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最早出现于1990年3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为美国《大西洋》杂志撰写的一篇名为《衰落的误导性隐喻》的论文里。他说“我们需要在‘软实力’上增加投入,而不是在‘硬实力’上即昂贵的新武器系统上增加投资”。在此后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中,约瑟夫·奈进一步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可以建立并且主导国际规范及国际制度,从而左右世界政治的议事日程,那么它就可以影响他人的偏好和对本国国家利益的认识,从而具有软实力,或具有“制度实力”(institutional power)。后来在他的著作《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的前言中,约瑟夫·奈把“软实力”明确定义为“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它源自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他把国家的软实力归于三种主要资源:其一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的文化;其二是能真正实践的政治价值观;其三是能被视为具有合法性和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可见,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包括了文化、政治、外交三个组成部分,整体上反映了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是一种可以转化为同化性的权力,具有使他国心甘情愿去做自己希望他做的事情的力量。因而软实力定义可概括为: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
再说软实力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