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月光不那么美


 

 

 

记得多年以前,第一次“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的时候,心声感慨,想必众多正在或者将要进城市里寻梦的人,都应该会有感慨。人们背井离乡进得城市来,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喧嚣的城市,能带给他们什么样的将来,他们也不一定要做一个城市人,他们的梦想也许很简单,那就是在贫瘠土地之外,能够有另外一种生活,另外一种选择。

 

不过,在近日杭州市新颁布的《杭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看来,很多人会失去这样的选择。新规中规定,流动人口想申领《浙江省居住证》,除要有稳定工作、无犯罪记录等条件外,还必须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这项旨在为流动人口享受同城待遇提供法律保障的规定却被指是一种“变相歧视”。围绕条例产生的质疑和争议再次将公众引向已备受诟病的户籍制度。

 

暂住证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对于许多进城务工的人来,至少这绝非是一个陌生的事物。现在在城市里,都需要这玩意,尽管也有评论认为这样的制度影响人口流动等等诸多弊端,然而,至少对于众多老百姓来说,至少只要他们愿意,他们都可以很轻松地办到一张暂住证。而在杭州,新规之后,单单是高中学历这一条规定就让许多人感慨这城里的月光并不那么美好了。

 

那句很流行的励志名言是如此说是,什么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这里想要套用在想要在城市里长久生活下的人身上,似乎并不是励志,而更多是一种苍白的控诉。试想一下,你想要在一个城市里长久生活,要什么?起码头上得有遮风挡雨的那片瓦吧?说白了就是房子。但是,以目前杭州的高房价来说,连不少“土著”都望而却步了,更何况那些没有承蒙祖荫的外来人口了。

 

我们看到的现实就是大多数的外来人口,特别是高中学历以下的人群,他们在学历上没有太多的竞争力,白领这样的工作自然对他们来说有点遥不可及了。他们大多数从事着底层的工作,诸如清洁、装修、家政之类的服务型。他们对居住并没有太多的要求。这所有的种种,已经对外来人员的学历和能力,做出了一次选择。这就是市场说了算。

 

而政策的制定者们直接将市场调节作用忽略不计,硬生生地将“市长”搬出来的时候,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这种明显对一部分人带着歧视性质的条条框框?如此一来,敢情在这些大人们的眼里,城市里不管是扫地的、摆小摊的、搬砖头的都得高中毕业?以后上街了都得随身揣一个高中毕业证,不然就要遭BS?

 

当然,对于年轻一代的进城人员来说,这高中学历并不算什么高门槛。但是,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如此般的条款,是不是显得太粗暴一点了?我们常常说一座城市对外来务工者的认同和接纳,折射出的是一种城市文化,体现出的是对他们付出价值的肯定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如此新规,如何体现得出一座城市的文明进步?城市的包容之心又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