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喜欢看热闹的人与那些喜欢“闹”的人聚集在一起时,一些事情就显得更加热闹起来。而在热闹非凡的人头攒动与喧喧嚷嚷当中,闹与被闹、看闹与议闹之间,是非对错也就没有了标准、程序与法律也失去了原有的威严,甚至弱者还可以变得强势、强者也可以变得疲软。 “闹”能解决问题吗?显然不能,所以它就成为了相关部门的一种心病,甚至还因为涉嫌寻衅滋事、扰乱社会秩序而遭致了“严厉打击”。
其实,“闹”是有着无奈之闹与无理取闹之分的。“无奈”与“无理”之间虽仅一字之差,却折射出了一个宏大的事件背景或社会问题。无理取闹出于居心叵测,旨在煽动情绪,意在动摇社会秩序,“严厉打击”实属活该。但无奈之闹却与之不同,其间所包涵的辛酸与冤屈乃是常人所无法能够体会的到的,设若一并“严厉打击”,自然会再闹出一番的人声鼎沸、众所纷纭。
“医闹”风波未去,“房闹”波澜又起。尽管我们不晓得会不会再有一个什么“联合通告”来打击“房闹”,但我们至少懂得闹而有因的道理。即便是要给予打击,也应从本原上寻起,从要害上入手。俗话说,问症要问因,打靶要打心。那么,“医闹、“房闹”之病因在哪儿,靶心又在哪儿呢?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国民素质的问题,因而劝解群众“尊重契约”、“理性维权”;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国家体制的问题,因而建议进行体制更新、完善制度。而大量事实证明,中国国民素质提升的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是不成正比的,而体制漏洞也无疑是造成社会之“闹”重要因素。因而笔者以为,设若真要解决“闹”之问题,一是应从源头做起狠抓国民素质,二是应审时度势狠抓体制改革。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设若舍此而就“医闹”打击“因闹”,就“房闹”治理“房闹”,则无非是隔靴挠痒、动之皮毛的无效之举罢了。
靶心既明,必应箭出。而至于如何张弓搭箭、挥臂应对,我想有关部门确实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谋划一番了!
(李吉明2012年5月8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