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君:习惯对了,无所不能


 作者:杨柳君



 

 

每个组织,每个人,无不希望自己更富竞争力,更优秀。

有上进心,是组织或个人优良品格的基本体现。

作为个人,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朝着目标前进一点点,才会更充实。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能达成自己都难以想像的目标,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然而我们却常与之失之交臂。

如何才能让自己更富竞争力、更优秀呢?

靠“点子”,靠“命好”?

显然靠不住。

    抑或靠临阵抱佛脚?靠菩萨、神保佑?

当然不能!我们得靠自己主观的努力。

而主观努力,最重要的是建立优秀的习惯。

 

 

看一些采访高考状元的报道,你会发现几乎无一例外的是,这些状元们并没有在临考前的那段日子多么疯狂的学习。

面对记者,更多同学说自己的生活一直都很规律,即使读高三了,也是每天夜里12点前就上床休息。

我们大家都知道,面对高二、高三那永远也做不完的测试卷,熬夜到凌晨23点那是家常便饭,能每天晚上12点前就安心睡觉的,那是有福气的人。

 

 

如果你留心,你再看看那些对已成名成家的人的专访,他们大多也表明自己不过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某个老本行罢了,也不知道自己哪天能“功成名就”,顺其自然吧。

可没想,“一不小心”他们还真就成了大家了。

 

 

这两天正在读一本名叫《习惯的力量》的书,作者是[美]查尔斯-都希格,书中的观点再次验证了以上的事实。

 

 

作者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托尼-邓吉,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历史上唯一一位能够连续10年都带领球队打入季后赛的教练,是第一位带领球队赢得超级碗冠军的美国非洲裔教练,也是职业运动员最尊敬的人物之一。

 

既然邓吉带领球队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果,获得了那么高的荣誉,他都做了些什么呢?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托尼-邓吉等这份工作已经等了很久。

17年来,他一直作为助理教练兢兢业业地工作在赛场边。

他先是为明尼苏达大学工作,然后为匹兹堡钢人队工作,之后是堪萨斯城酋长队,接着又回到明尼苏达,接了维京队的活。

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球队有4次邀请他面试主教练一职。

但这4次面试都不顺利。

 

    部分原因是邓吉的训练理念。(杨柳君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如若转载,敬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

在他的工作面试中,他会耐心地解释说他坚信球队取胜的关键是改变球员的习惯。

他想让球员在比赛中不要作那么多选择,而是让他们自动地、习惯性地对情况做出反应。”

 

邓吉解释说:“球队并不需要做什么非凡的事,他们会做好每天的训练,养成习惯,在做动作时不再需要思考,这样他们的速度就会很快,对手则无法反应。

也就是说,球员在遵循他们已经养成的习惯打比赛。”

 

 

  4次面试,邓吉都跟球队老板解释了他基于习惯的训练理念,老板们也都礼貌地听着,每次都向他表示感谢,然后却雇了别人。

到了1996年,一直惨败的海盗队找了邓吉。邓吉坐飞机到了坦帕湾,他再一次介绍了他赢得比赛的训练策略。

在最后一轮面试之后的一天,球队签下了邓吉。”

 

 

显然,事实已经证明邓吉的训练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了,无需我们多言。

 

 

同样的事例在军队中也得到了验证。

书的作者8年前在巴格达工作,那时他是报社的记者。

在书中,作者写到,

  “根据我的观察,美国军队对士兵的训练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习惯形成实验之一。

军队会精心设计,通过基本训练使士兵养成一些习惯,让士兵知道如何射击、思考,在敌方火力下如何交流。

在战场上,每一个命令都在利用士兵经过长期训练,能够作出自动反应的行为。

整个军队都依靠不断进行的常规训练来建造基地,设定战略优先目标,决定如何应对敌人的攻击。”

 

 

一位少校曾对作者说,

“理解各种习惯是我在军队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这改变了我的世界观。”

    在新兵营时,这位上校“养成了子弹上膛的习惯,即使在战区也能睡着的习惯,在混乱的战斗中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在筋疲力尽、势单力薄时做决策的习惯”。

谈到习惯,少校说到,“我总是跟我的士兵们说,如果你的习惯对了,你是无所不能的。”

 

 

习惯的力量确实非常强大,有兴趣的朋友建议可以读读这本书。

正如我此刻的写作,我要让他成为习惯,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正常,通过长期的训练,成为能做出自动反应的行为。

 

 

 

 

 

作者:杨柳君@沟通、情商、领导力  

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本文首发自“沟通、情商、领导力-杨柳君原创空间”:http://www.leadership021.com

杨柳君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如若转载敬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