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实用主义是哲学的范畴,创始于美国的哲学界。它主张有用的就是真理,凡事讲究即时的实用为原则,不必考虑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实用主义可能在哲学方面有一些缺点,但在社会治理和企业管理方面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人们往往把唯利是图等同于实用主义,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道德伦理观,一个是哲学范畴。

  老子的道德经里也有实用的成分,道德经第14篇有这样一句话:“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已知古始,是谓道纪”,就是把以前的道理、知识、方法应用到现在的生活与工作中,你在用别人的东西的时候不要照搬,你要了解别人当时的情况与背景,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具体情况去应用。老子说的主要意思是不管是多么好的经验,只有对你有用的对于你来说才是好东西,这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思想。在管理国家方面实用主义也是备受推崇的,在中国有邓小平的黑猫白猫理论,在韩国实用主义也大行其道。韩国当选总统李明博在就职典礼上说,新一届政府将奉行“实用主义”原则,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实现“小政府、大市场”的目标,吸引企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国家发展水平。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实用主义就是讲究的效果,看重的是结果,不考虑方法本身的好与坏,关键是好用,这一点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张瑞敏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说:“现在看13条已没有什么意义,可对当时来讲却是有效的。既然规定不准在车间大小便,如果找到一个在车间大小便的,就要公布处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树立工人的一种信心,也是建立工人对你的一种信任。这种做法在刚开始的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海尔和日本三菱重工合作了一个项目,在项目运营的时候,海尔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当日方看到中国漏洞百出的制度时,极力的反对用中国的制度。因为日本三菱使用的制度比海尔制定的制度先进得多,对于这个问题双方产生争执,这个时候张瑞敏说:“你们的方法在日本是可以行得通的,在中国以后也有可能行得通,但现在肯定行不通,因为人不一样环境也不一样,你到我们的十字路口看看,红灯亮了,人们照样向前闯,连死都不怕,你那些制度能管得了他们。”日本人还是不信,最终用了日方的制度,但三个月后回来找张锐敏说自己的制度在中国行不通,因为不符合现在海尔的实际情况,最后还是用了海尔的方法。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有效,而有效是体现在当时的情景和时机。任何方法没有高不高明,关键是对你现在的情况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方法的优劣是经济学家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