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当前湖南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跨越——当前湖南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刚刚过去的200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省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出速度和效益、生产和需求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亮 点
    1、工业是支撑经济加快增长的主导力量
    2003
年,我省经济增长自2000年以来连续3年稳定在9.0%后开始加速,呈现稳步上升的势头。其间虽受非典影响,并遭受严重的水旱灾害,但国民经济总体上仍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634亿元,增长9.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86亿元、1794亿元和1954亿元,增长3.6%、12.6%和9.6%。
  
农业稳定增长。去年以来,尽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但农业和农村经济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886亿元,增长3.6%。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粮食外均保持稳定增长。
  
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去年以来,我省规模工业产销两旺,增速是近几年的最高水平。1-11月,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807.14亿元,增长20.6%,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95个百分点,其对工业的贡献率达94.5%,是拉动全省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十大标志性工程”骨干企业增势强劲,累计完成增加值264.74亿元,同比增长26.5%,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8.7个百分点,是拉动规模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第三产业快速恢复。受“非典”影响,4、5月份我省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服务行业受到冲击,第三产业增速减缓。5月下旬以后,随着疫情的缓解,第三产业逐渐回升,预计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可达1954亿元,增长9.6%。
  2
、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1-11月,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0亿元,增长24.4%,其中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1016.85亿元,增长39.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7.7个百分点。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房地产开发和更新改造投资增势强劲,均高于同期基本建设投资增幅。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1-11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3.2元,增长10.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78.21元,增长9.6%。预计2003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690元和2528元,增长10.5%和4.7%;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6亿元,增长10.8%。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1-11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33.58亿美元,增长29.0%,其中出口19.04亿美元,增长16.9%,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5.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全省进出口总额36.5亿美元,增长26.7%;出口20.5亿美元,增长13.9%。
  3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企业效益大幅提高。1-11月,全省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21.83%,比上年同期高12.1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企业效益考核指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预计全年规模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21%,比上年高1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98亿元,增长40.0%。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11月,全省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35.31亿元,增长17.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2.29亿元,增长20.7%。工商税收、农业四税、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分别增长18.5%、27.4%、54.5%和17.1%。预计全年财政总收入484.22亿元,增长14.03%。
  4
、经济运行环境不断改善
  
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11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929.94亿元,比年初增加618.57亿元,增长55.2%。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06倍;个人消费贷款新增77.87亿元,增长68.0%。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742.7亿元,比年初增长26.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93.5亿元,比年初增加429.78亿元,增长14.7%。
  
物价平稳回升。1-11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3%。食品类价格上涨较快,涨幅为5.3%,其中鲜菜和肉禽及其制品分别上涨18.7%和8.4%。预计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1-11月,全省合同外资金额为16.62亿美元,增长42.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38亿美元,增长35.9%,外资到位率为74.5%。外资主要来源于港澳台、欧盟,分别为8.17亿美元和1.07亿美元。资金主要投向制造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预计全年全省外商直接投资13.1亿美元,增长27.1%。
  5
、经济内在活力大为增强
  
重点行业推动工业快速增长。从行业分布来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8大行业累计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12.9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速均在30%以上。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在粮食产量因灾略减的情况下,加大了种养结构调整力度。预计全年农、林、牧、渔比例为55.7:7.9:29.4:7。预计全年60家国家及省级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03亿元,增长12.8%,带动农户480万户,已初步形成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纽带的粮食、蔬菜、食用油、畜禽、水产品、竹业、水果六大产业链条。
  
重点区域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年长株潭三市GDP为1578亿元,增长12.8%,占14个市州总量的33.2%。“一点一线”加常德7市共实现GDP3326亿元,增长11.7%,占14个市州总量的69.9%。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增强。1-11月,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为371.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6.0%,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0.6%;实现利润51.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55.2%。全省非国有投资712.6亿元,同比增长27.3%,高出国有投资6.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4.0%,同比高1.3个百分点。
  
问 题
  2003年,全省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在体制转变和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1
、资源紧缺的矛盾较为突出。从去年夏季开始,我省一直干旱少雨,水库库容量减少,水电站无法满负荷发电,主要依靠火电的供应,1-11月湖南省火电发电量增长49.29%。火电的高速增长带来了煤炭的货紧价扬。受到燃料短缺的困扰,没有原料的电厂只能被迫拉闸停产。由于电厂建设周期长,在今后几年内,电力供需形势仍将总体偏紧。
  2
、农民收入增长较缓。1997-2002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6%,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3.8%的幅度,但与本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相比,低2.8个百分点,预计2003年全年农民收入增幅低于城镇5.8个百分点。
  3
、经济增长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工业企业盈利过度集中,整体水平较低。1-11月,长丰汽车、常德卷烟厂、曙光电子、长沙卷烟厂等16家企业共实现利润52.27亿元,占总量的56%。仍有1369家企业亏损,亏损面达24.2%,亏损额为24.71亿元。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度低,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带动力偏小。第一产业比重偏高,预计2003年仍占GDP的19.1%,农业增加值占全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55.7%,农业产业化、社会化的程度较低。第二产业比重偏低,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19.2%。而且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较低。第三产业虽然占GDP的42.2%,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省2002年的比重为5.3%,在全国仅排第27位。
  4
、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我省去年计划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万人,新增城镇劳动力15万人,上年结转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0多万人,需要就业再就业的城镇劳动力总计达85万人;同时,我省去年高等院校本专科毕业生尚有近3万人未能实现就业。尽管去年我省先后出台了29个再就业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预计全年可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但仍有30多万人的就业缺口。
  5
、中小企业贷款难。近年来,中小型企业贷款比重逐年下降,2002年全省中小型企业贷款比重为64.07%,较2000年下降8.6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贷款越来越难。
  
展 望
  从今年经济增长的环境和条件看,尽管我省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总体上仍然是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1
、面临难得的政策环境
  
一是政策稳定,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增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且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几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考验,我国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二是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有创新,这将有利于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将进一步激发;同时随着城乡体制、就业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改革的深入以及新的消费信贷政策的推行,消费升级的条件和环境将进一步改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三是我国社会政治稳定,有利于我省扩大对外开放和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2
、面临良好的经济环境
  
一方面,世界经济总体上好转。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增幅将比2003年高0.5-1百分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2.9%,比2003年快1.1个百分点,其中美国、欧元区经济分别增长3.9%和1.9%,比上年高1.3和1.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将从2003年的5.0%提高到5.6%,加快0.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走势向好。据有关方面预计:2004年中国经济将承接2003年的良好势头,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有望超过8%,增长周期由复苏阶段向繁荣阶段发展。
  3
、具有快速增长的动力条件
  
工业将继续保持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2004年我省将全力推进工业化,突出制造业发展,投入力度依然较大。据统计,去年1-11月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工业新增固定资产126.91亿元,这将对今年工业生产提供新的动力;同时通过优化工业结构、加大改组改制力度,工业企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预计2004年工业增加值1644亿元,增长11%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首先是我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政策力度依然较大。其次有项目支撑。在2003年湖南(深圳)投资洽谈会上,我省共签订了省级重点合同项目74个,合同引进外资和内资分别为20.9亿美元和119.15亿元;同时去年部分在建项目的投资工作量要结转到今年;今年还有如怀新和常吉高速、洛湛铁路永南段、湘潭电厂扩建、华能岳阳电厂扩建等一批重点新开工项目。这些都有利于全省投资总量的扩张。三是民间投资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阶段。预计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28亿元,增长12%。
  
消费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的动力。目前,我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渠道和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城镇居民已具备了从万元级消费向十万元级以上消费过渡的能力,以住宅、汽车、旅游、信息通讯等为代表的新型现代化消费热点开始形成;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消费需求的扩张。预计200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亿元,增长10.5%。
  
此外,市场价格攀升,特别是农产品、原材料、燃料等价格的一定程度上涨,对于农业和原材料产品比重较大的我省的经济发展也是一个有利因素。
  
当然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和冷静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03年全国形势普遍较好,兄弟省市加快发展的来势逼人,我省与沿海发达省份差距拉大;湖南产业竞争力不强、工农业投资欠帐较多、就业压力较大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民增收面临着新的困难;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约束的矛盾也在逐渐显现等;2004年经济发展中可能遇到国家对现行出口退税政策、信贷政策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非典隐患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曾斌求 彭积龙 于2004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