们的只能是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只会让人瞧不起。宽阔的胸怀是什么?也是情商!
七、过人的胆识
具有过人的胆识是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条件。胆识包括胆魄与见识,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胆魄,就能敢于决策,敢于用人;有见识,才能善于决策,善于用人。有胆无识,容易造成滥决策、滥用人的情形;有识无胆,容易错过决策和用人的最佳时机。只有胆识兼备,才能做到有勇有谋,才能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取得超常的成绩。三国时代,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多次交锋。论智商,司马懿不在诸葛亮之下。可是诸葛亮在街亭失守以后,面对司马懿15万大军兵临城下,诸葛亮毅然打开城门,带领书童登上城楼,焚香弹琴,泰然自若,用一出“空城计”吓退了强大的敌人。在这一关键时刻,诸葛亮取胜的秘诀,就是靠过人的胆识,是靠超常的情商。
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在西柏坡成功指挥三大战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决定于他过人的胆识。当时敌人的几十万大军距西柏坡不过几十公里,而解放军的主力部队分布到全国各大主要战场,毛泽东的身边从工作人员到警卫战士总共也就上千人,其个人安危处境类似于诸葛亮唱空城计时的情形。可是,就在这样极度危险的情况下,毛泽东成功指挥了彻底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三大战役。其中淮海战役可谓是最精彩的一战,这场战役是在双方兵力为八十万对六十万、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进行的,战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过人的胆识,这也是情商因素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明显例证。
八、执着的追求和浓厚的兴趣
执着是指即使受到挫折,而行为仍然坚定不移。兴趣是指做事时能够倾注激情、充满想象力。无论对于一个政治家、科学家,还是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讲,具有执着的追求和浓厚的兴趣,始终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哲人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重要的不是能否回避失败,而是能否从失败中走出来,最终获得成功。对于成功者,人们往往只会盯着他最后成功的一瞬,没有看到他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只有他自己才明白:一次成功常常是数十、数百乃至数千次失败过程的报偿。这些无数次失败的过程中都充满了艰辛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和浓厚的兴趣。一个人能从失败中走出来靠什么?靠浓厚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
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时刻都在千变万化,这对企业领导不断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但保持对事业的执着和兴趣仍然是沉着应对市场变化的有效方法。有人总结说,在竞争中,最害怕的并不是竞争对手的奇招怪招,而是那种把工作和事业当作一种乐趣来做的人。只有把事业当做一种乐趣,他才会“咬定青山不放松”,才会充满激情和创意,也才会体察到市场变化的根本所在。袁伟民从中国女排主教练的位置上退下来以后,在谈起自己执教成功的经验时只淡淡说了一句话:“浓厚的兴趣”。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兴趣,袁伟民才能够把所有的激情倾注到他所热爱的排球事业中去,在执教的过程中始终信念坚定、敢于突破、因材施教,结果带出来了一支同样对事业有着浓厚兴趣、坚定自信的中国女排队伍。成功者大多是有一百次的努力,而常常有九十九次都失败了,但最后一次却取得了成功。这种成功靠的就是浓厚的兴趣和执着的精神。
九、创新素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新世纪、新任务、新环境对领导者提出的迫切要求。英特尔公司前总裁曾经撰文指出,我们正处在以十位速度发展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是80%的危机、20%的机会,作为一个领导者随时感到身边的变化,而且知道什么在变,自己如何去适应这种变化。可见,创新能力已成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和首要素质。从本质意义上讲,创新的含义是指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一切领域,能先与他人,见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行人之所未行,从而获得人类文明的创新发展和新突破,领导者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紧跟社会发展潮流,把握时代跳动脉搏,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把领导工作不断推向前进。此外,领导者之所以应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在于他们不仅仅是一般创新者,同时还是创新的领导者。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导者,支持和鼓励创新、带头和推动创新,才能担负起时代和事业赋予自己的领导责任。
十、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
有人说:“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从智商的范畴来看,譬如从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从业资历、职业等级等等来衡量,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在工作中别人无法替代的人,是难上加难的,因为在一个相对的层面上,人们的智商差异并不悬殊。但是我们知道,情商才是一个人成功因素里最重要的东西,同时情商具有无限的特征,能激发出人身上无限的潜能,并且不同的人的情商差异较大,各自具有较大的特殊性。所以,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超越常人的情商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别人无法替代的人。
看看古今中外,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毛泽东创立新中国,还有比尔?盖茨创建微软,杰克?韦尔奇改造通用电气,张瑞敏打造海尔,柳传志放飞联想,这些历史性人物,在其所处的位置上,都是不可替代的,具有“唯一性”。其实这种“唯一性”也可以归结到我们所探讨的情商素质方面。
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上做大做强、稳步胜出,企业领导是否具有企业“缺不了”的个人素质非常重要。为什么在同样条件下,同等规模、同时起步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千差万别的结果呢?认真审视一下,企业领导素质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有句话说得好,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说的再清楚一点,就是说高情商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关于这一点,在第一讲中,我已经举了很多例子,在此不再重复……因为不同情商水平的领导者具有不同水平的决策能力和用人方式,也会对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激励和约束效果。结果是有的领导既办好了大事,也做成了难事,使企业得以快速发展;而有的企业领导是大事办砸了,难事也没有取得进展,使企业逐渐丧失了发展的良机。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企业中的每一名干部员工也都要努力做到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人,一个无法取代的人,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一个高素质的人,就能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干部。在前些年国企职工“下岗”的大潮中,如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而言,每个职工都是企业“缺不了”的人,谁还会担心被“下岗”?
十一、做事做人的能力
企业领导者素质还体现在道德素质方面,其核心可以概括为:“做事先做人”。如何做人?最重要的是具备以下四种能力:自我驾驭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只有具备了上述四种能力,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领导。
为什么当年“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队伍能打败“飞机加大炮”的国民党军队呢?有人说得好:那是因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打仗时总是能带头冲在最前头,他们喊的是:“跟我上!”而国民党军官则总是躲在士兵后面,他们喊的是:“给我上!”可以说,国共两党的历史命运,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不同的领导影响力造成的结果。
十二、知识更新能力
在这一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多。在这一背景下,每个领导者都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习已经成为时代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是时代领导者最重要的资本,正如德格所说,未来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的能力。领导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紧迫性,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知识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合格的领导者。同时,要讲究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要批判地学、思考地学、辩证地学,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领导者的学习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了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现代金融、现代管理知识,以及领导科学、历史与法律、现代科技和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时代是学习的时代,新时代的领导即学习。没有人天生就是卓越的领导者,学习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加速学习,是持续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领导者不仅要自身努力勤奋地学,而且要将自己所领导的组织变为学习型组织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里,技术每年的淘汰率为20%,寿命周期只有5年,通过知识领导创新将成为人类生活的主流。实际上,这是时代对领导者的知识、见识和胆识的要求。知识成为新时代的核心,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知识的领导者,没有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高质量的权力来自知识的应用,知识是用途最广的社会控制力的来源。在以知识决策和知识管理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领导可能。丰富的知识对领导者来说是及其重要的,往往是事业成功的资本和基础。具有渊博的知识,可以使领导者在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有洞察力,能及时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果断处理和解决问题。
十三、懂得尊重他人。
中国自古就有一句成语:“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一个企业在内部挂出一条“要尊重父母”的横幅,我觉得这个企业的领导是个有远见、明白道德素质重要性的人。但有的人想不通,企业不就是要讲效益、讲利润吗?为什么要管人家的“家务事”呢?再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管得了吗?我要对大家说,我管不了员工恋爱、结婚、跳槽这些可以选择的事,但父母、师长一旦确定关系之后你无法选择吧!这些关系你是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如果没有选择的事情,你都干不好,那么人们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没有反省能力的人;体现在工作上,人们也会觉得你是一个干不好本职工作的人;反映在人际关系上,连对自己最亲近的人的起码尊重都不懂,你又如何会尊重工作中的领导、同事和客户呢?古人说得好:“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最基本的职责,如孝敬父母、关爱子女等。如果一个人连这种最基本的职责都履行不好,那么,你何以做好其它事情、何以做人呢?一个企业再怎么缺人,也绝不能指望那些连父母、师长都不尊重的人来创造出效益!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企业领导都应该旗帜鲜明,并且以身作则,成为自己员工的道德楷模。我们是否应该经常反省一下:对父母是否尽到了做子女的责任?对师长是否经常嘘寒问暖?千万不要以为父母师长衣食住行有了保障,就没什么事了,孝敬父母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鲁迅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什么是孝顺?孝顺就是象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好好对照这句话,我想很多人都会汗颜,只要汗颜就好,自古以来,知羞耻从来就是识礼仪的开始。一个企业领导,如果一旦掌握了道德培养这个武器,那么,他的企业就会走上一条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激励的发展道路
在尊重父母的同时,也要尊重师长、领导和同事。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人生旅途中,都不可避免地得到了老师、领导的关怀、指教,也曾经接受过很多亲朋好友的帮助和支持,甚至有时还受到陌生人的指点。对这些关怀、支持、帮助和指点,如果我们都能做到心中永存报答之念,那么于人于己都是一片灿烂的阳光。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一定要从更高处学会尊重。如果不能尊重对你有过帮助的人,那叫什么呢?忘恩负义!背负着忘恩负义骂名的人连立足都成问题,又还有什么发展呢?一朝为师、终身为父指的就是一旦确立了师徒关系,就象父子关系一样不能重新选择和反叛。所以才有了“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句名言。例如,你的老领导或启蒙老师,有时因工作方面的原因,难免要对你进行批评或训斥,虽然批评得重了一些,甚至不讲时间、场合,不给你面子,但你不能反唇相讥,不能背后骂娘。因为前者只是一个方法问题。如果你对此不理解,做了不该做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那你就是忘恩负义,或者说是恩将仇报!这是一个道德品质问题。纵然你有一百个理由,一千个原因,在世俗的眼里就这么看,就这样下结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其实就是大大小小的“圈文化”,我们的正确态度是要适应和认识、而不是一味的去反叛这种文化。(血缘、师生、战友、同事关系、企业团队等,都可以归纳为这种文化。)
十四、具备宽容之心。
学会宽容是一个领导者顾全大局、激励下属的重要素质。官渡之战后,有人报告曹操说,在袁绍的大帐里缴获了袁绍与曹操手下很多文武官员往来的书信。很明显,在官渡之战以前,袁强曹弱,曹操的下属中很多人都脚踩两只船,尽力结交袁绍,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官渡一战,曹操大获全胜。如果战争结束后曹操凭借这些“通敌”的证据清洗那些曾经“红杏出墙”的部下,打击面太大,势必会影响自己干部队伍的稳定。而如果放过这些人,“后遗症”依然是非常明显的,要么,这些与袁绍有过文书传情而文书又落在曹操手中的“异已分子”肯定会想方设法搜集其他人“不忠”的证据,让他人将来的过失跟自己历史上的不清白扯平,同时还证明自己的改过自新;要么,这些历史上不清白的人会在同事的指指点点中抬不起头来,工作中与他人心存芥蒂。这两种情况,都会在曹操的干部队伍中产生一种极不健康的工作关系,会让人际关系充满敌意和猜忌,控制不好就会人人自危,从而无心打仗、无心为曹操谋图霸业。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曹操既没看任何一封书信,也没打听任何一个对自己“不忠”者的名字,而是命令身边人员将这些文书装在箱子里封起来,然后当众烧掉,他以这种既往不咎的态度打消了这批人的顾虑,从而保证了自己队伍的纯洁性,让所有部下都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尽量发挥自己的才干。
中国古代还有一个“楚庄王宽容得猛将”的故事。楚庄王在一次战斗胜利之后,召集臣下一起豪饮,日落西山,尚未兴尽,于是又掌灯继续畅饮,并命自己美丽的爱妾许姬为大家逐一敬酒助兴。突然风起灯灭,这时,席上有一人趁黑抚摸了许姬。许姬挣脱并摘下了那人的帽缨,然后禀告庄王,要求点灯查明胆大之人。没料到庄王指示不急于点灯,先要所有臣下摘帽绝缨,继续豪饮。后来在庄王举兵攻晋的战斗中,他发现一位将军勇猛无比、屡立奇功,便在战斗结束后召见那位将军,问他:“你作战如此勇猛,我没有及时发现重用,是我的过失。但你却一点都不介意,为楚国立下了无数战功,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那位将军恭敬地回答到:“我叫唐狡,当年在大王宴席上,因醉酒而举止无礼,本来罪该万死,但大王饶恕了我,从那天起,就想等待时机为大王效命,以报不杀之恩。”这个经典故事既显示了楚庄王领导情商中的宽容艺术,同时这个故事还显示了唐狡情商中知恩图报心态所产生的巨大效果。
十五、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
还表现在具有正确的利益观,做到“见义忘利”,而不是“见利忘义”。
在摆正利益观这个问题上,企业领导必须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下属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良好的利益调配机制来激发出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我在前面的讲座中曾谈到处理上、下级关系时要遵循“四三三”原则,即上级领导与下属之间应保持一种“四分尊重、三分利益、三分敬畏”的关系。这“三分利益”指的就是领导者要妥善安排好员工个人利益,让员工从你那里得到应有的回报,只有这样,你才能从员工身上挖掘出无限的潜能。现实生活中,有些企业老板总是把“他人之得”看成是“自己之失”,更乐意将别人应得的利益据为己有。这样的老板充其量也只能算得上一个守财奴,永远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凡成大事的人,往往都具备仗义疏财的品行,凡是占小便宜的人,不仅当不好领导,做人也是“孤家寡人”,缺少朋友的关爱。
十六、竞争的欲望
究竞什么是竞争?这里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说有两个小孩子去森林里玩,正在玩得高兴时,突然发现一只狗熊,正向他们这边扑过来,其中一个孩子对另一个说:“喂!我们该逃跑了”。另一个却不慌不忙的在穿鞋,另一个孩子疑惑不解地问:“难到你跑得比狗熊还快吗?”正在穿鞋的孩子头也不抬地回答到:“不!我只要跑过你就行了”。
这就是竞争,这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想生存就必须在竞争中取胜,谁是竞争对手,如果你把狗熊误认为是竞争对手,就会影响你的勇气,可能让你放弁竞争成为失败者,取胜只过了生存关,而生存不是目的,生存只能给发展提供了时间条件
竞争是真理,竞争是自然法则,我们要遵循它,要掌握它,还要赋予它新的内涵,竞争已由过去的大鱼吃小鱼进展到今天的快鱼吃慢鱼,聪明鱼吃笨鱼。因此,策略就是企业作战的指导方针,是各部门实现即定目标的指南。而目标的设定、执行方案与资源调配则是制定策略的三部曲。如何在资源、限制与环境的三要素中去分配资源,制定主要方向,达到目标之架构及制定计划,对于任何一级领导干部来说,制定工作计划是基本的要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干部只会对发生的事情或模式化的工作采取固定的老一套的措施来处理或听命行事。他们往往不愿花费精力或者不会在做事之前考虑奋斗目标的具体工作步骤。然而领导干部则必需了解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法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奋斗目标。如果没有计划,随心所欲;听天由命,员工就会无所适从,偏离轨道,迷失奋斗的方向。而设定计划就是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最佳方法的基础。
十七、善于雪中送炭。
新老交替是一种自然规律。每一个领导都有台上、台下的时候,每个企业领导者也都有顺风和逆风的时候。作为一个下属,都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老上级、老领导的问题。一个好领导,人们应该视之为一个师长、一个朋友,无论他在台上还是台下,无论他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保持前后一致的尊重态度。千万不要在领导顺风顺水的时候好话说尽;而等到领导陷入困境、遇到难题,需要大家真正帮助时,那些曾经跑前跑后的人一下子作了“鸟兽散”,落得个“门前冷落车马稀”(“太太死了压满街,老爷死了无人抬”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张雪奎教授在自己的企业经常讲:我不反对下属讲几句赞扬之类的话,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少一点“锦上添花”,而多一些“雪中送炭”。一项决策做对了,一项工作做成功了,大家不免会有赞美之辞。但这种“锦上添花”式的赞誉在事后往往于事无补,而且极易混淆领导的视线,极易带来一种不好的风气。但“雪中送炭”就不同,它是在你危难之际给予帮助,这才是真实情感的流露,也体现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患难之中见真情!对这种行为我们应该大力提倡。“雪中送炭”体现出来的其实就是一种“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的情商素质,同时也是一种牺牲自己、关怀他人的高贵品质。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很多“雪中送炭”的领导和员工,那么,习惯搞“锦上添花”的人就会失去市场,这个企业肯定会成为一个充满正气、空前团结的企业,也肯定会是一个市场口碑很好的企业。
十八、强健的体质和充沛的精力
商场如战场。无论是深入基层,强化生产经营管理,还是运筹帷幄,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形势作出战略决策,没有好的身体,都将留下力不从心的遗憾。因此,管理者必须选择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才能肩负起繁重的生产、行政、指挥任务。
综上所述,合格的管理者对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作为管理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管理者,应在新世纪的大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养及素质,为本单位和本部门提供更高水平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不断增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