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在完成了体制转型后,电影制片机构犹如 “雨后春笋”般涌现,电影产量也节节攀升,可是质量却多不尽如人意。
电影是一门融艺术和技术为一体的文化产品,制作电影是一项具有较高难度、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劳动,没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素养,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不依靠一支专业化的团队,很难拍出一部好电影。这些年,每年都有数百部影片连影院的大门都进不了,有的血本无归。究其原因,专业队伍不强,专业人员不精,专业水平不高,造成影片“非驴非马”,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电影产业化的进程中,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摄制资金的社会化,为电影行业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但是由于和产业化配套的相关政策不完整不具体不严密,特别是针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发展缺少有力的措施和制约,形成了“一哄而上”的热闹景象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办电影公司,谁都可以拍电影;只要傍上大款,找到靠山,谁都可以当演员。投资老板不懂电影,自然很容易被忽悠,架不住甜言蜜语花言巧语,一拍胸脯就投了资;当导演的尽管不专业,但头子活络,能侃会说善化缘,找到钱玩梦,输了拍屁股走人;那些凭姿色靠干爹演上戏的,除了花瓶还能当啥?至于制片,不懂生产流程制作工艺,不擅财务核算没问题,只要不中饱私囊把那点钱看住了就“OK”了。一些辅助工种,如照明、服装道具、事务场务等等,很大一部分由农民工以低酬金给包了,体力强手脚勤能吃苦,好使,专业技能就另当别论了。这种投资、制作的非专业化倾向,产生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难怪,一位美国著名制片人曾经对我说,中国一些房产商、煤老板热衷于投资电影,并非是好事。他们不懂电影,可以“一哄而上”,也会“一输就散”,这种盲目性的投资会给电影以“杀伤性”的打击。他认为电影要产业化,更要专业化,尤其是投资人必须熟悉电影精通制作了解市场。
要强化电影的专业化程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有职业理想、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电影大军;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化的管理,要根据专业需要,设置入行的门槛,明确从业的资格,制定上岗的标准。这种做法,既维护了专业人员的利益,也保证了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此项工作,电影协会和行业学会都有能力担当和完成。
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兴未艾,我们要加快产业发展的步伐,更要提高产品的档次和产业的等级,因此对电影专业化的理性回归,很重要。
电影,必须强化专业性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