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全归咎于政府?


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全归咎于政府?

611日,作为一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201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做了主题为“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的发言。

在发言中,陈院士与在座的“专家”、“代表”等分享了其观点,认为“我国是世界上监管力度最强的国家”,并认为“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生产出安全的食品,守法与诚信是最重要的”等观点,陈院士从“政府重视高度、从各种专项整治、从每年常规监测力度、从检测的样品数、从部分标准(如:微生物标准,在国标当中规定的菌群总数等指标比发达国家要严格得多)、从各地基层食品安全信息员人数等等这些指标来看,中国的监管力度确实是世界上最强的”等方面来证实“我国是世界上监管力度最强的国家”,同时认为“保障食品安全不仅仅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尽管它是第一责任人,但还需要包括政府、科学家、媒体、消费者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参与”。即使事后614日陈院士在其新浪微博上对其611日的发言背景、发言内容等进行了陈清,但是即使在其题为《一句被断章取义的话引发的误解》的陈清文中,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其骨子里那种“食品安全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不是政府监管出来的”的强烈思想。

真可谓是“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说实在话,如果真的要对当前中国累累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追究责任的话,我相信政府的不作为应该是首当其冲。也许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把这种责任归为企业、归为企业缺乏道德还有点道理,但在当前我国这种食品安全问题一浪高过一浪的背景下还想把这种责任归咎于企业、归咎于企业缺乏道德、缺乏良知,则难免有点说不过去,试问政府是干什么的?政府的监管机构是干什么的?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企业来自律的话,那我们还要政府做什么?我们还交那么多的税金干什么?

不可否认,在过去,我们中国确实颁布了很多有关食品安全与控制的法律法规、法令条文,并成立了像陈院士所提到的“打击伪劣食品的队伍”的专职管理执法队伍,然而,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并且呈现越来越猛、一浪高过一浪的架势,针对这种现象,不知那些拿着纳税人的钱却碌碌无为的执法队伍作何感想?

也许诚如陈院士所说,我国国土面积太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准入门槛不高,只要有点食品原料就可以生产和加工食品,而执法队伍人数有限,不能对全国所有的地方、所有的食品加工企业、所有的食品加工人员进行监督与检查,即使那些执法队伍确实想那么做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大事实,尤其是在当前“金钱至上”的社会更是显得有些苍白和无力。

那么作为国家、作为执法者就真的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无济于事了吗?就真的让这些一浪高过一浪的食品安全问题放任自流了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只能靠企业的“良知”、“道德”来进行自律吗?我想答案肯定是“NO”,作为人类,尤其是作为智商非常高的中国人,更是不可能,“办法永远比问题多”。其实,如果真的要想好好的惩治那些食品加工企业、真的想让我国不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用的方法还是有很多的,在这里,笔者推荐一个方法也许有效。

治乱世用重典,这是一条自古就有的方式,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我觉得这种方法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都适用。在当前我国餐桌安全都不能有效保证的今天,作为国家,作为监管机构,作为立法部门,完全可以出台更加严厉的法律来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完全可以以“危害公共罪”来对那些置人民生命于不顾、拿人们身心于不顾的企业领导者进行公诉,对那些影响甚大的食品加工企业的人处以死刑,加大那些加工企业、加工人员的违法成本,以达到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作用。如果还是像过去一样,只是依靠执法队伍进行监督检查,只是对那些违法企业罚点款,不对那些被查出来的企业进行重罚惩治的话,那笔者相信,今后还会出现更多的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

最后,对于陈院士,我只能说没文化真可怕,不知道你怎么当上院士的。不管你的出发点是什么,在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凸显的情况下,如果一味的把责任归咎于企业、靠企业的自律来生产食品而不追究政府监管责任的话,那等于就是低谷民众的智商,认为民众的智商远不及自己,孰不知“高手在民间”。

没文化的流氓我不怕,最怕的是有文化的流氓。

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半夜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所以,陈院士,您从哪来就回哪去,别出来害人了!

——2012618日随笔于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