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投资3000万,突破10亿元票房。谁也不会想到,这部明星阵容不强大、毫无大片相的喜剧片能够超越《画皮2》和《让子弹飞》,成为迄今为止最卖座的华语片,成为“通杀一切”的超级大赢家!用“黑马”来形容《泰囧》已经不够了,用“奇迹”二字才更恰当!
  随着《泰囧》的火爆,互联网上的舆论也开始从最初的一篇赞誉变得有些分裂,不少人表示这部片子拍得其实很一般,难当盛誉,难值票房。尽管如此,《泰囧》大胜早成定局,单凭运气或实力都不足以解释其“奇迹”产生的原因。
  那么,泰囧何以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能量,创造出票房奇迹呢?
  

    插大片排档空期
  《泰囧》票房爆棚的首要因素是贺岁档其他华语大片的帮忙。今年贺岁大片仿佛集体中邪,普遍压抑复杂、口碑不高,把观众憋得够呛,原本想找乐的心理需求反倒得不到宣泄了,而《泰囧》的适时俨然成了观众的“救命稻草”。
  11月下旬,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首映,拉开了贺岁档的大幕,票房在人气、口碑和好莱坞大片习惯性好感的三重“加持”下不断走高,使得被给予厚望的《1942》无法接招,落在了下风。反过来,《1942》片方强占IMAX影厅(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像系统)的行为,又导致《少年派》在IMAX仅停留短短一周,令影迷们怨声载道,票房成绩远不如预期。而陆川的《王的盛宴》则更加糟糕,几乎无人问津。
  在《少年派》临近下档、《1942》和《王的盛宴》口碑和票房不振的情势下,王家卫群星荟萃的《一代宗师》又把档期从原定的12月18日移至转年的1月8日,这就让《泰囧》前后都不再有同类的纯商业片和喜剧片,再加上本片确实喜感出众、演员出色、制作用心,一下子就引爆了票房。
  在中国,观众向来有“跟风”的观影惯性,一部影片大热之后,往往会从电影现场蔓延至社会现象,形成全社会追看的热潮,《泰囧》则是最新一拨热潮的引领者。
  

    网络热潮不可小觑
  金鳞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泰囧》确实不错,但它能够腾上九霄创造奇迹,离不开中国社交网络热潮这个“风云”,风云际会之下,其才能一跃成龙,直奔10亿票房。
  其实,这一点也不玄妙,《泰囧》的火爆很有些中国版《江南style》的意味,而其不正是凭借网络征服全球几十亿网民的吗?《泰囧》是一部电影,但又不纯粹是一部电影,它撞上了神秘的网络迷因,在互联网传播的催动下,变成了一种流行、一种时尚、一场末日破除后的都市狂欢。今天你看《泰囧》了吗?
  自从有了互联网,每年都会有无法预期的流行与爆红——只要碰对了网民的哪根神经。去年是《失恋33天》,今年的是《泰囧》,明年一定还会有其它的电影或别的。正常来说,它们都不是经典,恐怕以后谁也不会再去尝试看第二遍,但在当时却能使亿万人着了魔似的拼命参与。
  当一种商品变成流行后,其质量与内容就不再是关注的重点。在没有互联网尤其是微博这种社交网络之前,电影这种商品原本无缘变成流行,因为它有档期的时间限制,但偏偏在网络热潮中,传播速度呈几何级上涨,即便短短两周的档期也来得及形成流行,但足以卷入亿万网民了。
  

    精心制作有实力
  要说《泰囧》是赶上了大片排档空期和网络潮流的好运气而成功,那就错了,其作为一部中等成本喜剧片,在影片制作和宣传推广上的精心、细心与用心,同样是票房奇迹的内在因素。
  首先,作为一部续集电影,《泰囧》延续了《人在囧途》已经获得的观众认可的“二傻逛大街”的公路喜剧电影模式,并进行了升级换代,将外景地放在充满异域风情的泰国。之所以选择泰国是因为中国人知道其有人妖和佛教这两大突出特征,自然更能讨好观众。同时,《泰囧》一改前作偏山寨的制作水准,具备了作为一部“贺岁片”应有的品质,影片出色的喜剧水准基本超过了观众的预期。
  其次,徐铮、王宝强、黄渤三位主演放射出的喜剧火花格外强烈。徐铮和王宝强都有多年影视剧喜剧表演的积累,也为观众熟悉和喜爱,加上黄渤的金马奖影帝省份,更让影片从“二傻斗气”上升到“三傻闹翻天”的新格局。不仅每个人的喜感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三人合力营造的喜剧情境更是火花四射,这些都产生出令观众持续笑场的爆棚喜感。
    再次,《泰囧》虽是一部中等成本的喜剧片,却在宣传力度以及宣传创意方面下足了功夫。本片的预告片制作与推广按照好莱坞大片的模式操作,上映前两个月就推出了先行版预告片,起到了很好的掉胃口作用。随后多款动作版预告片、剧情版预告片以及终极版预告片相继推出,更是让人迫不及待。而且,在公映前还推出了一款“院线宣传片”,宣传了各种观影应遵守的影院公德,很容易博得观众的好感。这两款“宣传片”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此前华语片从未玩过的,自然能吸引眼球。


  《泰囧》融合种种因素创造了一个奇迹,令很多人眼红,有想要复制的想法。但这却是很不理智的想法,因为现在已见多了刻意迎合观众的低劣喜剧,它们也恶搞,却大多遭遇惨败。要想创造另一个奇迹,还是第一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