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全球化浪潮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全球正广泛兴起,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强调指出“敬业精神、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作为保证其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人文素质教育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形成创新精神,既可满足医学生的心理需要、知识需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应了时代发展下医学生培养的要求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发展的要求
医学就是人学。以恩格尔等人为代表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张要全面、综合、整体地看待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把医学服务的目的视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而非单纯的治疗疾病,这就决定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渗透融合的综合性质,由此,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应有厚重的人文素养,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多途径出发去处理、对待患者和疾病。适应这种医学模式的转变来确定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适应了医学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未来医疗实践的需要医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信念中,渗透于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中。医德和医术是同等重要的,仅仅掌握医疗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如何面对患者,良好的人文修养、适度的人性关怀是化解医患矛盾的良药。人文素质时刻体现在医疗服务过程能否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指导,体现在医生是否真正“关爱生命”。作为一名未来的医生,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懂得尊重、理解、关爱和抚慰患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强烈的爱心和同情心。
4、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也带来了医患关系的变化。医患关系变成相对平等的主客体关系,在这种医患关系中,医学实践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医疗活动背后还具有文化、政治、经济、伦理等各种社会因素。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评价标准除了医疗技术力量本身外,还有医疗服务的人文因素。这就要求医生以及未来的医生———医学生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具备关注人类价值与精神的能力,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医学人文教育
评论
3 views