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包裹”为啥爱心打七折?
● 陈 宏
爱心包裹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全民公益活动,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捐购爱心包裹的形式,关爱贫困地区及灾区小学生。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网站称,爱心包裹项目自2009年4月26日启动截至2011年12月31日,收到个人及单位捐赠134万笔,筹集善款2.342亿元,项目惠及201.66万名小学生。
笔者测算,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的截至2011年底的全国累计捐购的包裹数据:学生型文具包2000166个、学校型体育包24341个、学校型温暖包15974个、家庭型温暖包6549个,如果全部要收取费用,中国扶贫基金会基金会仅从中提取的项目执行与推广费用一项就可收取近2000万元,邮局也要收取4000万元邮费。总计2.342亿元的包裹捐购,约有近30%没有直接流入这些学校,而成了主办单位的活动经费、邮费、培训基金、奖学金等。这只是笔者就数论数,实际的各项收费及具体开支希望能对外公布。
既然都是公益活动,为啥参与单位都无一例外地收取费用?而且数目惊人?
中国扶贫基金会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非政府组织。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网站介绍,100元捐购一个学生型文具包,其中90元为包裹采购及包裹、回音卡、捐赠票据邮递等费用。每个学生包裹的采购成本是70.4元,邮局每个包裹收取19.6元。还有2元用作新长城自强奖学金。据悉,还有8元为项目执行与宣传推广费用。全国可能没有几个捐赠人能亲眼见到自已捐购的爱心包裹是啥模样,笔者也捐赠过两回,后来有机会打开了一个100元的学生型文具包样品,里面的东西再普通不过。
100元,捐购一个爱心包裹,关爱一名灾区学生。多么动人的广告。3年来,爱心包裹项目累计接受慈善捐款超过两个亿。这些钱还要按比例分摊,100元的学生型爱心包裹,商家从中获得了70%的货款,邮局获得了近20%的邮费,中国扶贫基金会则获得了8%的经费。价值1000元学校型包裹,只有800元为包裹的采购费用。可以说是各取所需,虽然都说有优惠,但都没有亏,量大不愁。一家中标供货商称,“爱心包裹”是一个宣传品牌的很好的平台。
对收取项目执行与宣传推广费用,中国扶贫基金会表示,国务院规定基金会行政管理经费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所以是符合规定的。笔者认为,中国扶贫基金会越是增加收入总量,其经费支出就越不容易突破10%的界限,就越合规。其实,每多增加提取一个项目的执行推广费,就不是支出10%的概念了,项目越多,提取额就越多,自然节余就越多,而行政管理经费支出的只需在总支出10%的范围内即可,增大总支出就能水涨船高。
事实上,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去年接受《公益时报》采访时说道:“从严格意义上说,基金会的所有的费用(筹资推广费用、项目执行费和行政福利费用)加起来不超过总支出的10%,在扶贫基金会,所有的费用加起来大概是占当年总支出的6-7%。”按照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思路,每个项目提取的项目执行推广费都应该有3-4%的节余。因为,中国扶贫基金会从每个项目都提取了10%不等的项目执行推广费,即使是爱心包裹项目提取比例也达到了8%。
每个100元包裹收取2元新长城自强奖学金,本身也有项目执行费用在内,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新长城特困大、中学生自强项目,都提取了10%的项目执行费用。在2009年推广的爱心包裹项目中,当时还收取过12元的“新长城5.12自强奖学金”及8元项目执行与推广费用。12元的自强奖统一收取后,可能还会再提取10%的项目执行与推广费,这样当时一个爱心包裹提取的项目执行与推广费就不是8%而是9.2%。
大家都没有亏,那么到底谁亏了,首先是捐赠者亏了,因为捐赠的100元到了学生手里只有70元的货物,爱心等于打了七折。其次,接受捐赠的孩子亏了,在一些贫困地区,孩子们生活艰苦可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一直以来孩子们缺少衣物及必要的学习用品甚至食品。配备必要的学习用品,要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节省和利用好资源。很多贫困地区的小学都没有专门的美术老师,孩子们就只能拿着各种彩笔涂鸦。一则报道说,在河北赤城发放爱心包裹时,孩子们从没见过泥巴还有彩色的,以为是吃的,抓过彩色橡皮泥就往嘴里塞。
今年5月19日,一些爱心人士及志愿者们走进四川营山两个偏远的村小,为孩子们捐赠自发募集来的各种学习和生活物资。在烈日下,孩子们装着整齐的冬季校服大汗淋漓(没有夏装),为他们合唱《感恩的心》。
中国扶贫基金会对每个1000元学校型包裹还收取了50元培训基金,用于安排美术体育培训。学校型包裹对应的是学校,但50元能做什么?对大多数农村学校就比较渺茫了。
全国学生营养日前夕,《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2》在京发布,调研发现,在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普遍面临“营养贫困”:近一半的学生不能保证每天三顿饭,动物性食物摄入量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指出:贫困农村学生各年龄组的身高和体重平均值不仅低于城市学生,还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农村学生。
3年来,爱心包裹项目这两个多亿,现在并没有解决多少实质性的问题。这样的项目规模越做得大,损失越大。而全国很多市、县都举行了爱心包裹启动仪式或发放仪式,不少地方都进行了联合发文,出现一些单位强制性的募捐,浪费了大量行政资源。爱心包裹也许不缺乏来自农村的感谢,但缺少务实的精神。
2011年,国务院决定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人每天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目前,全国1.3亿农村中小学生中,有3000多万在学校住宿。通过这一政策,首先解决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吃饭问题,受益学生达到2600多万,占中西部农村学生的近30%。此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
虽然国家的营养膳食补助每天只有几元钱,但非常关键到位。相比起来,一个打了7折的100元爱心包裹就有点不划算。仅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不是一个成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