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商所行政执法与缺岗缺编
调查与思考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工商执法职能也不断地提速上升,确保辖区无重大食品、高危事故发生。如何真正地在创先争优活动把人民切身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呢?笔者就地对该县工商系统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平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在编在岗在位200余人,下设12基层工商所,除城区三所(同州工商所工作人员21人辖区个体、企业2000余户、江阳工商所工作人员24人辖区个体、企业2000余户、双江工商所工作人员14人辖区个体、企业 1000余户)离县城局机关里程最近、工作人员较多外,尤其就是交通不便、里程最长、工作人员最少、管辖区域辽阔的镇龙工商所离县局98公里,其工作人员5人,辖区个体、企业600余户;笔山工商所离县局40余公里,其工作人员5人,辖区个体企业1500余户;响滩工商所离县城54余公里,其工作人员7人,辖区个体企业1000余户。这些农村基层工商所远远不能胜任当代工商职能,缘由是1、工商监管市场的工作人员量不够。具体体现在,例如镇龙工商所与笔山工商所,一个单位4、5人员既要全面完成县局各股室年初及临时交办的的岗位目标、地方政府交办的任务等等,显然人手是不够的;2、监管任务繁重。目前,我国食品案件、高危危化行业屡屡事故不断发生,监管人员要想监督监管好各类市场做到“人性化执法‘轻而不纠首次不罚’的行政现场业务指导、行政预约指导,工商监管者与经营业主同步做到‘建有监管台账轨迹、摆放购货发票齐整、无过期变质商品、使用‘一单通’与亮照率100%、无证无照率严控2%以内,每月巡查次数不得低于1次’的监督监管局面”杜绝辖区无事故发生看来是忙不应暇,不能很好的做到市场监督监管的监督员与裁判员。那么,为什么这些所存在人员少工作压力大呢?缘由是:1、路途遥远、条件艰苦、到县城办事难、难办事;2、条件相对优势的工商所与这些条件较为艰辛的工商所待遇无明显的差距;之所以“鸟往高处飞,水往低处流”,条件艰辛的农村工商所有谁去问津。笔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如下几个问题有待于解决:
一、行政执法不能放空炮。
90年代以前,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的口号是“管理管理,你不管他不理”。那年代,笔者也刚跨入工商部门的大门,跟随做老前辈以及庞大的协会成员一起左右监督监管经营业主的经营行为,看样式既威武又壮观。在刁难于众的业主心目中也是“老鼠见猫,东躲西藏”生怕找茬,那时的经营业主很顺服在意地缴纳税费,服从管理,看不出什么凶恶仇敌,整个社会一团和气。而今,倡导行政指导、社会和谐、上门服务等多措施并举导致部分经营业主抱有晓幸心态在行政劝导下不按期整改,不能正确认识错误的严重性、危害性,给社会、人生安全带来危机感,时不时还发生民告官,“什么不作为”、“什么乱作为”等等现象的发生。因此,笔者建议道:事事做到有法可依、见错必纠,不能放空头炮。不能把行政指导、限期整改作为责任的推脱,要把《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作为日常监督监管的行政执法手段之一。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无证无照经营的蔓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管理好经营者的证照以及其经营行为,遏制不良现象的发生。
二、组织管理体制有待解决。
80年代初90年代末,笔者清楚的记得那时四川省平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响滩工商所正式职工10几号人,临时工、协会干部加起来就30多号人在工商所所长吴炯的带领之下,具有特色地发展地方经济,有关数据资料表明,以响滩工商所为例:个体发展年均增长率为15%,个体户没有一人享受什么优惠政策而得到扶持都是靠勤劳致富;如今发展率增5%,很多个体企业是靠政策的扶持才壮大起来;看来当初既做到地方经济的繁华是靠发展,又做到了市场经济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如今,四川省平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响滩工商所在工商部门管办脱钩体制改革后,取消临员的使用,除工作的需要外部分同志找关系、托人情、过年过节好礼相送都向往城区所,久而久之这样下去,无关系、无礼相送的老黄牛10年、20年,默默无闻地在基层工商所耕耘做,缺岗缺编的现象就严重发生。据了解,按响滩工商所经济管辖区域的界定应当配备10名以上工作人员,而今的响滩工商所与过去的响滩工商所管辖领域丝毫未动,而仅有7名在岗在位工作人员坚守管辖区61个行政村(居)委会,幅员面积216平方公里的神圣领土上,拥有食品经营户548户、高危危化行业13家、其他服务业以及商业739户。85%企业分布于各乡场镇周围,其余15%分布稀辽于崎岖蜿蜒的村庄。在没车,交通经费不保障而要做到人性化执法“轻而不纠首次不罚”的行政现场业务指导、行政预约指导,要求工商监管者与经营业主同步做到“建有监管台账轨迹、摆放购货发票齐整、无过期变质商品、使用‘一单通’与亮照率100%、无证无照率严控2%以内,每月巡查次数不得低于1次”的监督监管局面。我想问问从事过基层工商管理者的同志们,每月要应付县局各股室这样文件那样报表、节假专项行动、其他专项行动执法检查以及其他临时交办任务等等,谁有分身术,谁能胜负这繁重的差事。笔者见过领导的讲话说“有的同志一人干的工作胜过几个人”请问这埋头苦干拉车的老黄牛一年到头又有什么,就连一句好听的鞭策话儿也难听上,之所以会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庸俗低调情绪出现。
笔者建议,县局应当配备相应数量的人才充实农村基层工商所,提高农村基层工商人员的待遇。缘由之一,激励在编人员再接再厉努力工作,让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有想法有看头,觉得多干多得,破除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恶习;缘由之二,难道超编常年身居县城工商所的兄弟姊妹就是天生有福,皇宫的上官大人。农村所的兄弟姊妹就是奴役,天不逢时,天生奴役相。是不是可以把城区工商所超编人员动员下放到缺编缺岗的基层工商所,让农村工商所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应有的贡献。
三、绩效考核实,如何看待工作中的失误。
局所实施精细化管理,深得人心,有奖勤激懒,治庸之图,为后期工商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当然人人都喜欢面对卓越的成绩谈笑风声,面对失误紧皱眉头或挨批挨斗,甚至做出过激的举动伤及他人与自己。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想缘由有三:
1、重业务指标,无视其他。有的单位领导认为“一肥掩百丑”,只要能完成上级下达的所谓硬性指标就行,而不顾及其手段,导致违背程序乱执法,一旦有什闪失,不敢承担责任,推三道四,导致单位同事不团结、误解、工作无信心,带有麻痹情绪工作等。
2、一岗多责。由于身居基层一线,单位人员少,定岗定责难。例如:响滩工商所7名工作人员,一名所长二名副所长4名职工要应付县局各股室,又要面对辖区五乡一镇二社区市场的监督监管。一人一岗不现实,实施一人多岗制。工作人员也就采取了凭感情、凭个人爱好、凭个人兴趣对工作选取了针对性与敷衍性对待所分配的工作,之所以工作无特色、无创新、不大但、前怕狼后怕虎,结果一事无成,领导说无能、 自认为“耍狮子鼎堆窝,费力不讨好”自卑自责。
3、一岗多责、混岗兼责。基层工商所事务繁琐,除了要应付“痕迹化管理”要求每一个巡查员对各自分管辖区食品户商品都要检查到位、巡查到位、无过期商品等,否则就要问责追责,轻者拿金钱问事,重者就问责。请问各位领导以及正在从事监督监管市场的同仁们,在一个大型超市作检查时,要忙于查看证照、要忙于填写工商监管台账、要忙于清查校对甚至手把手现场做进货发票的张贴、要忙于书写现场检查记录、要忙于对该场所的几十个品种上千上万个商品一一手到眼到进行辨认,这不需要时间吗?如一有闪失,就是什么失职渎职,轻者就是什么拿工资说话,重者就是问责。没等这个忙过来,不是电话、就是喊叫声,请把这个弄一下,快把那个搞一下。弄得人昏头转向,搞得不好还问责,与其这样还不如装糊涂,这不会那不行,恰好应证了“干事干的越多的人身上问题也就越多,其结果是个人担责、单位追责、不明之人唾骂、当事人自卑自责”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