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创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都是企业、自然经济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但是,不能不说,能够抓住分配这条生命线的企业家、管理者不多,原因是几乎所有的企业家、管理者把金钱和权力看得比经济体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还重要而不知经济体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金钱和权力的物质来源。于是,一些以金钱、权力为依据、为背景的分配形式与模式便在地球上盛行了起来,而忘了其金钱和权力是怎么来的了。
大家知道,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就体现在“谁拥有资本谁拥有主义”,表现为“谁拥有资本多谁就分配得多”——笔者把上述称为“按资分配”。诚然,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分配形式,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主要的分配形式——无论它实行资本主义还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现在我们先不论这种分配形式是否科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那就是,这种以资本多寡为依据的分配形式业已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实行了500多年。如果把土地、劳动也当做资本来对待的话,这种分配形式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2500多年的历史。这种分配形式是否科学?它为何能够在地球上存在那么长的时间?它还能在地球上存在多长时间?是否有比“以资分配”为依据、更科学的分配形式?
为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提出了“按劳分配”,因为在他们看来,“资本是剩余劳动价值的转化形式”。既然“资本是剩余劳动价值的转化形式”,那么“按劳分配”便是一种比“按资分配”要科学得多的分配形式。可是,有一个问题他们解决不了,那就是没有一个资本家、私人业主和代表其利益的统治阶级原意实行这种所谓的“按劳分配”的。
怎么办?在没有办法的前提下,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提出了“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制度的构想,而“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等“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运动目的便是如此。
有了政权是否就能够把这种所谓“先进”的分配制度构建、实行起来?回答是否定的,而前苏联所实行的“集体农庄”和前中国所实行的“人民公社”的失败经验告诉我们行不通,因为从整个世界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状态上来说,人类尚未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时代,而在一个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主导作用的时代,无论如何也是实行不起来“按劳分配”,也就不要说“按劳分配”未必就是一种科学的分配形式,也就更不要说“劳动”从来都是一种很难计量的东西。
事实上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劳动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具象的人,而已经变成了一种抽象的“劳动复制”,又主要表现在对前人劳动成果的继承与复制上。谁能告诉我在一辆汽车上有多少是前人的劳动成果,又有多少是现代人的劳动成果?谁又能告诉我,在微软的办公软件上有多少属于“劳动复制”的成分,又有多少是属于微软员工的体力、脑力劳动?
以上事实可以充分地证明,无论它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制度,都无法实行所谓的“按劳分配”,而与“按资分配”相比,其更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可以理解为是“一些天才拍着脑瓜子想出来的”。笔者甚至认为,就算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难以把所谓的“按劳分配”给实行起来。
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或在“后资本主义社会”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首先可以肯定,肯定不是所谓的“按劳分配”,当然也不应该是“按资分配”,因为“按资分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形式、分配制度。其次还可以肯定,也不是我们现在所实行的“工资制度”,因为在上述笔者已经讲清楚,“工资是劳动力成本”。再次还可以肯定,也不是在现在的、在国有企业里所实行的这种“以权分配”或“以岗分配”,也就不要说上述分配无理无据,是导致权力寻租和导致各种腐败现象的根源的问题了。
笔者以为,造成社会主义国家、企业分配无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企业家、管理者至今也没能把社会主义的社会地位、历史阶段性给搞清楚,整明白,而忘记了“国有企业”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有,绝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专利。
那么,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究竟、到底、应该是什么?笔者以为,它应该是一种介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中间形式”或者说是“过渡形式”——能够将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分配制和能够将共产主义的所有制、分配制兼而有之的形式。那么,什么是能够将它们“兼而有之”的形式?笔者以为,它是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国有企业股份,并能够按其所占有股份的多寡来进行分配的形式。
关于这一点,可以说是毫无疑问和毋庸置疑的,因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业已证明了笔者所讲的有“过渡性”的存在。至于说究竟、到底能够分配多少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必须得实行这种具有“过渡性”分配形式,也只有这种分配,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
当然,这种分配形式也适用于个体企业、民营企业、私有企业,因为只有当企业的职工能够真正地成为企业股东的时候,其劳动积极性、创造力才能够真正地调动起来,激发出来。其实,这些在一些私有制的企业已经有所表现。难道,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我们的国有企业里就实行不起来吗?难道国有企业还不如私有企业?
分配创新:中国式管理境界(77)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