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英国伦敦探亲时,我和老伴对人行左边的交通规则不习惯,过马路仍是先看左,后看右。而恰恰这时,往往会冷不防从右边冒出辆车来,弄得我们惊慌失措,进退两难。
这时,让我们下不了台的那辆车,不是对着我们猛按喇叭,而是主动停下来,让我们先走,司机还微笑着示意:“别着急”。这使心存余悸的我们深受感动。
在不是十字路口的地方,也时常看到,司机有意地停下来让行人穿越马路。遇有汽车要从小路转上大路时,司机也会放慢速度、闪亮前灯,示意对方先走,另一方则招手致谢后通过。
所有这些,都做得自然、默契,就像熟人见面打招呼,没有丝毫的做作和勉强。当然,这是在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伦敦,又发生在素以崇尚修养、讲究礼貌和风度的英国人身上,应当说并不奇怪;那么在英国的乡镇、农村,遇到类似情况,又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
一个周末的上午,在英国工作的女儿带我们到威尔士的一个乡镇度假。我们乘车行进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上,美丽的英国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平整狭窄的公路,随地势的高低而蜿蜒起伏,路边点缀着野花,在满眼皆绿的山坡上,是正在悠闲吃草的牛羊,与其相伴的小狗、小鸡在自由徜徉,孩子们亲密地与小动物嬉戏着,好一幅悠闲和谐的田园乐!
我一边欣赏着乡间美景,一边心中暗自嘀咕:这么仅容得下一辆车行驶的小路,万一对面再来一辆车可咋办呀?还没等我把这一想法说出口,迎面就开来一辆大吉普。两车照面,奇事发生:二者不是相持,更不是相争,而是各自抢着往后退,因为路边不远就有一个半圆形的避车处,一辆车躲进去,让另一辆顺畅通过。两车交错之际,司机彼此打招呼,互致谢意。
眼前的一幕令人感动,发人深思。战争年代,敌我之间,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消灭了敌人,才能保存自己;和平时期,同志、同事、邻里、亲朋之间,则应狭路相逢“让为先”。这不仅是个礼让问题,也是互利互惠的最佳选择。因为争必堵,让则通;争必两败,让则双赢。只有礼让作舟,和谐为道,才能欲达则达,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